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浅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8

浅论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 论文关键词:青年学生;网络资源;网络道德观;上网习惯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各个校园普及,并成为青年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现在的青年学生大都喜欢上网,网络给他们打开了通向外面广阔世界的一扇门。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达到对信息的充分利用。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上网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文明、健康、安全上网,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网络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搜索信息、辨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校应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到思想政治教育岗位上来,加强对他们信息素质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2.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青年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容易受到误导,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有益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抵制有害的网络信息。同时,学校要优化网络环境,有效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

3.积极建设大学生德育网络平台

开辟更多更好的大学生德育网站或网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弘扬时代主旋律。要树立服务意识,在内容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形式上生动形象、新颖多变,努力营造进步、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氛围,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4.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帮助其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的信心,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5.用师生的真诚友爱感化过度迷恋网络的学生

沉湎于网上聊天或陷入“网恋”,显然是学生在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学生心理的断乳期,教师应该以真诚的交流和无私的关爱,帮助他们战胜网上那种虚无缥缈的情感。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平等的关系:教师改变尊长的身份,真正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热爱学生,关注学生,接纳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常出乱子、制造麻烦的所谓差生,教师更应多一分耐心和爱心;另一方面,学生也应以友爱、信任的态度对待教师,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学习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虽然有益的电脑游戏对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为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整日沉迷其中,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学生在游戏中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隐含的思想性和价值指向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时,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认识到计算机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高级的游戏机。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争取成为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网络空间是无限量的,只要我们掌握网络主动权,有效地占领、开发、利用网络,它就一定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和威力。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网络社会”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其道德规范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一些网络行为来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已无法起到实际的约束作用。学校对此要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在课程体系中贯彻、渗透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用网。

学校要制定明确的网络规范,帮助广大学生提高网络法制观念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其网络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同时,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力量,加强监督职能,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并适应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这不仅是保证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还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

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文明公约教育,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使学生不仅学会搜索信息资源,还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更好地发挥网络信息的积极作用。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把枯燥的大道理宣教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或实践体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心悦诚服,从而增强课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外在因素而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某种满足时,往往会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寻求心灵的慰藉。但现实生活是网络无法替代的,长时间沉溺于网上的虚幻世界,会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意志消沉、心理闭锁、不思进取,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信箱,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或者利用QQ进行个别交流。在绝对安全和自由平等的交谈氛围下,学生往往会放下思想包袱,敞开心扉,大胆袒露自己的困惑与无助,思想政治教育者则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心理症结,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不能只靠教师的教育,更多的是要在环境教育中渗透网络教育,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如控制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引导学生远离网上聊天室,提醒他们不要与网上结识的陌生人会面,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发布在网上,时刻关注学生上网的核心话题等。

此外,学校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非法信息的侵扰。随着国家对网络环境的重视,公安部对网络环境进行了全国范围的专项整治,一些知名的软件开发企业相继开发出专门用来隔离有害信息的应用软件,如美萍反黄软件、同方思科网络过渡王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广大网络管理人员控制信息源。在此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方面通过网络法规建设,保障正常的网络秩序;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浏览不良信息,积极维护网络安全。

总之,我们应该科学地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关心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应该说,上网不是坏事,但要科学引导,才能使网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上网,学生能更快速、便捷地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2]陈曦.浅论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

(1).

[3]扬飞龙.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4

(2).

[4]徐新华.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两个新的侧重点——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3).

[5]石建峰.校园网络文化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猪倌”
悟空吃桃
我喜爱的铁甲玩具小狗
我的小乌龟
抗击非典珍爱生命
我的母亲河——金清河
两把小木椅
捉蟹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表妹吃棒棒糖
一位医生与“非典”的对话
走“八卦迷宫”
早晨我看到这样一幕
参观番禺广场
看航空表演
2009年中学学生会工作计划
2012年团委学生会书记部工作计划
2009学年下学期系学生会工作计划
09年学生会个人工作计划
学生会女工部年度工作计划
学生会文秘部工作计划
09年最新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生会文秘部工作计划
学院学生会女工部2008——2009年度工作计划
学生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本
09年学生会工作计划书
2009年学生会工作计划
2009年第二学期大学学生会工作计划参考
学生会网络编辑部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008-2009年学生会学习部工作计划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美国远程教育政策和原则的分析与启示
跨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模式的理论思考
市场经济下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创设班级民主氛围的实践与思考
感悟新课标理念 认清课程改革的方向
《了望》海外专刊:海归路向何方
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
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的探索与实践
好学生往往是教育的盲区
浅论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
关于我国成人教育立法的思考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