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语文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

关于语文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语文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

"

【论文关键词】语文 课堂规则 课堂控制

【论文摘要】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该遵守的羞本行为要求或准则,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课堂行为的效力。教师通过制定基本的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沌。由于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多边的复杂关系之中,课堂中有时会出现不当的行为及俩发事件,教师如何妥善处理这些事件,并及时将“意外”引导到教学的主超之中,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和技巧。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一个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课堂的教学现场中,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课堂秩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当课堂行为及偶发事件的不断调控,促使课堂情景中的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保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语文课宜规则的建立

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要求或准则,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课堂行为的效力.语文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必须建立制度化的课堂规则,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明确要求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时,有关言行举止以及应该遵守的规范,使学生知道老师的要求、期望或行为标准,知道在课堂中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课堂规则对课堂行为与课堂学习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1.规范语文课堂行为

近几年,中专学校普遍面临着招生难度大、生源差的问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年下降,给课堂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另一方面,网络、手机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大最的信息平台的同时,也变成了课堂的一大“公害”,给传统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冲击。语文课是中专一年级的课程,及时而适宜地将一般性的要求明确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可以避免课堂混乱对维持课堂良好的秩序,具有重要愈义。

课堂规则作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要求,使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依据。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适宜的课堂规则,能使学生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合作、和清相处,容易建立起情感,形成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从而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配合,尤其是教师的个性对课堂的影响不容忽视。心理学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性格、态度会感染给班上的学生,比如,一个焦虑程度过高,在课堂总是小心冀冀,惟恐课堂秩序失去控制,担心自己教学出现失误的教师,容易使课堂气氛趋于拘谨和刻板,并使学生在上课时也过分谨慎、固守常规。而一个热情、开朗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创造出热烈、积极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注愈自己在学生面前所表现出的个性倾向,克服自身一些潜在的缺点和不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学生。首先,教师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对待自己。其次,不要认为学生违反纪律是故意针对自己;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违反纪律并非针对教师而来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最后,教师还要具备幽欲感及辨别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幽默的话语,可以缓解班级中紧张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建立。例如,当课堂上出现一些令人发笑的事情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表现一下幽歌感,让学生轻松地笑笑,然后带着好情绪再转入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中。

(2)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教师充满爱心,关心理解学生、富有同情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仿效教师的行为,整个班级也会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坚持以理服人。因此,一名素质良好的教师,应该具备自律精神,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威信,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进步。

(3)以情感人、以情管人.语文由于它的特殊性,课文本身就充满情感。

二、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形式是决定课堂规则能否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了课堂控制的有效性,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创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等于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可以营造互动有情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成功。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它本身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一旦我们将语文介入学生的生活,就会自然而然的收到思想、感情、个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效果。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1.开头——营造生活氛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安排设置得当,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但开头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 如上《三十年的重量》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如果你闭上眼睛,你能否象张开眼睛一样走出校门?(也许可以,但必须花费很长时间或摔跤才能达到)如果你闭上眼睛,由一个人搀扶你行走,结果又如何?(你就能用比较短的时间并不受障碍物的碰撞很快到达目的地。这是为什么?就是有人为你导航,有人在为你指明方向,使你少走弯路)“三十年”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它怎么会有重量呢?……由此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中—创设生活情景。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生活环境之中,通过生活来学习语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方法。

如讲《故乡的榕树》一文,这是一篇触景怀乡,回忆往事的抒情散文,教师简单介绍作者后,先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并由学生自己找出精彩段落和充满诗情画愈的描写片断。在此基础上讲明,故乡——即我们生活过的地方,榕树周围发生的许多趣事,使作者怀念,也可想象那个地方是该村的文化活动中心了,因为许多有趣的事就发生在那里。然后马上把话题一转:“同学们,大家暂不去管课文,随便谈谈各自的故乡有什么最显眼的东西,有什么地方让你留下欢乐的回忆?”话音一停,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谈开了,在谈到自己故乡的标志物中,有榕树、松、竹、荔枝、龙眼、杨桃等好几十种,还有凉亭、故庙、石桥、祠堂…,在使自己快乐、怀念的事情中,除了常见的村里集会、结社、游神外,还谈了如逃学在外玩水,爬树、打架、偷东西、上网等等……这样,整个课堂学生都在动,有时是动手,有时是动口,有时是动脑,学生完全处于上课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节课下来,学生几乎是自己读懂了这篇课文,学会了这篇课文。"

