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

关于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

"

[论文关键词]外国文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人文素质 主体人格

[论文摘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支配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我们从文学与文化、文本与人本、知识与智慧、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和统一,开掘教学内容的新领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外国文学不仅是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成人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有着纷纭复杂的思想内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现代教育视野下,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为了深化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鉴赏水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改革和探索。

第一,文学与文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习外国文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理解、鉴赏、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传统的讲授方式大多从文学和政治、经济等社会层面探讨纷纭复杂的文学现象,而忽略了深层的文化底蕴。因为文学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接近精神文化的子系统,是人类文化的特殊形态,所以我们应从哲学、宗教、民族文化心态、审美心理等角度探讨深层的文化传统对文学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外国文学基本知识,把握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时应树立文化观念和全球意识。因为在全球的文学大合唱中,每个民族的文学都在其中演奏自己的声部,唱出自己的声音。如欧洲文学,作为一个文化圈,其深层的文化底蕴是古希腊精神、古罗马精神以及后来的日耳曼精神。一部欧洲文学史就是这三种深层文化结构的互相融合和嬗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和强化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观念形态、思维方式、性格特征、价值体系、认知结构和集体潜意识等深层文化结构。站在这样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传授外国文学史,不仅把握了外国文学发展的外部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了解和掌握文学的丰富性、独特性和本质属性。

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把文学和文化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形成开放的现代意识和世界意识,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阐释文学。

第二“,文本”与“人本”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尔基曾说:文学就是人学。“文的觉醒”和“人的觉醒”是西方文学发展的“两位一体”的灵魂。他们有时是互相依存,融为一体,有时又各具特色,互相辉映,共同演绎西方文学的壮丽诗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两个基本点,使学生自觉地追求人性美,关注艺术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培养健康与健全的人格。

“文学发展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观念的变迁史”。人,这个宇宙间最辉煌、最瑰丽、最神奇的生命现象,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逐渐的趋向复杂和深邃。致使欧洲文学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强烈而深沉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文学传统中的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张扬。

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把“人本”与“文本”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了解欧洲文学的深层的文化哲学意蕴,而且还可以与世界级的大作家进行灵魂的对话与交流,从中可以认识到人不只是为了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而活着,人还有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一种形而上精神世界的追求。使学生崇尚真善美,认识到自身价值并看重自身的价值,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乃至对国家负起责任。

第三,知识与智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倡人文教育,决不意味着忽视能力的培养;重在培育“素质”,也不意味着拒绝培养“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基本的研究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使他们拥有来自文学的智慧,立足于蓄志养心,陶冶心灵,怡情悦性的整体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塑造其主体人格。

