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来自中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忧虑及其教育建议

来自中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忧虑及其教育建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7

来自中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忧虑及其教育建议

"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生 身体自尊 忧虑 教育建议

〔论文摘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学生自尊心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学业自尊、社会自尊及情绪自尊并驾齐驱(Shavelson等人,1976)。身体自尊的高低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其认知、动机和行为等一系列心身活动。它是目前国外教育界和心理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国内却似乎很少注意这一教育领域。本文将着重介绍来自国内外中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忧虑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期引起中小学教师对该领域的关注和思考。

一、来自中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忧虑

1、普遍关注和普遍不满

Harter等人(2000)曾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他们的几个重要领域:学业能力、体育能力、受同辈喜爱度、身体外貌和品行(对青少年还有另外3个领域:浪漫的吸引力、亲密友谊和工作能力)中最能预测他们自尊水平高低的是身体外貌!而且即使是在4—7岁这样小的儿童身上也是如此。Harter共在11个国家里进行了这项研究,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普遍重视身体外貌,将其看作自尊心的最重要来源和影响因素,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学业!

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的极大解放,越来越多的人们(包括中小学生)受到来自肥胖的困扰。对体重的不满引发了中小学生的节食、减肥等过激行为,导致了自我概念(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偏低、抑郁、焦虑水平偏高等身心问题。第二个原因是,中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等各种观念形成的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和成人(如教师、父母等)的影响,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身体美观念,将很容易受到低身体自尊的困扰和伤害。此外,由于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平时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和均衡的营养,这也成为身体自尊普遍偏低的一个原因。

2、女孩的身体自尊显著低于男孩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中学阶段女生发育比男生早且外形变化更明显;而社会对女性的身体外貌要求更高,从而使中学女生更关注自己的身体且更容易产生不满。有关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女孩由于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她们往往很难一下子就能接受自己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加上社会上正流行的“瘦即是美”不良风潮也刮进校园,许多女孩都不管自己本来属正常范围之内的体重而一味减肥、节食,由此引起一些心身疾病如神经性厌食症、饮食失调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身体自尊在随年龄下降

更令人忧虑的是,从小学到中学乃至以后,男孩、女孩的身体自尊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如国内学者黄曼娜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对外表的自卑显著高于初中生;黄希庭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从初一到大四,青少年身体自我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即随着年级的升高,有越来越多的不满意。国外大量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有研究发现,社会因素、传媒、文化等是影响身体自尊的重要因素。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对外表形象的要求,越来越感受到社会对其身体自尊的压力。当今世界,影视、杂志、广告等等传媒到处都充斥着“减肥”、“瘦身”、“除痘”、“祛斑”、“丰胸”、“增高”的字样,文学作品甚至教科书里以及社会传统观念所认为的俊男靓女、帅哥倩妹的形象也比比皆是,这种无形的来自身体方面的压力普遍存在,成为身体自尊偏低且不断下降的社会根源。

二、 给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教育建议

要形成社会文化的良好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还是有章可循的。

1、鼓励学生正视、接纳自己的身体

Johnston说:“鼓励是建立自尊的最好工具。”对于学生无法改变的长相、身高以及一些生理缺陷,教师更好的做法往往不是回避此类话题而是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身体、接受自己的身体。回避有时反而使学生敏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有些家长不愿把有缺陷的孩子送到特殊学校而宁可送到正常儿童学校去原因就在于此。学生必须学会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才能拥有一颗正常的心灵。鼓励的方法可以是单独找学生谈话,也可以是目光交流;在交代任务时,既要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也要鼓励他接受一些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比如,老师请同学们帮忙搬桌椅时,就最好不要只找个头高、身体壮的男生,若采用自愿的方式会更好。

2、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辨证看待自己的身体

对于有些无法改变的身体外貌,除了鼓励学生正视、接纳自己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辨证地看待自己的身体。一种方法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争取其它领域的成功。如斯大林、拿破仑、邓小平等伟人个子不高但都很成功;爱因斯坦相貌丑陋,全世界的人都仰慕他;香港影星“肥肥”沈殿霞就很乐观且以“肥”而成名……另一种方法是化劣势为优势。我们都知道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个高的长颈鹿吃不到矮小墙洞里的青草却能吃到高处的树叶;个矮的山羊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却能钻过墙洞吃青草。他们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只要利用好了,劣势可以变优势。

