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浅论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远程教育;模式创新

论文摘要: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内涵、自身特征、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对于推动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科学界定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不同教育形式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指导下,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并在实践中形成的定型化范式”,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最为集中、最为典型的一种表征。而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按照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支撑,运用天地人网结合的远程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采用教师引导、辅导与学生个别学习、协同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和有效的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到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怎么样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现代远程教育呢?笔者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首先要科学界定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而要科学界定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必须以下列几点作为重要支撑:

(一)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的总体要求,它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起着决定作用。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是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依据。

(二)主体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确立培养目标及其规格应当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坚持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构架的层次性——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开放教育环境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据此,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五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培养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层次:培养内容体系,主要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第三层次:培养条件体系,主要包括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第四层次:培养方式体系,主要指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等。第五层次: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四)模式的实践性——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尤其应当强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代表性模式,才有生命力,才有借鉴作用。

二、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晰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要“优化教育结构”,具体到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就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首先要明晰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要素是模式的基本单元,明晰模式的构成要素,有助于加深对模式内涵和特征的理解,有助于增强模式的可操作性。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育理论。以现代教育理论、远程开放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坚持开放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不断扩大开放教育程度;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突出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持续学习动力;强化质量意识,大力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控制,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规格。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比例,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实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沟通,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补。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设计,构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等课程群组,适应多元化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根据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实行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作用并使之相互补充。采取“制作+改造+引进”的办法,大力加强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音像教材、网上教材、计算机课件等相辅助的教学资源体系。在媒体资源的配置、使用上,从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除以文字教材为基本媒体外,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较多地使用网上教材和计算机课件,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较多地使用音像教材。

(五)教学过程。基于网络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面授辅导、双向视频教学、电话答疑、电子邮件答疑、BBs讨论等教学手段,将教师的引导、辅导同学生的个别学习、协同学习结合起来,并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适应性,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有机的统一。

(六)教学管理。以服务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中心,按照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围绕教学点建设和管理、招生与入学组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程考核、学籍管理与毕业审核等六大环节,通过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平台,实行教学全过程管理和监控。

(七)教学质量保证、监控体系。从增强质量意识人手,着力加强课程资源、师资队伍、设施条件、学习过程、学习服务、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八个方面的建设,确保在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程序中运行。

三、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不断创新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十七大的主旋律。在完善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要不断创新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必须高度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素的综合运用。一是明确“前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将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等现代教育思想渗透进模式的各要素,贯穿到运行的全过程。二是把握“核心”(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构建教学环境,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环节,保证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的统一。三是夯实“基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远程教学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大力加强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建设,为人才培养工作奠定物质和技术基础。四是突出“重点”(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职能和角色,真正做到导、学结合,师、生互动,主体、主导作用协调发挥,并以教学模式改革带动其他教育要素的改革。五是强化“关键”(学习服务系统)。系统协同,部门合作,全员参与,为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优质高效的支持服务,以此支撑远程开放教学的顺利进行。六是落实“保障”(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质量保证监控体系)。以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教学过程有效控制为重点,狠抓各项教学管理、监控措施的落实。在完成经常性管理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教学检查、教学评估、年报年检等工作,开展“教学及管理质量年”、毕业生追踪调查等活动,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措施得力有效。一是政策引导。认真做好模式构建、运用、推广的宣传教育及服务指导和典型引路工作。同时,制定、颁发有关文件,对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采取强制性教学行政手段予以推行,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制约作用。二是协议约束。各办学单位应就模式的构建(包括教学设施、网络环境、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探索等)和运行逐级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契约的方式规范办学行为。三是合作联动。各办学单位要处理好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做到统筹协调、统一指挥、信息通畅、相互联动,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四是监督控制。成立教学督导机构,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全面了解、掌握模式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采取应对措施,对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五是首先激励。开展先进办学单位、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以及优质课、优质教学资源、优秀教学成果、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适时召开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先进单位、人物及其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以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六是优胜劣汰。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管理严重违规,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估不合格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者,取消其办学资格,并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得救了
一张贺卡
我的弟弟
两位阿婆
一只小鸟
奶奶的手
一位老人
数字游戏得到的启示
为中华喝彩
老柳树
"六一节"的思念
小草的哭诉
母爱
“我来过,我很乖”
母爱至深
当代中国个体纪录实践现象学批判(1)
抓住契机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西方纪录片种类比较及创作方式(1)
浅析纪录片的娱乐化价值取向与思考(1)
从全球化和多元化看奥斯卡奖(1)
试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体育运动对不同运动群体心境影响的述评
信息技术教学的体会
试论印美军事合作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分析(四)(1)
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1)
论夏衍电影剧作的现实主义价值(1)
世界影坛的“意识流电影”(1)
浅谈娱乐、娱乐业和身体娱乐
试析教学语言的调控艺术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三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二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四
《威尼斯的小艇》以“读”为主的“四环节”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