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因素强化策略

浅析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因素强化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4

浅析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因素强化策略

"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中,情绪衰竭是倦怠的代表性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情绪衰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使人在心理层面上自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去个性化指的是以没有人情味的、非人性的方式对待他人。个人成就感丧失是指自我效能感降低,以及倾向于对自己作出消极评价,尤其是在工作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履行教师的职责,感觉无助,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很复杂的因素:在“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氛围下教师超负荷地工作;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低下;不完善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不可控制感和无助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感等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因素。但是,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有的教师却终身乐教不倦怠,有的教师总是充满阳光心态。因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些教师多次地产生职业倦怠,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主观心理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观性因素

1.职业认同感冷漠,产生高原反应

一般地说,工作十多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教师们常讲,授课的内容已教授无数遍,感觉真的很乏味,实在很无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2.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而一名教师既要树立教师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这一切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3.“谋生手段”的教师职业观

“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意味着教师无视或忽略该职业是否是自己所认同和擅长的、是否是自己的兴趣倾向,是否是自己的能力可及并有较大发展前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仅仅把“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导致了教师“教书匠”形象的凝固。既然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换取报酬,“教书匠”便会更多地倚赖、固守经验,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学过程的单一重复,缺乏新意,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幸福感的获得进程便被阻断。

4.不良的性格特点

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克服职业倦怠的主体性因素

强化策略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主要靠教师主体解放自我、调适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主体性强化。教师主体性的核心是教师的自我意识。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它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节系统。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调节、提升自己的。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是教师作为认识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主体意识越强,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就越高,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不断地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教师自我主体意识的强化,意味着教师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实现自我解放、自我定位、自我调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地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充实自我,实现对自我的提升与超越。 "

1.主动调整职业认识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有效地调节。尽管教师担负历史的重任,但是教师必须明白自己并非古书中的圣贤,而是一个凡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优缺点,同时也要了解教育事业的艰巨性。因此,教师应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和工作能力,建立合理的角色期待,制定切实的目标,从而避免挫败和由此造成的心理失衡。

2.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它既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又是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有关学者这样比喻教师的“职业认同”:三个建筑工人在造房子,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在造房子;第二个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最美丽的建筑。与之类似,教师也一样,有人只看到了工作本身,觉得自己就在做教师;有人把教师看作一种谋生手段,为了挣钱;还有人把教师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第三种才是从内心里对工作的认同,看到了工作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教师,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这类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内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很有意义的事情。教师职业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激活正是依靠这种坚实的职业认同,建构这一职业认同的基本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欲望,即教师能把教学视为自己的内心渴望和自觉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3.提升教师幸福观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教学,来自师生共同成长。同是一个教学内容,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在应付上课,一个在享受上课。其实上课是一个高峰体验,一个只知道上课的教师,是体会不到职业幸福感的,他时常为了寻求结果而焦虑、痛苦、烦恼,最终导致职业倦怠;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教师,生命是完全打开的,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他和学生一起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全然进入、彻底敞开、高峰体验、享受过程、率性而为”等等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教师进入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享受教学,享受童心,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幸福感,体验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4.自我更新内在心理元素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有关,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并认同之,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改变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元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心理。面对教育改革中的新情况,教师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些认知元素,诸如对教育本质、方法、观念等的看法,对学生价值观的评判等,必然存在着不很和谐的成分,如果不能及时改变原来的认知要素,就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引起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客观上,教师不可能改变政策,也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那么,教师首先要注意改变自己,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去认同。这样,才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同社会、同他人、同职业和谐起来。从方法来讲,对于大脑中原有的心理元素,可以采取删除法和添加法,除去那些不很适应现实的认识,添加一些与时代与社会合拍的成分,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接纳新思想,比如学生主体功能的价值、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意义等等。

5.强化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强化自我效能感,首先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为了肯定而活着。肯定有两种:外在的肯定,包括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的肯定,这是有限而短暂的,因而是浅层的肯定;内在的肯定即自我肯定,这是一种持久而强劲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其次要重新调整期望值,也就是给自己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目标,避免因目标不切合实际而导致挫败感。另外,要注意从多种积极的体验中去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鸟,是我们的朋友
明天要考试
最好吃的苹果和梨
小猴结婚
废旧扑克做盒子
我长大了
小毛驴和牛大哥
让座
好玩的海洋公园
我是好孩子
通知书拿到了
做梦
别问这是为什么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借书
浅论如何帮助成人学员走出学习高等数学的困境
试谈教育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机制
“案例教学”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实践探索
关于探究性学习要考虑学生个性心理差异
关于网球运动员膳食营养特点的分析
浅论学习粗心的成因与矫正策略
论教学质量要加大,考务管理要严抓
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策略与效果研究
浅论从成人学习特征看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浅论萨满教对民族服饰的影响
信息网络教育的发展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中成人学习权的保障问题研究
论宁波地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论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HSK成绩
关于英语课堂学生学习心理之我见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一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二
《酸的和甜的》 教学设计一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四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四
《纸船和风筝》 教学设计三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从现在开始》 教学设计二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三
《酸的和甜的》 教学设计三
《酸的和甜的》 教学设计二
《从现在开始》 教学设计三
《风娃娃》 教学设计三
《风娃娃》 教学设计二
《窗前的气球》 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