3.结尾—提升生活目标。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学完一定语文知识后,最终还是要把这些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并以此基础为延伸,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教育。如肖复兴的《学会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诗句我们从小就能背,感思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不少人对别人的关心和亲友的帮助常常忘记说声“谢谢”,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对照自己,想想我们平时做得如何?通过老师的点拔,有的学生说以前在家时老是嫌父母的哆嗦,现在离开了,才感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有的学生认为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把自己送到学校来读书,而自己却整天逃课、睡觉、玩手机、沉迷于网吧,荒废了学业,很对不起父母:有的说平时没钱时才给父母打电话;看见别人用高档手机、穿名牌,也逼父母给自己买,从来没考虑过他们的感受,真不应该。这种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三、不当课堂行为及偶发事件的处理

语文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多边的复杂关系之中,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有的“意外”能生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而有的却给教师带来愈外的烦恼,如何有效处理不当课堂行为及课堂偶发事件,及时将意外引导到教学的主题之中,这既能表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同时也是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机会。

1.冷处理。语文课堂上遇到不当课堂行为时,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不随意进行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如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等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暗示动作来提醒、替告学生,从而在不形响他人的情况下实现课堂控制的目的。

2.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懊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板书错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课堂骚动等,应态度温和地及时承认失误,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活动的程序中。

运用幽默: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惫力下降时,教师可通过讲个小笑话,讲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来调节气氛,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创设情景:当学生疲劳,不专心听课时,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景,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如小竞赛、小表演等,以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目的。

3.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例如:静静的课堂中一学生突发怪叫;正放录音时教室突然停电;讨论问题时两个学生突然扭打在一起;一学生作鬼脸引起全班哄笑……。

这些偶发的事件和各种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都会引起课堂内混乱,从而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当这些情况出现时,教师首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绝不能大发雷霆,愤怒会削弱教师客观地处理事务的能力。发怒就等于告诉学生,他们的行动恰恰击中了教师的要害.而这一结果往往正是一部分学生所期待的。因此,发火本身成为一种强化刺激。而老师的镇定自若、当机立断的态度比实际上采取的具体措施更为重要,这等于清楚地告诉捣乱的学生,你的行为对老师没有效力,老师可以表现出一幅徽得注意的样子—忽视它的存在,转回头继续讲课.

四、结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t,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脸,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强制性。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商自身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模式,要注意分析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成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总之,课堂控制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地掌握课堂管理的知识、原理、技术,并在实践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2] F.旅维著,李彦译.课堂管理技巧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类的未来
老鹰捉小鸡
我的课余爱好
检查作业
猫师傅和老虎徒弟
我和妈妈谈奥运
我终于“投降”了
钓鱼对抗赛
我家的植物
捉知了
小乌龟
美丽的玉鼎广场
粗心的小花猫
我的奶奶
我发明的机器人
关于学数学课堂中的“双管齐下”
中外票据保证制度比较研究(1)论文
浅谈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基础性地位的思考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分析(1)论文
关于伦理学视阈下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公平
财税司法权
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奥尔夫教学法
什么是美学(1)
浅析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的影响(1)论文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详细内容(1)
走向“被看”的美学(1)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1)论文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片断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片断
《风娃娃》教学建议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建议
《风娃娃》教材简说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
《酸的和甜的》教材简说
《酸的和甜的》教学建议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4
《风娃娃》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