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6
关于历史探究式教育的内涵与主体价值
"
论文关键词:历史探究式教育 内涵 主体价值
论文摘要:历史探究式教育,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合作与分享、科学的思维方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历史探究式教育的内涵
人类具有探究未知世界和超越现有事物的潜能,既探究的潜能,这种潜在的能力要通过开发才能变成现实的能力,探究式教育是开发这种探究潜能的重要途径。历史探究式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历史探究意识、历史探究思维能力为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进行质疑、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反思、体验、提炼概括等多样的历史思维活动,达到提高认识、获得新知、培养能力、增加体验的过程。
历史探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困惑和解决,历史探究式教育的实质是以历史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中问题意识的确立。对历史探究式教育有重要影响。因此要特别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历史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历史探究式教育的组织形式有:
1、递进探究。递进探究是围绕一个历史主体,展开成若干层次,将历史主体逐步推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化。有两个操作要领。一是对探究的具体历史问题,由简到繁分层展开;二是探究的过程由易到难,从理性到实践地分析。例如。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学生首先要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然后通过对相关史实的收集、分析及表达,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国内背景。在此基础上。可用纵向对比的方法,探究抗日战争作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意义,体会出它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意义。还可进一步针对日本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结合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损失展开探究,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并列探究。并列探究是围绕一个历史主题向外扩展,开展与历史主题相关内容的探究。既可以是与历史主题之间并列的、独立、不存在顺序先后和逻辑关系的内容,也可以是由主题引发的辐射性的内容,还可以是仅仅在这一历史主题活动中新发现的与历史主题没有联系的内容。例如,理解“科举制”,可以探究科举制是隋唐时期中国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也可探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辉煌成就之一;可以探究科举制是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所在;还可以探究科举制是政治的开放、是入仕之途的开放。训练学生思维的扩散性、灵活性和敏锐性。"
3、分解探究。分解探究是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后。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分问题,然后继续将分问题分为子问题。历史主题、分问题、子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子问题的解决是为了分问题的解决。分问题的解决是为了历史主题的解决,但分问题与子问题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例如,探究“闭关政策”,可分解为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闭关原因又可分解为:自然经济造成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处于“衰弊陵夷之际”。清朝统治者害怕会“滋扰生事”。推翻他的统治。闭关影响可分解为正、反两个方面,正面的是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反面又可分解两个问题,一是使中国丢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二是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通过分解探究,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最终导致丧权辱国。
二、历史探究式教育的主体价值
1、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探究式教育的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实际历史问题展开,以解决和表达、交流历史问题为结束。学生通过认真的梳理、比较、总结,使得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归纳、分析、综合所探究的问题,大大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究中出现的新问题。还可能有效辐射,从而会产生更新、更全面的思考,在深入探究中,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围绕问题主动开展自主学习,最终把问题解决的更全面、更透彻、更清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日俱增。
2、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由于探究式教育具有开放性,使得探究问题时,要遇到许多新知识、新资料,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首先学生要会对历史知识进行合理取舍,从实际出发,收集、采用有效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的处理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理论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要把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来解决问题,这个归纳、整理的过程,是个严谨的过程。其次学会理论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机的联系,对自己所涉及的历史问题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增强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能力,保证对所有的问题能理解透彻,这更是一个细微、准确的对接,是一个严谨的结合。
3、促使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探究式教育的显著特点是综合性,不仅需要个体的综合性的知识和实际能力。还必须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的过程更关注学生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必须与不同的对象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分享其他同学的探究信息和创意;必须与教师合作,认真接受教师的建议,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沿着正确的方向完成任务;还可与不同的课程相关者进行接触,进行调研、访谈、咨询等,可以说,没有合作,就没有探究成功的可能。
4、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历史探究式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多种科学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锻炼,并在学习知识、理解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听,海哭的声音
- 终是平淡
- 错题了
- 错了
- 鲁宾逊读后感
- 家乡的变化
- 茶的语
- 潇洒
- 朋友与我
- 永不放弃
- 春游
- 令我苦恼的一件事
- 只因为是你
-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 天地寂寞
- 浅析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与转型
- 浅论美军开放日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 紫色在《紫颜色》和《紫色》中的象征意义及对比
- 资源依赖理论综述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研究
- 契约伦理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特点及对网络舆论场的影响
- 论延安时期中共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政治诉求
- 论以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医院文化建设
- 牙雕ART一门古老的艺术
- 浅谈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
- 美狄亚、普洛克涅、阿尔泰亚
- 《舌尖上的中国》英译中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运用
- 由原研哉引出对于本土性设计的研究
-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
-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三
-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二
- 《古诗两首》《元日》教学设计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一
- 《变色龙》教学设计三
- 《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学设计
-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四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二
- 由"着迷"到"痴迷"——《装满昆虫的衣袋》精彩片段赏析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二
-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四
- 《普罗米修斯盗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元日》原创教学设计两例
-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一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