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如何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浅谈如何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3

浅谈如何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

论文关键词:争吵行为 幼儿 社会性发展

论文摘要:幼儿争吵行为对其社会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幼儿争吵行为原因多样,针对争吵行产生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才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本文即通过分析争吵行为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使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一个人自出生从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要经历一系列社会性发展过程,社会性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幼儿必须学习社会所认可的符合规范的行为。其二,幼儿必须学习扮演其社会角色。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同伴交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在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争吵行为是十分常见的。幼儿争吵行为发生在一人对一人或一人对多人、多人对一人或多人对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幼儿争吵的内容大都为分辩行为的对错,因此争吵的结果会使幼儿对到底应该产生怎样的行为作出分辩,这对幼儿学习社会所认可的符合规范的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幼儿争吵原因的分析,结合争吵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建议。

一、幼儿争吵的原因

(一)想独自占有某样东西

当前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缺乏能够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在家中,独自享受着好吃的、好玩的,进入幼儿园后容易出现独享行为。当幼儿同时看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就会听到他们争吵的声音:“这是我的”。在幼儿遇到的人际交往冲突中,有关物品使用和所有权的冲突是最常见的冲突之一。埃森伯格和加维的研究表明,在冲突中,如果一个幼儿使用坚持的策略,那另一个幼儿很可能也使用坚持的策略。在幼儿期,冲突双方不是随机使用策略,而是针对对方的策略做出相应的回应。因此,当一个幼儿说“这是我的”,另一个幼儿也会说出“我要玩”这样类似的话,形成争吵。

(二)不遵守规则

当一名幼儿发现另一名幼儿违反规则时,我们就会听到幼儿对是否遵守规则而发出的争吵声,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一部分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和运用上会出现分离,虽然理解了规则却因为无人监督或不情愿而没有遵守,另一部分幼儿则为了维护这个大家共同遵守的章程用言语争辩,这样便出现了争吵。如幼儿为维护教师要求的“不能坐高椅子”的规则与其他幼儿发生争吵。

(三)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但在这一时期,他还没有所谓“守恒”和“可逆性”,只能从自我考虑问题,不能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所以幼儿多会维护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而否定他人的认知经验了。这样,幼儿就会因为顾着维护自己的认知经验,与同伴发生争吵了。如幼儿因为静电是否是危险的与其他幼儿发生争吵。

(四)为了得到教师的关注,并得到表扬

张文新指出,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影响他们的“重要的人”。在幼儿期,影响幼儿的“重要的人”是父母和教师。因此,教师的表扬和关注,能够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提升自信等。当幼儿都想得到表扬,我们就会听到幼儿为得到关注而发出的争吵声,如幼儿为谁应该给教师拿茶杯与其他幼儿发生争吵。

(五)用现实生活来衡量游戏标准

游戏是一种主动、自由、有趣的在假想中反映现实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尽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体验着不同的角色生活,但说到底,幼儿在游戏中是一种自我表现。不管幼儿在这种表现中多么力图成就他人的生活,但此幼儿与彼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同,表演也不同,儿童此时此刻表演的只是自己渴望成为的那个人或表现出他认为这个角色应该出现的行为。当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我们会听到幼儿为是否应该跟现实情境吻合进行争吵的声音,如幼儿为在角色游戏中面条没煮过是否能吃与其他幼儿发生争吵。

二、争吵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争吵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争吵不完全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消极行为,幼儿与同伴的争吵行为发生时,既能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能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通过争吵,幼儿增加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加深与同伴的感情。幼儿的争吵很多时候不想成人想象般复杂或恶劣,往往伴随着游戏自然产生,而争吵的结束也能使幼儿加深感情。如“我要玩绿积木”,“不,我在玩。”,“我想要。”,“好,我们一起玩吧。”

2.通过争吵,幼儿学会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断尝试用清晰、礼貌或幽默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使言语的沟通能力会得到锻炼。如“我想当妈妈”,“我也想当妈妈”,“让我先当妈妈吧,我想请你当我的小孩,小孩都是像你这么可爱的。”,“好吧”。

3.通过争吵,幼儿学会遵守规则,用规则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在争吵的同时,了解哪种规则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在认同之后,才会自觉遵守,学习社会所认可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如“别讲话啦!”,“哈哈,我就要讲。”,“幼儿都睡着了,太吵了。”“那我讲轻一点吧”。

4.通过争吵,幼儿学会观察分析他人的交往行为和方法,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巧。研究表明,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好交际,友好,支持同伴,能够发动和维持相互交往,能够和平地解决争端,表现出许多亲社会行为,当与这些幼儿发生争吵时,其他幼儿即能学到受欢迎幼儿地交往技巧,如“我要玩这个秋千”,“我也想玩”,“我要先玩”,“好吧,那你先玩10下再换我玩”。

(二)消极影响

1.通过争吵,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变得不愉快,不受同伴欢迎。不良的社会交往会使双方幼儿的心里产生不愉快的心情,某些幼儿仍旧表现出不遵守规则及没有受欢迎的交往技巧,其他幼儿也会对他避而远之,使这部分幼儿成为被拒斥的幼儿,如“我要玩这个

