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我国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论我国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1

论我国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

论文关键词:教育创新; 人才; 人力资源强国

论文摘要: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贯思想主张。当前,推进教育创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应该从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和加大教育开放力度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首先强调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要发展教育,必须推进教育创新,发挥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使我国能站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潮头,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在面向未来的种种挑战时,教育是使人类走向正义、自由、和平的根本。”[4]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关键在创新。因此必须加快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教育创新是世界范围内科技竞争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为主要标志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科技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成为科技创新和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7]国际竞争越来越重要地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又集中在科学技术的角逐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鲜明特点。一个国家物化在商品中的科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有鉴于此,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了争夺科技制高点的步伐,无不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无不提高了科学技术在政府决策层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4年签署发布了《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报告。欧盟也不示弱,先后制定了三个科研总体规划,以建立“科技同盟”。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争得有利位置,也参与了激烈的科技竞争。印度、埃及、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发展上表现出极大的雄心,制定了各自的规划。[8]面对我国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面对世界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严峻挑战,唯有奋起直追、锲而不舍,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指出,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经济和科技之争归根结蒂是人才之争。我国作为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而发展教育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更是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由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条必由之路。

3. 教育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初,在科技知识水平上比发达国家落后了约300年,由于我们采用了以引进西方科技教育为主的多种方式,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学水平已接近世界水平,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已走过了奠基和创业时期,正进入一个更高阶段的创新时期。知识经济的出现对我国科学事业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由于原有经济和科技基础相对落后,我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存在着不足和难以提高的严重缺陷,致使一流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成果少,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瓶颈。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形成,使我国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积累,由于知识和资本具有互补性,使资本对我国的制约得以减轻;由于人的智力因素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创新,依托开发自身的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充分调动国家的知识资源,打破传统的产业模式,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对发达国家的某些依附,从而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9]任何国家的创新体系都是与本国的教育紧密联系的。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必须以教育为基础,只有发达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而发达的教育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

(一)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与科学发展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成功的变革、创新无不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和前提,教育创新也不例外。教育创新要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创新就是要敢于、勇于摒弃传统的、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时代特征、国情和世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素质教育观念、加强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要突出特色观念,把培养创新型人才视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改变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重知识而轻获取知识的方法;重知识而轻人格;重应试而轻应用;重占有而轻反思的历史局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二) 认清历史使命,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 人的创新素质是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的综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统一。在个性品质方面,创新型教师特别需要具备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创新的意识、大胆开展教改和自觉进行科研的意识以及独特的个性。教师不仅要拓宽夯实知识基础,训练提高综合能力,而且应当努力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品质。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作者指出,未来社会赋予教师以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必须具备新的知识技能、教学才能、职业意识、献身精神,特别要发展那些社会期待他们的伦理的、智力的、情感的和人文的品质,才能在他们日后的教育工作中在学生身上培养起同样的品质。

(三) 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教育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此,加大教育改革的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教育创新的根本性对策。

1. 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教育国际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潮流,我们只能主动地去迎接它、适应它、利用它。尽早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有百利而无一害。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就是在教育国际化的大循环中,既可以向国际开放我们的教育市场,又允许我们到国际大舞台上和其他成员国平起平坐,传播和推行我们的思想、理念,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

2. 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办学。国际间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选择与我国教育有互补优势的国外学校或机构合作办学,既可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办学观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以解决教育与市场分离以及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带动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又可引进国外大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内容及课程体系,推动我国高校教学改革。

3. 加强对外汉语和外语教学。语言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思想流都必须建立沟通的基础之上。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加强语言教学已经被达成共识。一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随着我国的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了解中国,充分利用我国现有300多所高校从事对外汉语的优势,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汉语教育活动,既可提高我国高校的知名度,又能帮助外国人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外的友好交往。二是改进外语教学。改革外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外语教师各项能力,真正提高人们的外语水平,帮助人们了解世界。

4. 加大对国际人才资源的吸引和利用。既一如既往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同时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和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为国服务,并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情感上爱护他们,从事业上支持他们;又要大力宣传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吸引更多的国外优秀人员到我国留学。同时,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问题上,我们同样要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

参考文献: [2]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7]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J].科技与经济,2006,

(3).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冯增俊.论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01,

(1

1).

[6]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J].人民教育,1999,

(8).

[8]李爱华.走出冷战:世界大势与中国对外战略[M].济南出版社,1997.

[9]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6,

(2). [11]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扫除
我的书包
我的心爱之物
我家的电冰箱
华锦铭
让钱飘香
我最喜欢的一个积木玩具
家乡名吃
我喜欢粉笔
我的铅笔盒
做灯笼
取暖器
加油!奥运百变小人
我的小手表
我与字典
试析提升文化软实力与高校影视课程创新人才培养
简析学分制下的新型本科院校教务管理理念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探究
试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美学诉求
浅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高等教育管理文化由“校本”向“人本”转型的研究
关于高校和谐阅读文化的构建
关于普通高校就业率影响因素\理性分析及建议
关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应从“人本”理念出发
关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监督工作的新思考
关于构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探究
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探究
试析人文表达在写作实践中的特质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多校区办学研究
关于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