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促进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的价值与追求

促进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的价值与追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促进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的价值与追求

"

论文关键词:教师发展 学校发展 师德形象 精神引领 校本教研

论文摘要:面向新世纪,学校管理必须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去探索新的管理机制。通过设计形象、唱响师爱、造就人格来塑造师德形象;通过读书舒展心灵、合作体验快乐、实践享受成功来凸显精神引领;通过展开案例行动、组织互动专题、进行课题研究来强化校本教研,使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人生能够得以充分地焕发,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教育的创新,需要广大教师不遗余力地去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而能够承担这一任务必须是拥有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肯奉献的教师队伍,这也是学校管理的价值与追求。

面向新世纪,我们必须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去探索、构建新的管理机制,使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人生能够得以充分地焕发,为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塑造师德形象,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师者,人之模范也。”“为师之道,端品为先。”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时代不讲师德。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桥梁、智慧的火种,更是道德的楷模。一所学校要办好,要充满勃勃生机,必须拥有精于业务、勤于育人、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群体。

1、设计教师的形象。学校形象需要教师形象体现。处于新世纪的教师,其“形象包装”也是马虎不得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我们围绕教师形象展开讨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教师进行个人形象设计,开展“新世纪我怎样做教师”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讨论等活动。通过了解殷雪梅等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观看《殷雪梅》电视剧,联系自身实际进行交流,从中领悟到教师形象的表现,就是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消除了教师思想上的疑惑,理论上的困惑,心理上的不平衡,使广大教师摆正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这样的教育活动,能让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自我思考、自我启迪、自我奋进、自我塑造。

2、唱响神圣的师爱。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才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教师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应该全身心地爱学生、爱教育事业。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孩子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 "

在师德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树立起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为主线,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组织的作用。带领全体教师学习《说师爱》《赏识你的孩子》《爱生一例》《教师忌语》等材料,把塑造“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个体及群体形象作为全体教师努力的方向。围绕“师爱与父(母)爱”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让每位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位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3、造就崇高的人格。优秀杰出的教师不仅在于他们有着生动、幽默、丰富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以及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他们在学生面前一站,就是教育。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人格。师德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显现出来,教师最重要的是要造就自己的独立人格。

我们通过抓住节庆时机、校庆纪念活动、期末表彰活动等节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开设“优秀教师论坛”“今天怎么做教师论坛”;举行“我的讲台我的爱”“岗位成才、岗位奉献”等演讲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了“理想、信念、奉献”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了“名师风采”栏目,大力弘扬身边优秀教师事迹,鼓励先进,树立理想,积极宣传和培育示范群体。在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中,造就独立的人格品质,展露独有的师德魅力。让教师体会到不能仅仅把教育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该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作为生命去追求。

二、凸显精神引领,彰显教师职业内涵

凸显精神引领就是凝聚和激励教师群体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和群体品质的积淀,在学校各种文化中最具生命力,最能显示出教师的特质和个性,并显示出永恒性。

1、通过读书舒展心灵。“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反思更新的过程。教师的读书,趋向于领导的价值引领。学校应创设条件,每年从经费中拨出专项购书经费,用于教师购买书籍。教师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专著,定期交流读书心得,打造学习团队。

我们为老师列举读书目录,印发精彩篇章,如《陶行知文集》《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100个建议》《孩子们!你好!》《和老师的谈话》《论语》《老子》《孟子》《庄子》以及诗词歌赋等,当然还有《读者》,甚至小学生喜欢看的《淘气包马小跳》都向老师推荐。成立读书沙龙,建立身边的图书角,鼓励并鞭策教师在网络中学习,在书海中畅游……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站得高,看得远;读书使人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读书使繁重的事情,有快乐;读书使细小的事情有智慧,使老师们的心灵充满阳光,人人树立笑对人生的境遇观,人人争做“阳光老师”。

2、通过合作体验快乐。现代社会的竞争让教师感到了生存和工作的压力,但我们的教师是快乐的。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不仅重业务,更重人际关系;不仅重个人进取,更重合作竞争。在工作中,他们经常换位思考,相互宽容;他们经常沟通鼓励,彼此信任。这都源于学校给予他们一种安全感和归宿感。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着力打造团队精神。要求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出现,这个个体就是团队的一名成员:作为一个班级出现,这个班级就是一个分团;作为一个年级组出现,这个年级组就是一个师团;在大型活动中,一个年级组就是一个突击队;对外展示的时候我们全校就是一个大的军团。无论在什么时空都能充分体现这种团队精神,无论在组织活动或开展工作中都能发扬这种团队精神。让老师在合作中工作,在合作中思考,在合作中生成,精神得到了升华。 "

