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思考

关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思考

"

[论文关键词]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 辩证关系

[论文摘要]本文从矛盾双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各自地位和作用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证了双方的辩证关系。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其有机结合,教学相长,是每个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初衷。笔者在总结以往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仅就二者的辩证关系,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从备课到上课——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

无论是以“备、教、批、复、考”等教学环节为主要标志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以“创新理论”为先导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这一重要活动中,显然一开始就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备课是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前提。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增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时数的安排等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该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和评价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中介。如何将教材培养学生素质的因素转化为学生的行为,需要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课堂教学艺术来实现。其次,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改进教学方法,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要选择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变为志趣,志趣可转化为理想,理想是增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能否做到最佳组合: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组织才能、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教师只有在分析教材、提炼知识、掌握内在联系、选择适当教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在三者组合的技巧上等方面狠下功夫,才能使三者组合达到最佳程度。由此可见,在教学没有进入课堂之前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独立来完成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很明确,是为了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发挥及如何发挥,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实现的。如果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无从谈起。在信息社会中,不管在校内、校外,有无教师指导或自学成才,学生者的主体地位是永恒的、绝对的,因而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增强“主体参与”意识。

所谓“主体性”课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课堂教学采用的形式及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切合学生的实际。这种教学模式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客体转化为主体。一切教学行为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对此,教师是丝毫包办代替不了的,否则,教学便是徒劳的。当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的时候,学生就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它决定着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立面的矛盾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求知欲很强、可塑性较大的学生。他们从无知到有知,从消极到积极,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被动到主动,从被迫学(“要我学”)到自愿学(“我要学”),变外在的学习动机为内在的学习动机,一句话,变受动性为能动性,不是无条件地自我自然转化,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毛泽东指出:“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条件”由谁来创造?在学校范围内首推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的阵地,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结合。从理论上说,“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虽然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但它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和条件,学生没有“学会”就不可能“会学”,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条件,是矛盾次要方面(客体)向主要方面(主体)转换、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化的关键。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施教的内容由静态变成了动态,书本知识变成了学生掌握的活知识,因而,教师、教材、学生的组合是可变的组合、活的组合。所以说教学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既是教师施教的接受者,又是学习的主体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如果教师能积极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必定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实上,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反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也会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见,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费文浩.《如何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张胜余.《实施主体性教学 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推销肥皂
假如我是魔术师
假如我会克隆
我要……
写给人类朋友的一封信
假如我是超人
假如我会克隆
20年后的家乡
20年后的相聚
奇怪的梦
20年后的我
假如我会克隆
假如我有对翅膀
2050年的地球
NBA球星大克隆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审计重要性在各个阶段的运用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讨
关于我国金融审计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职能审计个案研究
试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
浅议企业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中的供应商审计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应用给审计带来的影响
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主体的再思考
创新审计委托模式 遏制造假动机
论非审计服务业务的归属
市场营销审计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市场营销管理的指导作用
浅谈社会审计的权威性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为什么会适得其反?──《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教学反思
这沐浴在“爱”的课堂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的花儿开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后记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让情感之花在文学的沃土上绽放(外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