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教育美学的审美标准及作用

浅论教育美学的审美标准及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教育美学的审美标准及作用

"

论文关键词:教育美学 审美标准 社会发展

论文摘要:教育美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学与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和高度融合的结晶。教育美学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及教育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社会培养美的一代新人,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当今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强国,必须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在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不懈地努力。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发展生产力,应以教育为本。

教育美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学与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和高度融合的结晶。教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符合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条件。同时,教育美学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及教育改革具有推动作用。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类对于教育美学的追求,也必然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前进。因此,教育美学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教育美学的本质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

历来各种不同的美学思想都依藉一定的哲学体系,是根据它们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看法为前提来考虑美学问题的。教育美学也一样,是一个哲学性质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它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指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美的本质自然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揭开美之谜的一把钥匙。马克思预言:“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为揭示美的本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事实表明,马克思的预言对于揭开美这个千古之谜,同样是正确的。马克思还指出:“劳动创造了美”。它为我们探索美的本质指明了方向。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不断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日益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生产劳动也不断地改造人类自身,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丰富和完善。

由于人类生产劳动的这种特殊规定性就在人类活动的主体(人)与客体(自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与自然形成一种对象性关系。人类审美关系的形成,就是以这种对象性关系的形成为基础的。当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在这个对象世界中得到确证,并通过生产劳动产品的感性形态显示出来,从而使人们在这种感性形象的观照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时,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也就具体化为一种审美关系,而自然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因此,从审美主体经由社会实践到审美的客体,是一种有内在联系的双向往复回流的反馈过程,推动这个过程发展的是人类的社会实践。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能动因素,是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力量,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人类遵循客观规律和主观目的进行自由创造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凡是人们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显示出来的智慧、才能,在追求新的生活中所显示出来的情感、意志、理想、信念,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能够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创造所带来的愉快和欢欣。美的确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但是这种结果都并不一定都是美的,有的甚至很丑。这就要我们通过教育美学来帮助人们认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只有人们认识到了真、善、美,社会才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总之,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最基本的物质交换,是人在社会性的活动中实现的,没有社会性的实践,是不可思议的实践,美也无从产生。因此,美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社会的。

二、教育美学的审美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

教育美学审美标准与教育美学的本质密切相关,正确的教育美与审美标准,都会在某些方面或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育美学的本质。根据我们对于教育美学的本质的认识,教育审美客观标准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教育美学审美对象应当蕴含“真”。

在哲学范畴里,真指的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规律以及人们对这种规律性的如实反映。在教育美学范畴里,真是指教育审美对象表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人们对它的如实反映。各种教育要求以及教育过程所激起的美感,正是来自人类符合规律性的创造智慧与才能,正是对人类遵循教育规律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体发展的自我观赏。教育美学体现了教育固有的本质和规律。离开了真,就是虚假,而虚假是与美无缘的。真是教育的重要审美属性之一,是教育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客观属性。教育审美判断和评价要以教育审美对象是否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为前提。以教育内容美为例,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衡量教育内容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各门学科的实验,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教学图标的设计等等,都应当充分体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做到真实无误。离开真实这个基本的前提而片面追求审美价值,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美学。

2.教育美学审美对象应当包含“善”。

“善”,在哲学范畴里指人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关系中,客观事物对人的功利性。在教育美学范畴里,善是指教育者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功利性。教育美作为教育者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实质上又是人类有目的性的教育实践的被肯定。因此,是否符合人类的功利目的,是否有利于社会和个体发展,就成为判断教育是否美的又一个客观标准。凡是美的教育都必然对社会和个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教育美学的所有形态都是以教育性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的。任何人在创造教育美的时候,都必须将促进人类的发展这个目标放在首位。我们应当力争使教育美学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处于良好的协调状态。

3.教育审美对象的内容与形式要和谐统

教育美学是以感性形式显示的教育者的本质力量。教育美感是人们通过感性形式观照教育者的本质力量获得的精神愉悦。因此,教育审美对象的内容与形式所达到的和谐统一程度,也是教育美学审美评价的重要标准。并非教育者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所有形式都是教育美学,只有教育者的本质力量在教育领域里感性地显现出来,才是教育美,才具有审美价值。所谓教育美,就是由于其形式对教育者的智慧才能的显现而激发人们的美感。当然,我们在教育美的欣赏和评价活动中,不能片面地强调形式因素。判断形式是否美,其重要依据是它与内容统一的完善程度。脱离内容的形式就是再完美,也只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我们在创造教育美的时候,不能不顾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而一味追求表现形式的美。实际上,恰当的形式可以增强教育美的感染力量。正因为如此,它也成为教育审美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总之,凡是真正的教育美学,都有这样的特点:它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即蕴含着“真”;它有利于社会进步,尤其是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也即包含着“善”;它具有优美动人的形式并且和谐统一地体现着其内容。这就是我们对于教育美学审美标准的最一般的规定。

