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设计“小专题”教学 促进个性化发展

论设计“小专题”教学 促进个性化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设计“小专题”教学 促进个性化发展

"

【论文关键词】小专题 设计 教学内容 创新 个性化发展

【论文摘要】依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目前实验区实施的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选的文本比传统教材丰富了许多,也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个性化发展。但是,面对文本丰富的语文教材,与有限的教学课时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们如何处理教材呢?我认为,设计“小专题”教学,使之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教育性,在“乐”、“行”、“活”、“思”中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依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目前实验区实施的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选的文本比传统教材丰富了许多,也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个性化发展。但是,面对文本丰富的语文教材,与有限的教学课时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们如何处理教材呢?众所周知,丰富的教材内容不等于丰富的教学内容,“课文只是例子”,我们不能用教教材的眼光去处理教学内容,而应该用教材教,以“小专题”的创新设计理念处理教学内容,尤其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所谓“小专题”,就是指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自身情况和学生实际,“灵活适度”地处理教学内容,并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意,再对课程内容采取增、删、改、合、立等手段设计专题,利用

二、三个课时进行探讨,使学习走向深入,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评价。这种“小专题”教学,探究角度要新,论题开口要小。中学生因视野、经验和能力所限,不宜探究那种大而泛之的论题。在“小专题”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促使学生动口、动眼,也要促使其动手、动脑,让多种感官协同“作战”;既要促使学生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又要促使其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总之,“小专题”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小专题”教学,“设计”而有所得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小专题”教学的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教育性,使之对教学内容不断创新。

一、“小专题”设计讲究趣味性——“乐”中求发展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性,是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润滑剂”。因此,“小专题”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专题的论题内容就有兴趣,就跃跃欲试。这样才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愿”为“情愿”。如学习《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时,在学完苏轼和辛弃疾词后,我与学生们讨论出一个共同探究的问题:“在宋词史上,苏轼和辛弃疾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请课外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以‘我看苏辛词’为小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探究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然后学生根据任务分组活动,最后用一节课进行交流。

又如,教学《祝福》一文,应整合《孔乙己》、《故乡》、《药》、《狂人日记》等小说,抓住情节的曲折变化及深刻意蕴,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唤起学生的人生思考,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设计“谁杀死了祥林嫂”小专题探究,指导学生将人物分析指向其悲剧的人生及悲剧产生的原因。这种着眼于情节和主题的“小专题”设计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引发学生对人物性格、人生经历、祥林嫂与周围人的关系,以及鲁镇的文化背景进行整体透析。学生在对诸多细节描写的解读中可以发现,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某个具体的人杀死了祥林嫂,也不能完全将悲剧归罪于封建礼教,应从鲁镇的“多神教”文化背景中挖掘“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互相配合,把这样一个善良、勤劳的无辜女人逼上绝境的。小说超越了《狂人日记》对封建礼教的单维度的批判,从多维度对传统文化中的违背人性的因素进行反思。另外,还可以从“看”与“被看”的人际关系角度,透视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从具体语言中品味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性中残忍的一面,唤起学生的悲悯心,呼唤人性的回归。

这种“小专题”教学中的问题探究,不必过分重视学生探究的结果,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快乐学习中求得个性化发展。

二、“小专题”设计注意实践性——“行”中求发展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因此,“小专题”教学的设计也要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材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知的第二次飞跃,即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如走进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文本,通过增、删等手段设计以诗译改诗(词)实践活动“小专题”教学。

1.走进文本,感受以诗译改诗(词)实践活动。

(1)默读“古为今用、学写歌词”知识短文(听《涛声依旧》歌)

问题: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比,歌词保留了哪些意象?韵脚怎样?

(2)感受李煜《虞美人》译改成的现代诗。

问题:揣摩哪些意象,展开了适当的想象?

(3)明确译改诗词的要求(见幻灯片略)

焦点:①用现代语言再现古诗词优美的意境和优雅的语言;②关注译改诗作韵律的和谐、语言的精练。

(4)《青玉案·元夕》释题

①辛弃疾简介;②元夕——元宵节。

2.品读文本,指导以诗译改诗(词)实践活动。

(1)诵读《青玉案·元夕》,把握其主旨。

1)读后感受是什么风格的词?

丽词:宝、雕、香等;细节:蛾儿、雪柳、黄金缕(婉约)

2)有人说,此首词从内容上属豪放派,那么,豪放的按纽在哪里呢?并说明理由。(探究问题)

参考:①揣摩艺术形象。如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中的“白头翁”,《定风波》中的诗人的形象;②知人论世: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政治主张。

(2)示范译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译改现代诗句(见幻灯片略)

2)译改现代诗句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见幻灯片略)。

(3)品读译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点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揣摩“花”“树”意象,展开想象。

①“花”“树”——焰火

②“没有吹开……吹放……吹落了……”句式说话。(改)

(4)仿译改“宝马雕车香满路”

1)宝、雕——华贵(换)香——胭脂香(添)

2)学生参与译改(见幻灯片略)。

(5)学生互相译改“凤箫声动……”“蛾儿雪柳黄金缕……”(见幻灯片略)

3.拓展文本,开展以诗译改诗(词)实践活动,把你最喜爱的唐诗(或宋词)译改成现代诗。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译写诗词。此时学生胸中涌动的必定是实践中所得的真知实情,笔下流淌的必然是实践后的欢快与欣慰。学生在完成这一专题教学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也锻炼了思维器官,而且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

三、“小专题”设计重视开放性——“活”中求发展

1.“小专题”教学如何开放?

