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及策略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及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问题及策略

"

论文关键词:特殊结构家庭 亲子关系 社会性发展

论文摘要:在特殊结构家庭中,家庭对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父母作为养育者对子女关爱的缺失,监护者教养方式失当,父母榜样教育功能低效甚至失效。由此造成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社会认知偏差,形成不良个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明显增多;亲子关系失常,社会适应能力差。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帮助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特殊结构家庭,指家庭成员构成特殊,缺少健全机制的家庭。人们根据家庭结构,把家庭分为三大类:大家庭、核心家庭、破裂家庭(包括丧偶、离婚、再婚、夫或妻犯罪坐牢等)。大家庭和核心家庭属于正常结构家庭,而破裂家庭,包括丧偶、离婚、再婚、夫或妻犯罪坐牢等均属于异常结构家庭,同时,又属于特殊结构家庭[1](P563)。夫妻离异、分居、再婚或死亡、父母异地工作孩子托人代养、父母犯罪等是造成特殊结构家庭的主要原因。特殊结构家庭对儿童方方面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仅就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在社会性发展领域所出现的问题予以探讨。

一、特殊结构家庭对子女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原因剖析

(一)特殊结构家庭对子女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明显增多。家庭的不和谐使特殊家庭的孩子易激惹,常做出过激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和不满。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子女的主客观自我控制能力都明显低于完整家庭子女。父母离异的时间长短对离异家庭子女自我控制能力的消极影响也有显著差异。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测试,发现表现为“主见、调节能力”的主观控制能力和表现为“预见、决断能力”的客观控制力,在离异家庭中生活较长的孩子均显著低于生活时间较短的孩子。

(二)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社会性发展问题剖析

家庭对子女的关爱缺失,监护者教养方式失当,父母榜样角色的教育功能低效甚至失效等是造成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出现诸多社会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1.父母作为养育者,对子女的关爱缺失。在正常的家庭结构中,儿童所得到的爱是健全的,儿童得到较多的关心和爱护,使孩子产生安全感、自尊心和较低的焦虑;而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家庭等特殊结构家庭都意味着父爱或母爱甚至是二者的缺失,儿童所得到的爱是残缺的,而无论是缺乏父爱还是缺乏母爱,都可能给处在社会化关键阶段的儿童带来终生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使孩子在角色认识、结识伴侣、职责承担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一方面,父母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他人难以代替的功能。母亲代表的是舒适、养育和言语刺激,使儿童获得家庭依恋感;而父亲则把儿童引向外在世界,他激起儿童对外界的兴趣,引导儿童对现实的观察,不仅影响儿童情感和认知发展,而且使儿童获得对世界的信任感。而夫妻双方的合作养育、相互支持是促进儿童最好发展的重要条件,显然,特殊结构家庭中的孩子很难获得这一点。另一方面,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活动的场所和内容,而且为儿童在独立参与社会生活之前提供了第一次定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中,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儿童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家庭还可以使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来自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又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家庭结构中,家庭结构的残缺,父母关爱的缺失,必将导致社会支持的减少,致使特殊结构家庭子女产生焦虑感、孤独与无助感,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必将作用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活动,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的能力下降。"

3.父母作为教师和榜样的角色,其教育功能低效甚至失效。家庭是一个由相互关系组成的网络,亲子关系是其中最主要的关系。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教给孩子日后生活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父母也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父母与子女间基于互相信任而产生的子女对家庭存在的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在他们心中所建立的社会纽带对于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作用表现在可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归属感,使其顺从社会传统规范,从而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规制目的。因此,父母只有扮演好教师和榜样的角色,才能使孩子通过对父母行为的认同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使家庭的教育功能正常发挥。而在特殊结构家庭中,或者父母关系破裂,或者父母行为失范甚至犯罪,或者父母长期在外,在心理或空间上拉大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使上述互相信任失去了其产生及加深的可能性,进而使社会纽带的强化失去了应有的载体,导致此种纽带作用逐渐趋于弱化或者断裂,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使家庭的教育功能低效甚至无效。