3、通过实践享受成功。教师的成功以离开教学一线为证明,是教育的又一大悖论。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师人人都充满着追求成功的欲望。他们不断地改变自己,因为唯有改进自己,才有方法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与社会;他们不断改变着行走方式。因为唯有他们在反思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再思考、再提炼、再总结、再提升。教师往往习惯于默默无闻,习惯于琐碎,习惯于忙忙碌碌,不习惯于包装自己。我们要求教师每天写一点,记下片言只语的随感,记下点点滴滴的思考,坚持不懈,勤思一些问题,多写一些小文章,将来一定能小有成就,从中一定能找到幸福的感觉。近几年中。我们的教师每年在各种报纸杂志发表论文都有100多篇。已有好几位老师出版了专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学校是实践的集体、研究的集体、成功的集体。我们的老师一直用成功来抒发情感,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享受教师的快乐与幸福!

三、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为教师创设一个在线平台,营造一个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工作生活的发展空间。使它成为教师终生学习的帮助,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不断提升的舞台。 在最近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分别由三位教师共同执教一堂课。在这次的活动中,全校老师就这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讨和交流,引发了一场关于“生成性教学”的大讨论,大家从“对教材的二度开发”、“预设生成性预案”、“调控生成性教学”和“对生成性教学的评价”等四个角度进行现场诊断与评析,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探究、自我感悟等四个方面积极进行了反思,在畅所欲言和各抒己见中。大家取长补短,整合视角,开阔视野,增长智慧。

2、以案例为载体进行行动。实践性智慧是缄默的,它蕴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讲授获得,只能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案例正处于纽带中介的地位。它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案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我们提出一课“三设计两反思”建议,规范“说、上、评”三课制度。设置了由精品课(骨干教师执教)、教研课(围绕教研课题而设)、家常课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体例。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慧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进行课堂即时案例、教后记、教学随笔的撰写,“我的课堂故事”叙事性的教研反思交流,精品案例月评与汇编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反思,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不断增加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

3、以课题为先导进行研究。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抱定“让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科研素养”的管理宗旨,分类扶持,分层递进,依靠一批科研骨干,潜心研究带有联动效应的系列课题,以点带面,组织、带动全校教师展开研究。目前我校已形成了多级的课题网络。做到了组组有课题、人人有专题。

“让一部分人先冒出来。”如选派外出学习、取经,聘请专家指导,落实结对指导活动,帮助总结经验,出版书刊,宣扬、推广科研成果等等。对一些成果突出、影响较大的教师更要精心包装,以使其产生更大的效应。

“让人人都能冒出来。”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背着过河”,当科研骨干已有相当的能力的时候,我们要求骨干教师通过结对方式,加强联系,吸收其他教师到自己的课题组来,进行手把手的全程示范、指导,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研究;第二步是“扶着过河”,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我们要求骨干教师能够把自己的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让结对成员承担研究任务;第三步是“摸索着过河”,在第

一、二步的进程中,向结对成员介绍一些如何联系实际,寻找有价值的研究专题的经验,让他们自己从教学实践中寻找一些新问题,进行独立研究。

总之,促进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价值与追求,我们通过塑造师德形象、凸显精神引领、强化校本教研等有效的手段,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教书育人”四个字后面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业务技能精湛、富于人文素养、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正逐渐形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动物间的感情也纯真
歌颂母亲
感恩父母
假如我是......
漫画的人生人生的真实
读名著让我着迷
我的新老师——陈老师
假如我能上天入地
秋天的树叶
妈妈,我爱你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灰灰
妈妈爸爸,我长大了懂事了!
跳跳球
电教手段在化学概念辨析中的应用举例
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英汉习语的翻译
高考化学的计算题初探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反思
论荷兰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
英语姓名的翻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个人、单位和民间组织的国际环境法律地位问题(1)
关于等效平衡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三)
“逆向审查”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中的运用(1)
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研究
《伯牙绝弦》一得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四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九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一
《山雨》课堂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二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二
《穷人》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