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性应对策略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性应对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性应对策略

"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代表性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情绪衰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使人在心理层面上自认为无法专注于工作。去个性化指的是以没有人情味的、非人性的方式对待他人。个人成就感丧失是指自我效能感降低,以及倾向于对自己作出消极评价,尤其是在工作方面,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履行教师的职责,感觉无助,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也随之降低。

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有的教师终身乐教不倦怠;有的教师则多次产生职业倦怠,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主观心理因素。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熄灭了教师的激情,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冷漠感,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等消极心理发生。随着角色的多重化,使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有些教师以“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导致了教师“教书匠”形象的凝固,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学过程的单一重复,缺乏新意,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另外,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解的教师,也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主体性又叫主动性或自觉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主要靠教师主体解放自我、调适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主体性应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实现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性应对。

一、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它既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又是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有关学者这样比喻教师的“职业认同”:三个建筑工人在造房子,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回答:我在造房子;第二个人回答:我在挣钱;第三个人回答:我在建造最美丽的建筑。与之类似,教师也一样,有人只看到了工作本身,觉得自己就在做教师;有人把教师看作一种谋生手段,为了挣钱;还有人把教师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第三种才是从内心里对工作的认同,看到了工作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教师,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这类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其内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很有意义的事情。教师职业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激活正是依靠这种坚实的职业认同,建构这一职业认同的基本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欲望,即教师能把教学视为自己的内心渴望和自觉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二、在创新中享受工作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一生耕耘在三尺讲台,天天如新,从无厌倦更无放弃。他对教师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件事儿有一百种方法去做”,要求教师们培养自身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强化探索与创新的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在创造中享受工作的乐趣。所以,身为教师,一旦从教就要心无旁骛,要深入研究业务,争取在某个领域不断创新,在某个层面不断发现,真正吃透搞精,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就会成为行业内专家。在创新过程中,那些柳暗花明的惊喜,那些大功告成后的快乐,时刻丰富着生活的含义,提升着生命的品质。 "

三、努力创造自我

失去自我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因此我们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育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探索归纳出独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理论成果等,这样就会大大增强事业的成就感和魅力感。对于教师职业,除了谋生的手段之外,还可以加上教学中游戏价值、情感价值、回归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使自己回归童年、回归学生时代,永葆童心)等。也可以采取价值提升法,将职业提升为事业,甚至为科学。当职业成为一个人研究的对象时,就会产生无穷的乐趣,其自我人生价值会大大提高。

四、树立新的教师幸福观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教学,来自师生共同成长。同是一个教学内容,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在应付上课,一个在享受上课。其实上课是一个高峰体验,一个只知道上课的教师是体会不到职业幸福感的,他们时常为了寻求结果而焦虑、痛苦、烦恼,最终导致职业倦怠。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教师,生命是完全打开的,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他和学生一起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全然进入、彻底敞开、高峰体验、享受过程、率性而为”等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是教师进入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享受教学,享受童心,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五、善于肯定自己并赏识他人

学生需要教师的表扬,教师当然也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如果总是将希望寄托在领导和同事身上不现实,要学会自己肯定自己、奖励自己。如自己对某一节课感觉良好时,就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奖品。要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就是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肯定有内外两种:外在的肯定包括同事、朋友、领导、社会等的肯定,这是有限而短暂的,因而是浅层的;内在的肯定即自我肯定,是一种持久而强劲的肯定,是人的生命永不枯竭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根本生命元素。

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要赏识他人。一个容易妒忌、心胸狭窄的心灵是不会快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善于为自己戴上赏识的“眼镜”。例如,在听公开课时,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学习”一档:学习教态、学习教法、学习语言等。哪怕看到上课的教师出现错误,也要带着感激的态度:感谢他为我提出了可贵的警示和提醒。为他人喝彩,这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六、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指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暗示能增进和改善人心理、行为及机体的生理功能,帮助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与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们会使教师受到打击而自艾自怨、退缩、逃避或走向极端,陷入倦怠。这时可用言语反复提醒自己,进行自我暗示,试着想一些好的事情,消除消极的想法,对任何人和事都不要说“我不行”或“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等;还要进行情绪控制的认识调节,如“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等。这些暗示可以使教师由急躁、抱怨、退缩变得情绪稳定、有条不紊,恢复自信,成为一个乐观向上、善待生活、充满激情的人,从而远离倦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龙打不过我
六四的风云人物
玩还是不玩的辩论
读一瓶易拉罐有感
我最喜爱的老师
给汶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闹钟城
生命的可贵
假如发明魔幻手机有多好
我愿变成书呆子
我要自由
男儿有泪不轻弹
我的语文老师
感谢父 亲
我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
美欧竞争法律制度在电信监管中的适用经济法论文(1)
浅谈商业秘密侵权经济法论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2013年修正)经济法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税法的几个问题经济法论文(1)
论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经济法论文(1)
发展“非公经济”的经济法解读经济法论文(1)
新证券法对证券发行的法律责任规制经济法论文(1)
浅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经济法论文(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经济法论文(1)
论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经济法论文(1)
德国和英国的破产立法(三)经济法论文(1)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经济法论文(1)
建立我国反垄断法之我见经济法论文(1)
个税法修改让效率与公平之调再次弹起经济法论文(1)
我国国有资产信托监管制度研究经济法论文(1)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二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桃花心木》教案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白杨》
《白杨》教案一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
《白杨》教学实录
《桃花心木》综合资料 预习解析2
《桃花心木》综合资料 预习解析1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一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白杨》教案四
《白杨》A、B案
《白杨》教学实录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