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全纳教育观视野下的性别教育

浅谈全纳教育观视野下的性别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谈全纳教育观视野下的性别教育

"

论文关键词:全纳教育 性别教育 公平与公正

论文摘要:“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应该考虑儿童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需要。然而在学校教育中,仅仅因为性别原因,部分学生被隔离于正常教育之外,校园中的性别排斥现象、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全纳的性别教育”不仅包括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全纳,更包括性别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一、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

全纳教育思想提出的初衷是为在身心方面有残疾的学生提供更完善的教育,将残疾学生吸纳到普通教育体制中,使之接受与普通学生一样的教育,从而获得在未来社会主流群体——普通人群中共存的技能;而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在全纳教育体制中,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但随着全纳教育的发展,其概念内涵也在发展和变化着。首先从教育对象上看,全纳教育的对象从“残疾学生”到“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再到“所有学生”,教育对象的扩大体现了全纳教育更具人性化,更追求民主与平等。其次从教育内涵上看,全纳教育的内涵从“残疾人教育”到“特殊需求教育”,再到“全纳教育”。如用一句话概括,全纳教育就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根据全纳教育的思想,学校教育应反对任何歧视与排斥,给所有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教育。但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仅因性别不同,在各个教育阶段,男生或女生都会受到“区别对待”,被视为另类,被打入另册。本文试图用全纳教育思想分析学校性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全纳的性别教育观”。

二、学校中的性别反全纳现象

1.性别排斥现象

(1) 在幼儿园和小学,被罚站、被“隔离”的多数是“调皮捣蛋”的男孩儿。他们不仅被排斥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而且也少有机会成为“值日生”或“班干部”,其在群体中的声望与影响大受影响。甚至有调查显示,幼儿园中男孩的独立性总体水平低于女孩,并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2) 在学校教育中,男教师被排斥在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队伍之外,而女教师被排斥在学校领导群体之外。虽然时代已进入21 世纪,但能够充实到幼儿园和小学的男性教师仍是凤毛麟角,不少学校中70 %~80 %的教师均为女性。一旦有那么几个男性教师,又很快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而同等条件下的女教师,则很难得到提拔。在选拔学生干部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担当班级、少先队、团支部和学生会干部的男生越来越多,而女生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隐性的性别排斥。

(3) 在学校性教育中,异性教师被排斥在任课教师之外。学校在安排性教育教师时,往往是让女教师给女生讲课,男教师给男生上课,也许存在已婚女教师给男女生上课的情况,但极少见男教师(无论婚否) 给女生上课的情况。在一些调查研究中,研究者也发现,虽然有大部分的学生对性教育教师的性别上持“无所谓”的态度,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选择同性教育,却没有学生主动选择异性教师进行性教育。

2.性别歧视现象

(1) 尽管男孩儿从小“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一般,但人们并不放弃希望,认为男孩智力水平较高,属“大器晚成”型,将来定会“睡狮猛醒”,在中学或者大学赶上并超过学习成绩优秀的女生。他们即使大学成绩也平平,也不影响未来成就一番大事业。而女生如果从小学习成绩一般,那不仅会让师长深感失望,而且还可能被讥为“傻子”、“傻大姐”,使人格受辱,心灵受到伤害。

(2) 尽管在中学生中发生“早恋”或者说是“交往过密”现象,都是因为男女生“两性相悦”,但对于男生而言,人们的评价最多是“不务正业”、“鸡娃打鸣”,而对于女生,人们可能会认为她是“作风不正”、“品行不端”。有此经历的男生并不会影响今后的人生道路,而女生的声誉却会多一些瑕疵。

正是因为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性别排斥与歧视现象,所以,借鉴全纳教育的理念形成新时代的性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且紧迫。

3.性别教育隔离现象

有研究表明,我国儿童生理和心理成熟程度较过去有较大提前,女孩月经初潮最早为9~10 岁,小学高年级学生间,异性交往过密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性教育的起始阶段应从小学开始。然而在现实中,性教育至少存在三种隔离现象:

(1) 学段隔离。多数校长、老师和家长们认为性教育从初中开始即可,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不仅没有必要,更有因提前教育而承担唤醒性意识、教唆性行为的风险。

(2) 男女隔离。即使在能够进行性教育的学校,目前多数做法仍是男女学生分开授课。

(3) 内容隔离。既然性教育的对象是分开的,那么性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男女有别的。