娃娃。”,“我先玩的。”,“反正我就要玩。”,“我玩会再给你玩。”,“不行,现在马上让我玩!”。"

2.通过争吵,幼儿学习到一些不规范的语言。语言是幼儿交往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些幼儿表达出冲动、没礼貌的语言,通过模仿、强化,其他幼儿也会很快习得这些不规范的语言,Leiter的研究也表明,随着幼儿的成长同伴作为强化者和榜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如“那个大苹果给我”,“我也想吃大的”,“如果不把大苹果给我,你就是最坏最坏的坏蛋、神经病、大笨蛋!”,“你才是坏蛋、笨蛋、神经病!”

3.通过争吵,幼儿产生不良的行为。当争吵不能满足某些幼儿的要求,不能实现他们的愿望时,他们就将争吵行为上升为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往往不受欢迎,且是社会所不能够接受的行为,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为不利。

三、正确引导,利用争吵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教师在孩子没有伤害他人身心前提下,应该给予孩子争吵的机会,无须立刻介入,给予孩子体验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当成人应对幼儿的争吵行为,想通过幼儿的争吵行为促进其社会化发展时,所采取的措施必须争对幼儿争吵的原因。具体措施如下:

(一)开展分享教育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从独享到分享需要适应,教师应该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分享教育。使幼儿学会理解他人的需求,学会分享。如:幼儿出现分享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开展“我们一起玩”活动等。在适当情况下,也可让幼儿在解决的过程中碰碰钉子,吃吃亏,让幼儿意识到世界不是他一个人的,不是事事由他说了算。只有当学会分享的时候双方才能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培养规则意识,知道不遵守规则的后果,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如当幼儿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要坐高椅子时,教师要有针对地道明不遵守规的后果,幼儿个子矮,椅子高,容易摔跤;高椅子少,有幼儿拿不到,会伤心等。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潜移默化地自觉遵守规则,如表扬不坐高椅子的幼儿;让幼儿知道在幼儿园里大家都一样,都坐一样的椅子等。

(三)孩对什么事的理解产生误差,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各种常识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社会认知是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迅速期,如果对事物的理解产生误差,就会阻碍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从而也会阻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各种常识。如教师设计教育活动“生活中的静电”,让幼儿了解生活中什么物品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静电,静电有什么作用,对人的影响如何等。

(四)关注每位幼儿,让更多的幼儿得到表扬

教师要给予幼儿被关注的机会,并让幼儿有真切的体验,体验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教师可以制定规则,创造机会,如每天就由值日生或第一个来幼儿园的幼儿为老师拿杯子,而为老师拿杯子的幼儿都能得到老师的感谢和表扬。

教师还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幼儿的优点,适时适度表扬幼儿,并做到语言具体化,做到“评之有物,言之有理”,如直接指出,“为老师端水的孩子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

(五)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办法,或者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帮助解决

游戏本是幼儿的假扮与假想,虽然是模仿现实生活,但和现实生活也会有所不同,若幼儿之间可以自圆其说,互相认可,教师大可不必参与游戏去做一个“打断者”;若是幼儿要求表演者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游戏而发生争吵时,教师可以作为游戏中的角色参与游戏,也可以为没有遵守现实生活要求的表演者提供角色知识。

如当幼儿不认可游戏中的面是生的时候,教师就扮演成厨师,说:“这位客人没有看见我们煮面,我们是在后面的厨房煮的,如果客人还觉得比较生,我们再拿到后面厨房多煮一会。”如教师可以让扮演厨师的幼儿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烧菜做饭的人们通常要把食品烧熟了才能给他人吃,吃了生食品不卫生而且不符合我们的饮食习惯。

幼儿争吵的原因多种多样,还需幼儿教师进一步了解并找到适当的措施应对幼儿的争吵行为。教师更应该注意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专门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同时多与家长交流,家园配合,充分发掘幼儿争吵行为中的价值,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2]王海英.解读儿童游戏——基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5(9):7-10.

[3]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7-6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学会了骑车
发 奖
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我的妈妈
字 典
小金鱼
这就是我
三跳比赛
秋的畅想
春天的气息
嗯 到做 到
可爱的小闹钟
打雪仗
小蚂蚁沙兰
浅析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批判意识
试析偶遇还是必然?——当代设计思潮与中国传统美学当议
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艺术的关系
中国油画的个性化意识之我见
日本中小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当前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问题与出路
浅谈网络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长管理行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象山教育思想研究
前卫现代艺术和广告设计文化的传达
中国古代祆教美术遗存的价值及其当下意义
艺术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论校园网在中小学的应用与建设
《小摄影师》教学片断与评析
《全神贯注》教学片断实录评析
《索溪峪的“野”》教学实录
《燕子》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火烧云》课堂实录
《少年闰土》实录
《荷花》教学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
《雷雨》教学片段
《北京》实录
《全神贯注》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点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评析
《赵州桥》课堂教学实录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