三、教育美学对社会进步具有推动作用之一

教育美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毫无疑问,它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但是,教育美学对于社会的进步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说过:“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类对于教育美的追求也必然有利于推动会的前进。这是因为,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教育就一直是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在当今,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教育的审美化,必定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并将为类社会趋向于完美的理想境界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1.教师美,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教师美在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中占有重地位,并且影响和促进其他人的美的发展。别斯基对教师的职业倍加称赞。他说: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操在他的手里。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他们意识地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教师。柯瓦列夫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作他们要努力习的道德规范所以,教师的道德面貌就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

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促进着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教师不仅是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民族道德的促进者。教师的人格修养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推崇。杨雄说:“师者,之模范”。这里所说的“人”,我们认为不应该将陕隘地理解为“学生”,而应该看成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也就是说,教师人格美的具体内容,如献身事业、甘为人梯、严于律己、勤于进取、团结协作等等,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如果人们都能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那么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将发生可喜的改观。教师的风度仪表对社会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大方得体的服饰,真诚亲切的表情,优美高雅的姿态,对学生具有师表意义,在一定程度_L对社会上的其他人一也发挥着示范作用、

2.美化教育环境是美化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育物质环境来看,学校教育的物质环境在整个社会的物质环境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策溉学校教育物质环境的卫生、绿化与和谐,对于整个社会的物质环境的美化具有充实、丰实以及示范的作用。从教育的精神环境来看,校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的美化,是教育精神环境美的基本内容学校风气犹如一面镜子,人们在这里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这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社会风气固然制约校风的发展,但校风优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风气。良好的校风,对于扭转整个社会的风气,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良好的校风内容,如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等也就是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基本因素。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的美,也是社会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利于丰实和发展社会美。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起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热爱,而且当他们走向社会以后,也必然将爱、友谊、理解、信任、体谅、宽容、关怀、同情等真诚关系带到工作岗位,带到社会,从而改善社会的人际关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3.教育活动美是人类劳动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是人类劳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育活动是否达到审美化的高度,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人类劳动是否具有审美价值。教育活动美不仅为整个人类劳动的审美化创造条件,而且它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将自身美的因素,如活动的气氛、节奏、机智与合作等扩展到人类的其它劳动方式中去,为整个人类劳动的审美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尤为重要的是,教育的审美化可以更有效地为人类社会培养美的新生一代,从而直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是社会的主体,正因为有了人和人的活动,才有世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美才能显示和创造出来。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我们世界上最美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人是万物之灵,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审美化,就要培养人类社会未来的优秀主体—美的新生一代。事实上,我们追求教育美学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培养美的一于忆新人—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教育美学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来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和人的自身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是培养人们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的重要手段,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更丰实、更深刻的涵义,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不能忽视教育美学的重要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散打生活
地球的报复
我正在走近,我正在感受
春天
美丽的校园
美丽的校园
爸爸,不要再喝酒了
假如我会克隆
《刑场上的婚礼》观后感
一束野菊花
游沣峪口
小电脑与我们
小小羊儿要回家
我发现了除去污渍的好方法
谈高速公路机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1)论文
有关数控车削编程中常遇问题的思考(1)论文
探析贵州山区公路改造边沟优化设计(1)论文
能源与节能技术论文(1)
探析结构工程师到底该如何利用计算机(1)论文
探析我国铁路运输价格制定存在的主要问题(1)论文
论国外桥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1)论文
关于高等级公路边坡综合防护系统探讨(1)论文
谈人力资源价值衡量之我见(1)论文
探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法(1)论文
谈快速公交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作用(1)论文
谈汽车故障诊断时的思路问题(1)论文
探讨玻纤格栅在防治反射裂缝中的应用(1)论文
有关谋求我军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几点建议(1)论文
探析无拉杆模板技术在桥梁桥墩施工中的应用(1)论文
《假如》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假如》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假如》教学设计
《假如》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假如》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