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取向

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取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农村教育:问题、对策、取向

"

论文关键词:农村教育 物质保障 制度支持 心理建设 技进于道

论文摘要: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依然严峻,急需解放农村教育生产力。其对策:物质保障、制度支持、心理建设。其价值取向:要从缺乏迁移力的简单知识技术培训提升到广泛创造性生产、过创造性生活和不断创造开拓新的生命活力之道的价值追求。

一、问题:急需解放农村教育生产力

70多年前,陶行知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70年后的今天,虽然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陶行知所批评的现象还存在,广大农村的教育问题依然严峻。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本已有限的耕地或被丢荒,或被建房“吞噬’。整个村庄萧条,往往只见“九九三八六一部队”(指老人、妇女和儿童)!亲见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乡镇干部参观关怀过、作为“形象工程”建在公路边的希望学校,雨雪天居然有不少孩子光着脚丫上课!耳闻目睹大多数农家子弟中学毕业考不上大学,回家多年仍苦于不懂生产致富、到城里打工又无路可寻;少数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终于考上大学的农民子女却又为路费和高额学费所压而发愁,甚至于有个别学生本人或其亲人走入自杀的境地!

据报道,在我国,反映贫富悬殊差别的基尼系数已经到了危险警戒线!农村经济、教育等发展失衡和严重滞后,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瓶颈。实际上,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和实质的标志,就是“三农”问题的真正解决。因而,无论是为了国家的振兴,还是为了制度上的道义,都应该是对一贯充当了国家、城市发展代价的最主要承担者——农民进行“反哺”的时候了!而首当其冲的一个具体问题,便是要解放农村教育的生产力,丰富提升农民及其子女的生活力。

二、对策:物质保障、制度支持、心理建设

1.物质保障 2.制度支持

最近与某位全国著名小学农村校长对话,他谈到了他那700多个师生规模的农村小学的无奈:学校没有人事权,教师随时被调入调出;学校经费全由副镇长管着,凡学校费用全得打报告看镇长脸色……类似这位著名校长碰到如此外行管内行的官僚的现象,在“山高皇帝远”的农村其他地区更不在少数。事实证明,缺乏足够制约的任何权力都会有无所不用其极的倾向。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有激励人性积极为善的设计;另一方面更要有防止侥幸者作恶的要件,这是最起码的。权力过于集中或赋予角色不当,便容易被滥用,往往越俎代庖。事实上,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到了必须扫除体制性障碍的时候了。也就是说,要通过改革官僚陋习严重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民主有效的现代教育制度。在这方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的胡卫所长的观点带有建设性:其一,政府应退出公共竞争领域,将之还给社会;政府应退出微观职能,转变为宏观管理,如政府可以购买教育服务,实施阳光工程,通过公开招标,向学校提出要求和目标,并以此考核学校。其二,建立学校法入的治理结构。重点之一,要对学校的管理实行制衡,学校应有问贾制度,整个运作应该公开透明,还学校于民。具体指标包括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实现程度。重点之二,权限下放到校长还不够,学" 校中每个人都应该有管理的权利,但应有制衡原则,防止校长权力过大,致使校务委员会形同虚设。让老百姓参与,加大监督范围。其三,教育评价不仅关注终极性评价,更应关注过程性、发展性评价,以评价引导学校制度健全、发展。这样,人、财、物、事纳入科学民主规范的管理制度,保证学校不受过多的人为干扰,树立正确的农村能人观,形成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协力的良性循环,大大提升农村教育的人才产出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3.心理建设

