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6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性越执 分析 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生性越轨现象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根据对此情况的调查,就其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育对策。

大学校园逐渐出现的性越轨现象,已引起普遍关注。它不仅对传统道德理念提出了挑战,也对大学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产生了冲击。这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既影响了学业,又不能有效地引导爱情走向婚姻,相反诱发的非法怀孕、伤害身体事件以及人身伤害、抢劫刑事案件却层出不穷。性越轨受到当今整个社会的唾弃,当事学生往往面临着被逐出校门的危险,“一失足成千古恨”。笔者认为,大学生性越轨重在预防而不在惩处。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予以重视。

1现状与特点

1.1性别特点

在8人中,女生5人,男生3人,女生人数高于男生。这与商品经济的今天,极个别女大学生受金钱的驱使走出校园,道德沦落,甚至从事“三陪”不无关系。由于女生与社会人员交往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因此女大学生自律教育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据报道,广州地区8所高校有关“婚前性行为”的调查统计表明:1136名接受调查者中,14.1%有过性经历;有ro%的学生曾经租房。而从我校调查的情况来看显著低于上述地区。从客观上讲在全国各大城市高校中性越轨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总体上讲南方高于北方,这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接受信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抵御泊来腐朽文化对我们侵蚀的紧迫性。

1.3家庭是否在学校所在地的影响

在调查中显示,外地学生比例为86%,远高于当地学生,这与远离家乡后空虚与孤独,为了寻找感情的慰藉,恋爱率上涨,脱离了父母的监控,放纵了自己不无关系。因此丰富校园文化,充实课余生活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切人点。

1.4在年级、专本科、普成教分布的差异

调查数据中呈现出高年级高于低年级,本科高于专科,成教高于普教的特点。这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想受外界影响的增加、本科学生在校时间延长同学间交往加深恋爱基数增长、成教学生综合素质起点较低有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专科大三、本科大五实习期间比率显著高于其它阶段,这与实习期间学校及家庭约束减弱有着密切关系。

1.5成绩与经济消费分析

1.6学生的认识

认为性越轨是个人的权利不存在对错者占75%,认为是一种新潮者占37.5%,担心校方知道者为1田%,担心家长知道者为75%。任何个人的权利都不应违背社会的公德,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个别大学生对性越轨的错误认识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越轨现象的发生。校方与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也应发挥道德和纪律的约束作用。

1.7大学生爱情观的特点

在调查中,对大学阶段谈恋爱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90.3%,对爱情专一持肯定态度仅占23.3%,对性越轨持否定态度表示不会追随者占92%。新一代的大学生在恋爱观念上更加开放,更崇尚个人自由。对大学阶段谈恋爱持肯定态度和对性越轨持否定态度仍是一种主流,我们必须正视新时期校园的这种新现象,应持有一种客观的理性态度,这也要求我们在合理引导爱情观的同时必须注意引人道德观的教育。"

2成因分析

2.1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的大学生多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受西方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影响较深,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往往不计后果,我行我素、相信自己的选择。在对待性的问题上更加开放,个别大学生放松了道德修养,甚至于对待性越轨还会产生类似互相攀比的心理。也有部分学生采取性越轨的行为方式,来显示对爱情的忠诚,并作为个人成熟的标志。

2.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一,改革开放和信息化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输人了西方性自由等腐朽文化,这对校园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其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电影、电视、流行歌曲、刊物等媒体越来越多有关性的报道,给当代学生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引导。其三,高校周围出租房密密麻麻,网吧比比皆是,这对性越轨现象的发生无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2.3学校因素

目前高校对学生缺乏系统的性教育,极少有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程,,即使开设也只是蜻蜓点水,未能充分发挥预防性偏差、性放纵、性犯罪的作用。近年来高校扩招,但住宿条件改善相对滞后,学习和生活不太方便,造成学生租住校外,脱离了学校的监管从而也增加了机率。

3建议与对策

3.1注重校园道德环境氛围建设

良好的道德环境能使人的思想得到熏陶,有益于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标语、宣传板、校园广播、闭路电视及校园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提倡什么、禁止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使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运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转移同学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既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综合素质,又可缓解其焦虑和抑郁心理,能有效地转移和宣泄青春期性冲动。只有注重校园道德建设,才能营造出人人学习道德知识、个个遵守道德规范的环境氛围,才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加强校园道德环境氛围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3.2加强性观念的教育与引导

大学生性越轨作为一个事实,高校教育必须正视,充耳不闻是不负责任。毫无疑问,性越轨是与目前高校校规相违背的,几乎所有高校对非法同居的学生均作处分直至勒令退学的处理。但简单的处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生处在幼稚与成熟两者交接的关键时刻,伴随着残存的幼稚性和抗诱惑力弱的特点,他们常将性意识和爱情紧紧结合在一起,禁忌只能助长饥渴感,压抑必然加剧好奇心。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性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已迫在眉睫。帮助他们树立企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端正自己的行为规范,增强抵御性诱惑的能力。欧洲的芬兰在这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20世纪70年代芬兰性教育就进入了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这说明,只有用疏导的方法去教育青少年才是一条正确的路子。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大家羞于谈性。在调查中多数学生一方面认可加强性观念教育与引导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却反对学校在现行教育体制指导下开辟性教育的课程。因此在性观念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隐私,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虚拟性、隐蔽性的特点进行交流和引导。只有采取相应措施使大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重的观念,才能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3.3重点对象,重点监控

在全国的大学生群体中,性越轨现象毕竟不是主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预防时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从地区、年级、消费、成绩特点来看,应把重心放在高年级(尤其是在实习阶段)、外地生源、成绩较差、花费较高的群体中,对有倾向的学生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配合,掌握其思想动向,因势利导、说服教育,让他们多一些法律意识、理性意识和自律意识,从而防范于未然。

3.4改善住宿条件,加强宿舍管理

大学生逃离校园租房,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宿舍的脏、乱、吵,学习和生活不太方便所致,因此我们应加大学生公寓的建设力度,改善住宿条件。同时也应加强宿舍的监督管理,严格校外住宿审批程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祖国.爱家乡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我和我的祖国
童年趣事
我经历的一件事
假如我是风筝
伟大的祖国
当我受到表扬的时候
家乡的变化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奥运福娃火娃——欢欢
老师不在的时候
考试
今天我值日
我心中的祖国
试析中等职业学校物流项目教学中竞赛方式的综合运用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中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素质结构模型初探
浅析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初探
浅谈对我院美术教育和教育实习现状的思考
浅析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及应对策略
试论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浅议外语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结构调整
试析积极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研究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及改变对策
关于《导游业务》课程改革与导游服务技能系统研究
浅析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苏轼的文论和散文
苏东坡──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救药的文人”
才子苏轼
读苏东坡《赤壁赋》
《赤壁赋》有关资料
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浅谈苏轼的《前赤壁赋》
我读苏东坡《赤壁赋》
文具“四美”绝唱千古
《赤壁赋》的美人意象
《赤壁赋》“窈窕之章”探解
行走在精神的高地──苏轼《前赤壁赋》赏析
解读苏轼《前赤壁赋》
《赤壁赋》的悲音从何而来
《赤壁赋》谁是开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