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论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24

论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

[论文关键词]母语教育 困境 反思

[论文摘要]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传授经典又是语文教师的使命,母语教学最基本的主旨还是突出传统文化的研习与弘扬,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优秀的、值得发扬光大的准则和智慧,对于增强抵制当代大学生的消极观念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推进母语教学即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和道德素质。

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有好长一段时间作为母语的汉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英语反而成为一种强势语言,正在全面渗入年轻一代。母语教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忧虑的触发源于国内不少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滞后。如果这仅仅意味着运用语言和文字的缺陷,充其量不过是实用技能问题,要改进也并不特别困难。但是,母语不完全是工具,而是民族传统、文化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模式的载体。这方面的缺憾,意味着民族认同感的弱化。民族自尊和自豪不是抽象的,民族语言的自尊和自豪是题中应有之义。英语强势下的汉语水平下降,网络语言的迅速“入侵”,都只是社会生活变动的外在表现。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符号现象。”透过这种符号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遭遇的危机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一、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

中国原本就是个传统文化极为厚重的国家,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内蕴深厚,而且大部分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教化作用。引用到现代社会来培育学生,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学生重外语轻母语,没有自身传统文化的底子,对外来文化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商业社会中广告的轰炸、动漫等流行文化的传入使许多中国学生相信圣诞老人,崇尚卡通里的忍者文化。网络语言及文化的冲击,其交互方式直接迅速、便捷而有力。网络语言盛行,随意泛滥,游戏语、性语言、自造语言等,任意流行,畅行无阻,防不胜防,严重地蛀蚀母语。当前学生面临许多问题,缺乏理想,精神迷失,缺乏人文关怀,心理脆弱,自我中心。冷漠自私,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根本上说,是母语教育的生态环境问题。教育生态苍白和被污染,从而导致许多严重的教育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教育污染,学校教育滑坡。母语的文化危机。“真正的危机并不是将来的中国没有人使用汉字、讲汉语,而是将来的汉字和汉语不再能够保存汉语的精神和魅力,是中国文化生命之花果的飘零。这是我们正面临着的无家可归的文化命运”。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当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又如何呢?恐怕答案不会让人乐观。在知识层面上,他们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能力层面上,有些大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都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太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

有媒体和学术界曾就大学生的汉语能力、水平发表过各种议论和批评,说不仅理工科学生汉语程度需要提高,一些人文学科大学生汉语水平之低也令人汗颜。有的学生甚至写一个几百字申请书也是病句和错别字连篇。大多数学生汉语书写能力(并不是书法)、表达能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汉语处于尴尬境地,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最基本的规律和要求。

但任何一种语言的研习都是要有母语文化知识要求的。“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先浚其泉源。”如果母语基础不扎实,文化功力不深厚,对外语的理解就很难既精且深,其运用也很难自如。

三、母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母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培养目标上,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观念上,忽视母语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民族个性;在教育途径上,母语教育远离了生活;在教育方式上,以教条式的“标准答案”扼杀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上述诸多弊端,关系到母语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在母语教育中实现人的发展。为此,母语教育需要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语文成为生活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形成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跟国际接轨,更应重视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文字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与齿、鱼与水的关系,面对母语教育日益没落的处境,我们除了反思外,当务之急应是寻求改善的良方。

1、作为教师的我们对母语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只有对某门学科喜爱,才能焕发出深入钻研教材的浓厚兴趣和传授知识的丰富情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相应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当教师满腔热情、情绪高昂地教学时,学生往往情绪饱满、饶有兴趣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就会更加热爱这一学科。学生愿意读了,自然会体验到母语的魅力,增强对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良好的专业素质必不可少

现在,语文教科书不乏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画卷以及个人的心灵历程,多方面地表现了自然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涉世未深的学生们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相关资料,需要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予以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满足他们自己的文学期待和审美要求。

3、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所谓的有用“人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方法通常是重分析、重讲解的灌输模式,现在,我们要真正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喜欢语文学科,就必须改变这种理念和方法,应该用“造人”为宗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取代。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方法也必然会更趋多元化、更成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不是教师常规的理性分析和抽象的逻辑判断,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考虑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甚至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有效,可以经常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基于某种模式而随时准备超越模式,教学就能从必然走向自由,进入一个“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总之,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感悟文本语言,理解它所蕴涵的价值和审美意义,让学生觉得这些文本能够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感情上给人以熏陶、在审美上给人以愉悦;能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使学生切实地觉得他们所学的母语“有用”,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启发,从而从内心喜欢上语文。

总之,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传授经典又是语文教师的使命,所以,语文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态度会感染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品位,对经典的阐释会塑造学生的灵魂。一定要做一个勤奋努力、有思想有方法的合格教师,要热心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要用最好的材料,最合适的方法架起桥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中!母语教学,内容虽是宽泛的,最基本的主旨还是突出传统文化的研习与弘扬。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优秀的、值得发扬光大的准则和智慧,对于增强抵制当代大学生的消极观念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母语中所彰显的民族文化积淀,更是大学生无可替代的精神守望。因此,推进母语教学即是推进素质教育,更是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包村里的故事
小羊暑假旅行记
摘草莓
春游
赏云
书包村里的故事
可爱的小妹妹
日记
日记两则
难忘的一件事
《西游记》读后感
放风筝
捉迷藏
游海洋馆
浅论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1)论文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验教学(1)论文
浅析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构建(1)论文
探讨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探析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1)论文
有关国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问题思考(1)论文
论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论文
论非物质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1)论文
浅探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1)论文
谈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浅论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谈浅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1)论文
论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创新(1)论文
关于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思考(1)论文
探析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竞争优势(1)论文
对联与补题齐飞,阅读共品味一色──《谈生命》课堂教学实录
脚印
《那树》结构分析
王鼎均散文选读
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谈生命》一类的散文
最美和最丑
王鼎均散文的情感模式与精神历程
《那树》素质教育新学案
就算痛苦也要感谢生命──《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一课的教学感受
王鼎均介绍
《谈生命》课堂实录及评点
《谈生命》教学反思
《那树》有关资料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