(1)教学观念上要开放。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该放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充分利用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语文资源,以及课外的语文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小专题”教学的开放最重要的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

(2)教学内容要开放。“小专题”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空间。

(3)教学的形式要开放。“小专题”教学主体形式可以是或读或练,或摘或录,或写或画,或唱或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4)完成“小专题”探究任务的方式要开放。完成“小专题”探究任务的方式要多样化,可查阅、访问、观察、实践……可独立自主完成,可几个同学合作完成,甚至可以请他人帮助完成。

(5)完成探究学习任务的时间要灵活开放。有的可以利用周末,有的可以利用假期;有的可以在

一、两天内完成,有的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甚至可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最后,用

一、两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6)检查评估“小专题”教学的方式要开放。检查评估“小专题”教学方式有检查型、展示型、汇报型、交流型等。评估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合作共事、共同提高的过程。

2.开放“小专题”教学的益处 要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学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二是思考地坛对于作者的意义;三是所拟的标题简洁凝练。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学生完成步骤一,拟出了如下小标题:“地坛——我的精神家园”、“荒芜的生命在地坛里重新开放”、“我与地坛有个约会”、“走进走出”、“地坛中的生与死”、“心灵的复活”、“上帝的苦心安排”、“地坛——我第二个人生起点”、“突出重围”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由发言,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标题,并陈述理由,最后相对集中在这几个标题上:“走进走出”好在双关形象,耐人寻味,有吸引力;“荒芜的生命在地坛里重新开放”是作者从苦难中解脱出来,获得新生的诗意表达,突出了地坛对作者丰厚的馈赠;“突出重围”,既表达了苦难的深重,又展示摆脱苦难的不易,而最终又成功的心路历程。

3.通过设计“写颂奖词”小专题教学,激“活”传记教学内容和形成。

高中选修课程中,像那些词浅意丰又充满浓烈情感的课文,学生似乎能读懂文章,其实很可能因只停在文字的表面而无法抵达文章的灵魂深处。如《传记选读》第一单元“今朝风流”教学,其中“基本阅读”有《在哈金森工厂》、《铁肩担道义》、《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扩展阅读”有《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遨游建筑天地间》、《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我是这样设计“小专题”教学的。

步骤一:展示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丁晓兵的颁奖词: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起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让学生明确颁奖词的写法基本上遵循“概述+评价”的叙写方式。

步骤二:再次阅读课文,捕捉触动你心弦的点点滴滴,推选出“最能触动你心弦的传中人物”。 通过设计“写颁奖词”小专题教学,激“活”传记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走进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精神情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锤炼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小专题”设计追求教育性——“思”中求发展

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我们要以对明日建设者的要求来指导和确定今日的教育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千万不能重术轻人。据此,“小专题”教学的设计也必须具有教育性,力求学生在探究“小专题”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使之受到教育。如以了解李清照为小专题教学,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风格的作品,学生大多了解她的婉约词风,但却很少知道李清照也有很大气的豪放风格的词作。于是,我们组织学生学习她的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学习她的诗《夏日绝句》,让学生看到诗人另一面思为国尽力而怀才不遇,感项羽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壮气概,愤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怯弱畏葸。这样,树立在学生心中的李清照就是一个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备受相思之苦的闺中女子,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思国报家的慷慨志士。又如,学习《传记选读》,可设计为“寻找名人足迹”、“名人录”等小专题教学,让学生收集伟人、名人、英雄的故事、图片、个人简介,寻找他们成长的足迹,学习他们感人的精神,思索自己怎样做人,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适当地设计此类“小专题”教学,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便能收到文道结合、相得益彰之效。

总之,教育是一个过程,高中语文课程“小专题”教学正是教师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只要精心设计、长期坚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就会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2 彭玉华.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案内容创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

(1)

3 赵谦翔.课外拓展成败攸关[J].中学语文教学,2008

(3)

4 李锡林.新课标下的语文新课型新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

(3)

5 曹志正.归纳·拓展·融通[J].中学语文教学,2008

(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意外的惊喜
三河滩奇遇记
夜游美丽珠江
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妈妈的爱
我和小山屋
做客
樱桃情
12岁,又结另校朋友
陀螺比赛
二十年后------
未来光速号
试卷发下以后
污染
扳手劲比赛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和过程设计浅谈
论职业技能培训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关于我院考试评价改革初探
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关于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论数字媒体专业实践类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
论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改革之法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泛读课的改革研究
关于跨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与考试方式改革初探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网络信息娱乐化价值初探
关于高校的职能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论农业院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验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析
试论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彩色的非洲导游词
石榴
《彩色的非洲》读后感
《彩色的非洲》重点段朗读教学
《山中访友》相关链接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
《彩色的非洲》教学实录
《彩色的非洲》教学杂谈
《彩色的非洲》教学后记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赏析
彩色的非洲预习资料
《彩色的非洲》教学后记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
花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