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古代“策论”与当今“申论”之异同

浅谈古代“策论”与当今“申论”之异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浅谈古代“策论”与当今“申论”之异同

"

论文关键词:申论 策论 异同分析

论文摘要: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已历经九年。申论作为一门独立的考试科目,是在我国古代“策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吸取了古代“策论”(对策)的优点,是对古代“策论”的借鉴、继承和创新。二者产生的土壤和含义、选拔人才的功能和方式方法、命题的形式和规则、答题的主体身份等方面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上的区别,申论和策论的异同,旨在承前启后,激发和增强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创新精神和活力。

我国的考试制度源远流长,而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产物,它来自于西方的文官制度,而西方的文官制度又借鉴了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当今已历经九年的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作为一门独立的考试科目,是在我国古代“策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吸取了古代“策论”(对策)的优点,是对古代“策论”的继承和创新。可见,“申论”与“策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我们今天研究“申论”和“策论”的异同,旨在从传统中吸取营养,进一步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正确认识和了解申论,弘扬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文化继承态度与创新精神。目前,不少研究“申论”的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测评功能,都涵盖了传统的给材料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尤其是申论适当地借鉴了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策论”的一些经验与做法,它试图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申而论之”,考查考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下面让我们粗略地解读“策论”和“申论”的异同。

—、相同(或相似)之处

1.考试的目的相似。古代的“策论”考试和当今的“申论”考试,考试目的是基本相似的,都是根据国家实际需要所采用的一种选拔、录用人才的方法,都具有选拔性考试的“择优汰劣”目的;古代的策论是根据朝廷政务的需要,选拔既熟悉政治、又具有匡时补弊才能的人进入国家行政管理高层采取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当今的申论测试也是根据当今政务的实际需要,为国家选录各级各类关心国家大事,有驾驭、处理各种信息、善于谋划恰当策略能力的优秀行政管理人才。

2.借助的载体一样。“策论”和“申论”所借助的手段和载体是相同的,都是作文测试。它们都是借助文字,针对特定的事实或考题,对政务提出深刻的认识、见解,并从而“发于心、著于纸”,写出文章供批阅者评审、筛选;都是利用“写作”这一手段,有效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及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均不受严格的文体限制。古代的策论不受文体的严格限制,只有内容性质的规定,产生了一批千古流传的名篇。如汉代贾谊的《治安策》、董仲舒的《贤良对策》,宋代苏轼的《教战守策》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其实,在汉文帝之前,诗歌、辞赋的体裁已比较完备,记言、记事、说理等各类文章也都不乏范本,但从这位汉代皇帝起,就根本没有考虑写作体裁的要求,只要求“经世致用”的表达。当今公务员的申论考试,在服从政务需要的大前提下,也没有严格的文体限定,考试形式灵活多样,申论答题一般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既可能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比如演讲稿),也可能是应用写作中的公文文体。

4.写作内容都要求切中时需。古代策论阐述的是对当下国家政事的看法和处置,要求应试者紧密联系“当世急务”,对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和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发表对世事的深刻见解;当今的公务员申论考试也无一不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环保、文化、教育等国计民生的内容;古代策论的内容要求“切中政务之急”,有远见卓识,措施切实可行,今天的申论考试也要求应试者从一大堆反映日常现实问题的材料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应试者搜集、处理各类日常信息的素质与潜能,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适应当今公务员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的方案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策论和申论在写作内容上的共同特点:不是那种凭个人好恶天马行空、抒发感喟、激扬文字、尽情张扬个性的放言宏论,而是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大话,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地分析、解决问题,发表中肯的见解,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法和谋略要合理、合情、合法。

5.行文语言表达的要求相似。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中对“策论”(对策)的语言作出了这样的概括:“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则不溢。”我们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文辞要富有气势,像吹得很远很远的劲风,像汤汤流淌的江河,但又毫不过分。简言之,就是要求策论的语言文字要有表现力,要合乎文章的体式。今天申论测试的语言要求与古代策论的语言要求是一致的,也要求语言文字的表述准确、清楚、严密、有条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能够为他人所理解,并使文字内容的表达能够符合文章形式的要求,只不过古代的策论是用文言写作,而今天的申论是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写作。"

二、不同之处

虽然申论与策论有以上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今天的申论考试与古代的“对策”测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主要是:

2.选拔人才的功能、方式、方法有别。古代的策论考试,首先必须由皇帝下诏命,再由有司、诸侯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一品到九品的所有官员通称“九卿”)及主郡吏推荐被应试者名单,然后由皇帝决定“对策”(策论)的优劣,其功能是为皇帝、为朝廷选择高层行政管理官员,选拔的人才主要是对皇帝负责:而我们今天的申论考试是,首先由国家颁布政策,再由应试者自愿报名,不需任何人提名推荐,然后由各地有关部门组织专门机构直接选拔。通过申论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是政府部门的各级各类公务员,其职责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3.命题的形式、规则不一。我们从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可以得知:从汉代到明清的策论命题都无背景材料,只有一个考题,明清两代的策论考题一律采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而当今的申论试题从2000年开始直到现在,九年来试题中有几千字到上万字的背景材料不等;这些背景材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新闻信息“半成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方面,一般为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的焦点问题;试题的“作答要求,主要是根据给定的背景材料提出,由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近年来申论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申论考试的答案有的可以从背景材料中得出;与策论相比,申沦更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综上所述,笔者本着“析往事,思来者”的原则,换言之,就是要使研究成果具有审视过去,烛照未来的作用,正视和完善今天的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制度,以增强公务员申论写作的生机和活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雨中那件事
阅读的好处
身边处处有真情
妈妈,我错了
五官评头记
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学会了炒鸡蛋
我真后悔
我想做一个伟人
奶奶家的竹林
一本好书
文明――只差一步
碧玺
给郝振生教练的一封信
建议书——减少食品袋
浅析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伟大历史贡献
非营利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房养老”在我国推行障碍的分析
西部地方高校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事件引导
浅论我国现行国际私法中对弱者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
浅谈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
新形势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国“未富先老”现象的思考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消费者后悔权制度的完善
代孕行为合法化探析
“中国梦”背景下的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探析
俄罗斯转轨时期对外贸易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18盘古开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 教案教学设计
8难忘的一天 教案教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 教案教学设计
浅谈四活式教学的点滴体会 教案教学设计
17孔子拜师 教案教学设计
鱼点儿 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教案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二 教案教学设计
6我选我 教案教学设计
一分钟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