上述性别教育的反全纳现象,使得开展正当的性教育阻力重重,科学的性知识难以普及,开明的性别观念难以推广,青少年在性别问题上的“自主探究”难免会不时遭遇各种性陷阱与性危害。故此,笔者提倡实施全纳性别教育,推广普及全纳的性别教育观。

三、性别教育的全纳教育观

性别教育在全纳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应在以下几方面用全纳精神进行性" 教育:

1.教育对象的全纳

长期以来,性别教育的对象被局限在青年中,人们普遍认为青春发育以前的少年儿童和成年以后的人没有接受性别教育的必要。然而,人的性别身份、性别角色、性生理和心理变化是伴随一生的事情,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会遇到不同的性问题,因而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接受性教育、解决自身性别的问题,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满足人生价值的需求。但是根据笔者所理解的“性”及“性别”的概念、内涵,性别教育还应包括对受教育者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性格性情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人性的发育和人格的完善。从广义的性别教育和泛义的性别教育的意义来看,在性别教育活动中,不应存在因年龄、性别和身份等因素而阻碍接受性别教育的现象,即性别教育中不应存在任何形式与程度的排斥现象,性别教育的差别只应存在于因年龄而设置的教育内容的不同。

2.教育者的全纳

在任何一个教育阶段,学生需要男女两性教师同时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在目前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的性别比严重失衡,女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影响男生和女生的唯一成人性别楷模,单一性别榜样对有效促进男女生的成长是有缺陷的。从教育生态的角度分析,恰当的“性别比”(群体中男女两性的人数比例) 会使两性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而教师群体中的“性别比”失衡,可能产生不利的教育后果,即由于女性缺乏男性的坚强勇敢、大度豁达和勇于负责的品质,而使男生个性的发展可能会倾向于女性化。另外,性别教育的教师不应只是同性教师,如果说进行性生理、生殖和生育教育为避免尴尬,可以采取男性教师给男生上课、女性教师给女生上课的办法,那么在社会民主、两性公平、两性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个人完善与社会进步等问题上,教师性别就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相反不同性别的特色与优势会使教学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

3.性别教育的公平公正

性教育中每个人都应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教育给男女两性的评价和期待都应一样的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不能因性别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评价,或给予不同的期待。长期以来,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形成了不同的评价与期待模式,因此,要用现代社会学“女性是被造成的”观点替代传统的“女性是天生的”观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世纪之交的时代转换并不会自动带来人们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进步,即使是新世纪的大学毕业生和学士学位获得者,如果思想观念不革新,制度与实践的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在社会观念与社会实践中,只有一种思想对我们“男女携手,共同进步”有积极意义,那就是“公平公正”。只有抱定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放松,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正确认识男女的真实面貌,才能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也只有公平公正的性教育才能培养出“身异心同”的社会人——无论男女,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正常的情感态度、豁达的胸怀、达观的性格和坚毅的意志。教育要做的不是改造性别,也不应刻意强化性别特征,而应将两性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向着“人”的本质与真谛迈进。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徐文勇.不同地区的学校性健康教育研究——以北京回民中学和宣威民族中学为例[D] ∥新世纪中国大学生(文科学士) 毕业论文精选精评.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蚕宝宝跳楼事件
五一夜市
花瓣雨
参观野生动物园
丰收的季节
我的梦
我的梦想
游玩动漫节
可爱的小白兔
我学本领的经过
抓蜜蜂
油菜花
欢快的笑声
我喜欢足球
养小鸡
论侵权法上的“伙伴”救助义务(1)论文
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1)论文
为推动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探索
浅谈西方电影名的翻译技巧
探微现代家具设计中几何形态的应用
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探析(下)(1)论文
我国农村经纪人主体资格的法律考量(1)论文
论中国古代说话艺术中的“常备人物”
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论文
中国电影新势力与电影可持续发展
论文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现代标志的汉字设计传承
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探讨
知识产权制度是创造者获取经济独立的权利宪章(1)论文
艺术家需要教育吗
《丑小鸭》教学设计一
《雷雨》教学设计二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四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丑小鸭》教学设计片段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三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三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一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三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一
《丑小鸭》教学设计二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一
《雷雨》教学设计一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