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我国教师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思考

关于我国教师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0

关于我国教师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教师 突发灾害 思考

论文摘要: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由于防灾教育缺乏、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灾害后果严重。各级政府要重视应对突发灾害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整合现有的防灾教育资源,建立防灾教育培训基地;在师范类高等院校开设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教育课程;课程设置注意学科渗透,相互促进;增强教师处置突发灾害的能力,在保护好教师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广大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在新规范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面对这些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责任。因此,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时,还应强化教师处置突发灾害的演练,增强教师处置突发灾害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好教师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学生。

一、在教师中开展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的各种灾害损失数以千亿元计,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调查显示,灾害后果如此严重,与我国防灾教育缺乏、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加强普通民众的防灾教育,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已成为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任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整体素质偏低,短期内要建立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应对突发灾害的教育体系是不现实的。相比较而言,教师整体素质偏高,防灾意识相对较强,在教师中开展应对突发灾害培训,不但成本低、见效快,而且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广大中小学生,能影响到全国亿万家庭。教师通过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应对突发灾害教育,不仅使他们学会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而且,他们还可以用学到的防灾减灾知识去影响家庭及周围的人,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对普遍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灾害带来的危害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二)我国防灾教育缺乏

(三)防灾教育利于减少灾害损失

二、国外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现状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应对突发灾害知识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形式对待,使防灾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许" 多国家从幼儿就开始向孩子灌输安全知识,教孩子在面对自然突发性灾害时怎样自我保护和应对灾害。国外一些国家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美国建立了发达的应对突发灾害培训模式

在美国,早在小学就开设专门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灾害天气,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在应对恶劣天气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避免了盲动或单纯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美国一些幼儿园,就经常举行突发灾害的应对演习,还有的幼儿园每学期都安排有一个消防周,让孩子参观消防站,看消防员做消防演习,让孩子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逃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华盛顿、洛杉矶等城市,政府平日就编制《市民安全应急指南》、《工商企业安全应急指南》等,为市民和工商企业等提供灾害应对知识,提供众多的求生技巧和安全培训内容,其内容涉及市民社会生活中所可能遭遇的所有各种可能的危险及其应对技巧,建立了发达的应对突发灾害培训。[5]33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关于灾害和救生的教育,教孩子们如何识别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等,遇到突发灾害时该如何自救。许多学校还设置演习、自救课程,已使应对突发灾难培训成为很多国家的一项常规教育。

(二)日本培育了良好的防灾意识

在日本,每年的9月1日各地都要开展为期一周的防灾演习,以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在每年1月17日的防灾志愿者日,日本全国上下都会开展防灾照片展、防灾讲习会、防灾和救助训练等活动。日本的学校除开设防灾课程外,还配有防灾心理辅导员,定期接受防灾咨询;政府推荐的防灾指导员也经常到学校和社区组织各种防灾活动;校方常常模拟各种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的预演,让孩子们听惯各种不同的警报声,培养他们冷静的头脑和应变能力。比如遇到地震,学生懂得先将门打开,然后快速而秩序井然地逃向操场等开阔地,并注意不在高大建筑和烟囱以及狭窄的胡同内停留,还要避开高压线、变压器、易燃易爆等物品,以减少地震次生灾害的损失。如果教室门已打不开,那就把书包之类的包袋或衣服套在头上,然后躲到课桌底下。在家里也是一样,他们配合父母,选择家中一张最大最结实的桌子作“防震桌”,平时不许在下面堆放东西。[6]正是这样的实践训练和不间断的教育,才使日本孩子养成了强烈的防灾意识,积极主动地接受各种防灾宣传教育,取得了很好的减灾效果,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智利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应对突发灾害机制