3、消除身体歧视,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不应该“以貌取人”,更不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品德等与学生的身体外貌联系起来。有些教师会有意无意地表达他/她对身体外貌的偏好与歧视。比如,当学生做不好时,可能会说“瞧你那熊样”、“个子不高,意见倒不少”、“你能不能多吸收点知识,少吸收点粮食?”等诸如此类会伤学生自尊心的话。另外,教师不该给学生起绰号,也不该让自己的偶然言行成为学生相互取笑、相互起绰号的引线。教师应该谨言慎行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消除无意中的身体歧视。比如,现在班级人数多,同一个班里难免有重名的现象,有时教师就以身体特征来区分了,如大**,小**。这里的大小不以年龄为准而以高矮或胖瘦来定就可能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4、以“身”作则,采取适当的身体态度及行为

教师为人师表是多方面的。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是榜样。这个榜样树立得好不好,甚至能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如果教师本人很在乎外表,进行节食、减肥或者流露出对身体外貌的不满,这无疑会给同样情形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效仿愿望。相反,如果教师本人不修边幅、躐躐踏踏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本人应该采取适度的身体态度及有关行为,悦纳自己的身体形象,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的一点是不应过多地强化身体美,而应多强调内在的美。

5、关心学生的饮食、锻炼,提高身体自尊的物质基础

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大量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而中小学生又是学习任务最为繁重的时候,更需要营养和锻炼的跟进。但目前,很多中小学只一味追求升学率,学生天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营养不均衡,锻炼时间越来越少,休息时间尽可能缩短,这将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成长,继而影响其身体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应该多关心、多过问学生的饮食和锻炼情况(尤其是对寄宿的学生),多讲一些营养学、生理学和体育知识,督促学生积极锻炼,均衡饮食。研究表明,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其身体自尊比很少锻炼的学生高。

6、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使其心理与身体同步发展

中学生和个别高年级小学生适值青春发育期,这时学生身体发育特别迅速,身体外表会发生很大变化,与此同时,中小学生心理上却很不成熟,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会感到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如果缺乏正确适时的引导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抑郁等,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交往。所以,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接受身体方面的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和欣慰而非自卑和羞愧。比如,讲授一些青春期知识,开一个成长party,衷心祝贺学生的成长等等,使学生尽快走出对身体变化和生理变化的神秘感和羞耻感,自然而然、顺顺利利地度过青春期。

总之,目前国内对身体自尊的维护和提高还很少关注,但它其实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后继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应该以身体自尊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身体观,提高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从而使其更好地学习和交往。除了应该注意上述几点以外,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对身体自尊的关注应用到教学中去。例如,我在中学教书时,班里有个女生特别爱美,好打扮,但是学习不好,作业尤其潦草。有一次,我在她的作业本上批道:“你长得很漂亮,但你能不能将你的作业写得跟你本人一样漂亮呢?”这位女生此后的作业一直写得很认真。这也许是我利用了她身体自尊的缘故。我想,每个教师都会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体会作出更好的选择。

〔参 考 文 献〕

[1]李京诚. 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 北京体育师范学报,1999, (3).

[2]Harter S. Is Self-Esteem Only Skin-Deep? Reclaiming Children and Youth, 2000, (3).

[3]Davison K K, Birch L L. Weight Status, Parent Reaction, and Self-Concept in Five-Year-Old Girls. Pediatrics, 2001, (1).

[5]黄曼娜. 中学生自卑感的特点及其克服.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 (4).

[6]何玲,张力为. 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 (3).

[7]黄希庭等. 青少年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2, (3).

[8]Monteath S A, McCabe M P. The Influence of Societal Factors on Female Body Imag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7, (6).

[9]何颖,徐明.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老师
我的同桌
老师的目光
我的好朋友
可爱的嘟嘟
难忘的一位老师
我的“野蛮妈妈”
我的自画像
风雨不改的邮递员
标点一家
断线的风筝还在飞
我的同学
哎哟,妈妈
我的小伙伴
我的奶奶
浅议“三俗文化”成因及其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影响
雍正与《寒山子诗序》
从默庐到潜庐
浅析舞蹈演员综合能力的体现
阿登纳欧洲联合战略成因分析
浅析朝鲜族的认同变迁
从英国小剧场戏剧创新看本土小剧场困境
浅析我国西北跨国民族外迁与边疆安全
浅析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把握“两个转变”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从影片《上帝也疯狂》中西方文学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明清时期潮阳县海洋灾害研究
屠格涅夫阶级论的虚无主义与中国
叶问荧幕形象分析
认识领悟疗法:弗洛伊德理论的应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材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赏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