从农村教育(含农村地区的学前、义务教育、职中、高中和扫盲教育等,可统称农村基础教育)的活动或过程来说,心理建设或精神导向最为重要。事实证明,给予农民物质资金,竟有的随即喝光吃光!故此,扶贫不如扶智,扶智更要扶志。要不然,只是读书识字,知道的东西多了,却又无能为力,亦无改变和创造新生活的意志,结果徒增烦恼。理论上,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特征),体现为(物质上丰足)“富强”、(制度上科学)“民主”和(精神上自由)“文明”相匹配。类似的,农村(教育)要改变落后局面实现现代化,除了物质保障和制度支持外,还要有文化心理上的自由创造相匹配。借用解放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的观点,教育应是一种自由的实践,要通过认识论意义上的“对话”,引导学生“识字”(Reading、the Word)兼“识世”(Reading the World),反思并行动。“对话”(说出真词)旨在命名(Name)世界,而“命名即创造!”这种创造性的对话活动要有:挚爱、谦虚、信任、希望和批判性思维等。“识字”是使人能读写文本;“识世”是要认识身世周遭,要追问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的本质,培养自觉意识和批判能力。词(Word)是对话本身的精髓所在,反思与行动是它的基本要素。“真正的词同时也是实践。因此,说出一个真正的词,就意味着改造世界”。不真实的词(指没有将反思与行动结合说出的词)不能改造现实。没有行动的词是空话、废话;只强调行动没有反思,词就转变为机械行动或行动主义(Activism)。譬如,通过图片呈现窝棚里衣不蔽体、弓身驼背的苦力形象,当学生听着提问借着对话发出“贫”、“穷”的声音时,可能会在对话中追问贫穷生活的本质和根源:众多人口靠“分”那点“贝”(钱)来开销,怎会不贫?只能在简陋的(窝棚)“穴”里“弓一身”或被迫在狭小的“穴”底下用“力”,怎会不穷?因此,要想致富,就千万不能超生,要计划生育,从我做起!“人挪活,树挪死”。要到广阔天地用力,不能成年累月窝在家里。通过这种“意识化”、促觉醒的精神导向和教学、反思、行动结合的教育实践,去改善农村生活,造就现代新民,从根本上真正解放农村教育生产力。

三、取向:农村教育“技进于道”

在“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在农村进行一人一技的培训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正如“开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灌丰收之田,结富民之果”所形容的那样。然而,在应试教育阴影下学校中进行的少量职业技术培训,即便是农技推广机构举行的培训,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时间差,特别是正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时代,不少技术在学生结业时,对应的行业或经济产品市场已是昨日黄花。即便不过时,一时有人赚了,农民也往往由于跟风、一哄而上,以致屡屡品尝到价值规律惩罚的苦果。这个问题的针对策略可以是签订产销合同,事实上很少有农产这样做;也可以是较有能力者组织成立“公司+技术+农产”的股份分红形式,可惜这样的组织者不多。事实上,目前,在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沿用的还是几千年以来的耕作方式,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极低,多数还是零星粗放的生产方式。因此,基础性强、迁移性高的技能培训就显得相当重要。农村基础教育要真正落实其基础地位,最为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业意识与市场能力的培养。让农民及其子女深刻认识到以传统的耕作方式在家死守一口田的即富(“富”字从‘一’“口”“田“)的传统小农思想已经不合时宜了;要学会开放眼光、变通思维、敢闯能创,进行创造性生产;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让创造(创新)成为习惯、成为风尚,最后成为人人、事事、时时都追求的(文化)价值。不断创新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产品营销,甚至创造出新的行业,不断创造开拓新的生命活力(走向创生)!农村教育由此“技进于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农村现代化方才可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说起我老妈
《帽子下的秘密》读后感
我的野蛮同学
马大哈的故事
上课
小小邮票迷
我的”武松”同桌
妈妈的手
我是魔女
天使与恶魔
我的同学
难忘的一个人
爱唠叨的妈妈
原来我错怪他了
“后危机时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1)论文
略论进出口贸易管制与WTO规则论文
浅谈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论文
中印制成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性分析论文
浅析美国轮胎特保案(1)论文
浅谈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1)论文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技术引进的问题与对策(1)论文
论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论文
关于影响美国贸易逆差的非价格竞争因素分析(1)论文
论国际贸易价值的新取向(1)论文
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1)论文
浅谈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WTO视角(1)论文
关于企业要利用好区域性互惠国贸易政策(1)论文
如何解决中美贸易的摩擦(1)论文
FCA在内陆出口贸易中的优势(1)论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6
21风筝
《童趣》教学设计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7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3
22 羚羊木雕(方案A)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合
20 山市
19 月亮上的足迹
《春》教案(2)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4
18 绿色蝈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5
《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