教师不仅要对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宏观的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整体观照,而且对某一文学流派及作家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微观阐释。特别是在新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要求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及时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介绍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新心理。所以教师必须“起着提供新理想、新思维、新观念、新的资源、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视野,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启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例如在评价古希腊的神话、史诗、戏剧时,如果恰当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会使分析既有深度又切合作品的实际,可以发掘隐藏在其中而延续至今的西方文学的感情—心理原型,可以透过一系列具有象征意蕴的神话人物看到西方民族性格的深层构架。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作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难者”的形象,成为人类精神追求之原型。奥德赛的故" 事体现“赶路——追求”的人生模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又如用结构主义分析《巴黎圣母院》人物的圆心结构和多层次对照,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分析哈姆莱特的复仇动机和忧郁延宕的复杂性格,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于连的形象,揭示出其性格中单一性元素和二重性元素的组合关系,披露出这一复杂人物的丰富的心理内容和情感演变的轨迹。英国文学批评家大卫·洛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分析经典作品《简爱》时,他别具慧眼的从一个纵贯全篇的原始意象“火”入手,把它作为把握整体作品的一把钥匙。洛奇指出,火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光和热之源。在英国的气候下,它是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象征。火有时常被用来暗指情欲,即欲火,它能带来欢乐,也能毁灭一切。火还可以代表基督教的精华和永恒惩罚。《简爱》中有一百多处提到火,上述各种意义都可以找到,只是随着不同的语境而起不同的作用。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的激情关系表现为燃烧的火,而这种断裂关系表现为石、冰、雨、雪等,简爱和弗里斯之间格格不入的情况甚至暗喻在弗里斯司的名字里,勃朗特不仅常把说冷的激流的含意用在他身上,而且弗里斯的名字Revers一词本身就是指河水,简爱的内心独白曾用“火山”意象,有效的传达出他对罗切斯特那种敬畏和爱欲相交织的矛盾心理。罗切斯特也正是爱上了简爱那如火的叛逆性格,屡次表明它是能够欣赏这种火的人:“我已经看见了,你生气的时候,可真像个火神。”“你冷,因为你孤独,没有和什么人接触把你内心的火激发出来。”两颗孤独和冰冷的心碰到一起,立刻燃烧起爱情的火焰。当两颗心心相印的以真诚、坦率、平等为基础的爱情就要缔结良缘时,罗切斯特的疯妻却成了一大障碍,使简爱遭到了基督的惩罚,在荒原上流了三天三夜。罗切斯特的庄园也被大火化为平地,自己也成了独臂眼瞎的残废。但两颗心心相印的欲火始终没有熄灭,最后完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沐浴在基督爱的光环中。通过以上的粗略的分析,使学生看到了以前未曾看到的深层内涵,看到了夏绿蒂·勃朗特是怎样把写实主义的具体性、日常性与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幻想及诗意彼此统一在“火”的原始意象及其语义变奏中,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判断的新境界和文学思考的新层次,使其领悟外国文学所蕴含的人类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力潜能,进而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开辟新的学术视野。

第四,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开放视野。

面向未来的教育美学属于一种新型的视赏美学,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地革新课堂教学的界面。为此,本课程从2002年开始开展全员全程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电影文学名著的视觉资源、西方美术名作的视觉资源、西方历史文化图片的视觉资源,以及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于一体的CAI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视觉资源,将课堂教学打造成了一部彩色的史诗。新世纪的时代最强音无疑是对创造精神的呼唤,这种巨大的创造期待是本课程建设的强大动力。本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强调教学内容的原创性、当代性与开放性,追求教学方法的现代性与灵动性,规范学科活动的常态性与实践性,无一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创造精神自由地飞翔,既是本课程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本课程建设的最大特色。

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评价方法,教师的教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而且还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者、评价者,教师的主体性要体现为主动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成才和塑造良好人格。这样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高度评价。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一改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考试模式,而是采用多元评价标准,构建出由平时的作业、小论文、闭卷考试、课堂表现、创新实践等内容组成的综合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科学的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施展才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教”的评价上要强调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而“学”的评价上则强调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业务素质为目标;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体系,建立了评价主体与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动态化师生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4页.

[3]钱理群.学魂重铸.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挤泡泡
楠溪江一日游
我的心愿
我家的吸尘器
吃美食
我喜欢吃的水果
我要回家
看礼花
小老虎寻友记
有吸力的瓶子
神奇的日全食
看《猫的报恩》有感
叫不出名的玩具
楠溪江一日游
看姥姥
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计划
2011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2011年暑期教师师德培训工作计划
新学年新闻社新社员培训计划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计划
2011学年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2011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学校阳光工程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民办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
2011年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计划
2011年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计划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注重班主任工作中的“以德治班”的管理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对“新教材”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
创新式德育在中学的探索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儒学与德育探微
论现代学生工作
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
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教育
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备课的革命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德育“三结合”问题的新思考
《猫》片断赏析
《猫》练习设计之一
《桂林山水》教案
《猫》综合资料
《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猫》教学设计之三
《猫》教学设计之四
《猫》
《猫》教学设计之一
《猫》片断赏析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猫》教学设计之五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