二、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社会性发展培养策略

家庭结构的特殊性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本着促进儿童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原则,我们认为,在对特殊结构家庭子女进行社会性培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优化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或监护人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等。家庭文化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影响很大。所以,无论家庭发生了什么变化,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孩子积极沟通,多向孩子表现积极和乐观的一面,并以适合孩子年龄的方式,向孩子解释家庭所发生的变化并允许孩子表达恐惧、悲伤和愤怒的情绪。同时,只让孩子知道他们应该知道的部分,尤其要提醒离异家庭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讲前配偶的坏话,更不要把孩子作为传递敌对信息的工具,即利用孩子与前配偶的见面机会传递多种攻击、威胁、伤害前配偶的信息。父母亲要记住一个忠告:当你在向前配偶“射箭”的时候,这些“箭”首先射穿孩子的身体才会到达配偶那边。

其次,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当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后,子女和监护人相依为命,长相厮守,抚养者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以免受他人欺负,以自己固有的封闭模式去塑造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盲目地对他们进行所谓“定性”、“定向”培养,这在感情上尽管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是不利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人才是全方位开放型的,只有让孩子走出去,多和同龄人相处,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特殊结构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应该使孩子的生活从封闭状态转变到开放状态中来。一方面,父母或监护人要维持严格、友善的管教,规定孩子的行为界限,多采用正面教育,避免溺爱和放任;另一方面,监护人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要尊重孩子,多鼓励,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重视学校教育

1.重视情感教育,关爱为先。童年情感的正常发展如果遇到障碍,失去爱、安全感和尊重的儿童长大后很难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对离异家庭的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和特殊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使他们能获得来自父母之外的爱的补偿。学校要教育学生尊重特殊结构家庭的学生,鼓励学生和他们交朋友并给与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找到生活的乐趣。

2.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师要为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严要求,使他们明白严格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就是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有“度”,就是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如针对他们的忧郁情绪,通过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情绪疏导;针对他们的家庭气氛疏淡和紧张,通过家访和各种内容的家长会,以融洽亲子关系和帮助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针对他们的不合群,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采取一切有针对性的手段来维护他们健康发展。

(三)加强社会保障

全社会要共同关心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成长,首先要为特殊结构家庭子女创造一个没有偏见和歧视,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其次,政府要完善立法和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物质生活和受教育权利。另外,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的功能。街道和社区可以成立“家庭辅导站”、“父母学校”等教育组织,定期开展“情暖童心”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特殊结构家庭子女的社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2]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4, (4).

[3]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4]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5]邓长明,陈光虎,石淑华.隔代带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

[6]杜亚松,唐慧琴,包玉娟等.十类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卫生状况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7]王金云.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及其维护[J].天中学刊, 1998, (3).

[8]王金云.父母离异对不同性别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影响及其成因[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眼中的妈妈
春姑娘来了
考试时刻
漫话寒假生活
提到泪,我也累了
以棋达意,献给母校百年华诞的礼物
我的爷爷
有趣的拍卖会
秦始皇兵马俑见闻
20年后的世界
星球大战
《青少年法制教育》观后感
蜡烛与电灯
母爱深深
饱满的“向日葵”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兼职辅导员工作思路的创新
试论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思考
试析高职订单教育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模式探析
简析台湾《师资培育法》对我国大陆地区教师教育的启示
试析民族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策略研究
浅析哈佛大学的办学之道
试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试论普通工科院校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试析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党建网络平台的探索与思考
试析中外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试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理念革新
试析构建学校特色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浅谈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简论年轻教员课堂教学语言书面化趋势分析及对策
《岳阳楼记》写作借鉴
读《岳阳楼记》有感
《岳阳楼记》字词活用
《岳阳楼记》的文体
《岳阳楼记》知识延伸
《岳阳楼记》通假字
《岳阳楼记》写作特点
《岳阳楼记》课文翻译
读《岳阳楼记》后有感
《岳阳楼记》写作特色
《岳阳楼记》解词
《岳阳楼记》课文评点
《岳阳楼记》问题探究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
《岳阳楼记》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