智利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大陆板块交界处的狭长地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频发的国家之一。智利政府和人民在与地震等重大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应对机制。许多应急救灾机制已经规范化、法律化。智利中央政府设有国家紧急事件办公室,专门负责监测、组织协调全国范围内的突发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国家紧急事件办公室对各类灾害都有一系列的应对计划,比如地震应对计划、火山喷发应对计划、化学品泄漏应对计划等。国家紧急事件办公室还专门有一项“学校安全计划”,指导各级教育单位的应急防范工作。该计划要求各类学校都要成立安全委员会,其委员一般由校长、安全监察员、教师代表、高年级学生代表、附近的警察、消防、医院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平时训练老师和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则负责指挥应对。安全委员会要制定计划,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火山喷发、海啸、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对火灾、交通事故、触电事故、化学品事故等,要知道如何应对。[7]同时,有关自然灾害的教育在墨西哥、罗马尼亚、新西兰等国也是中小学的必修课。另外,就连巴西、委内瑞拉、古巴等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防灾教育,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防灾教育培训。

三、教师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措施

(一)各级政府应重视应对突发灾害的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工作的领导

2007年4月28至29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4个部委共同参与的“中国减灾世纪行”,于北京举行了高规格的“首届全国校园减灾防灾高层论坛”。这次高层论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培养防灾抗灾素养的依据,对提高我国校园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和救灾工作水平有积极意义。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为应对突发灾害培训工作给予适当的倾斜和一定的优惠鼓励措施;在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应对突发灾害培训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资金上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应对突发灾害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宏观协调,领导各部门、各领域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教师防灾培训考核标准,教师完成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全部教学内容,经考核合格后,可发教育结业证书。考核成绩可作为教师综合业绩的依据之一。

(二)整合现有的防灾教育资源,建立防灾教育培训基地

目前我国的防灾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分散在民政、地震、国土、气象、人防、消防、医疗卫生等多个部" 门和领域,这些部门的防灾宣传教育确有其专业的一面,但分散了防灾教育资源,增加了防灾教育成本,有些方面甚至出现重复建设。政府应该统一协调,整合各部门、各领域的防灾教育资源,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集中建设一批综合性防灾教育培训基地、防灾教育馆,定期举办灾难教育展览、科普画廊,利用各地近年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进行警示教育,通过防灾教育基地模拟演习,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这些设施面向社会各界开展防灾教育培训工作,也给广大教师提供继续培训学习的场所。

(三)在师范类高等院校开设应对突发灾害培训的课程

高等院校课程的设置应满足社会需求,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常见灾害往往差异很大,且各具特色。因此,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各地域常发灾害的实际情况,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设置突发灾害培训课程。编写适合培训对象的防灾教材、课外读物,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专业知识,加强应对突发灾害训练,掌握必要的灾害防护技能。可开设相关应对突发灾害的选修课,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普及各种灾害知识、应急技能和心理辅导等,培养教师的自救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可邀请公安局、消防队的教官来学校给教师讲解防灾知识,并使之制度化。

(四)课程设置注意学科渗透,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3]水玲珑.生存教育要单独开课吗[N].新民晚报(社区版),2008-05-21.

[4]王为东.国外防灾教育“聚焦”普通民众[J].城市与减灾,2008(3):32.

[5]李晶.中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比较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6]周秀琴.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加强学生防灾抗灾能力[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3):71.

[7]范剑青.智利应对灾害靠机制[N].人民日报,2008-05-20(1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关于少开车的建议书
街头·鸭子·警察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龙泉
天降十八猪——16
书__我的锛偦平鹞蒿紓
春天,把我的心一起带走吧!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我爱我的家乡
美丽的小森林
夏天真热
那一个人间天堂
小草的自述
关于科学处理学科建设与高校发展关系的辩证思考
关于新制度主义视域中高等教育趋同化机制探究
试析“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关于近十年我国大学美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关于英语教学现状呼吁“中国英语”进校园
关于英国三明治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举措分析
简析“校训”源流考辨
关于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探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偏失与匡正
关于高职实施机电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四创”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关系研究
关于大学生协作学习问题分析及其策略制定
试论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制度规约与心理契约
《致女儿的信》写作特点
《致女儿的信》学法导引
《致女儿的信》审美鉴赏
《致女儿的信》难句解析
《致女儿的信》学习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与当代素质教育
《致女儿的信》主题思想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致女儿的信》课文题解
读《致女儿的信》有感
《致女儿的信》结构分析
初恋三题
《致女儿的信》学法指导
《致女儿的信》中心思想
孔雀东南飞(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