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教学目标和过程设计浅谈

教学目标和过程设计浅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教学目标和过程设计浅谈

"

[论文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论文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习环境预测教学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并以此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形成教学设想。本文着重介绍了教学目标的内涵、分类和理论基础,并详细分析了基于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

1 教学目标设计的内涵。

“教学目标”(objective of teaching)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泰勒于1934年提出的,意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区别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指实施课程后预期的学习结果,它是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在学科课程上的体现,是对小学生学习结果总的基本要求。而教学目标则指一节或几节课上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因此,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后所期望达成的结果与水平的设想。它是教学设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学过程设计和小学教学评价设计的前提。

2 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教学目标可作如下分类:

(1)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

按照教学过程的时间顺序,教学目标可分为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预设目标是教师在教学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而生成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产生的教学目标,它是动态的、偶发的、非预设的。预设目标决定了教学的预期和基本走向,制约着目标的动态生成。而生成目标体现了教学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丰富着预设目标。

(2)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

美国教育家贝尔认为,学习应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属于知识范畴的,称为教学的直接目标;二是属于能力范畴的,称为教学的间接目标。按照教学目标的内隐程度,教学目标可分为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或者称之为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指那些被明确提出来有关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结果性教学目标,表现出直接性、可观测性等特点。隐性目标指那些内隐于教学过程中有关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以及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过程性和情感性教学目标,它看不见,摸不着,隐藏在知识体系之中。

(3)学段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按照教学内容的范围,教学目标又可分为学段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4个级别。学段目标和课程目标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课程编制者制订的,而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是由任课教师自行设计的。

3 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等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又将每个领域按由低到高的层次分解出若干水平,各层次水平都可表现出相应的具体行为。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所以上述3个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为小学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测量依据。"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指组成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它们的排序和时间分配。虽然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过程设计,但它必须遵循上述共同的原则和目标。例如无论在新授课或者复习课中,相应的练习都应当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所对应的学习水平进行编制,这样才能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具体、可测,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更为有效。

这里主要介绍基于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法。

1 探究学习:的意义与案例设计。

探究即“探索追究”之意,即经过研究与探索,努力寻找答案,求得问题解决之意。“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发现学习”等是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几个概念。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是:学习内容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应有的结论。这就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了探究和发现的训练。探究学习设计的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创设出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问题的指向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心向。

(2)提出猜想,建立假设。

针对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充分利用直觉思维等各种合情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猜想,并对产生的假设进行比较。

(3)探究发现,验证猜想。

针对各种假设,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动手实验,对假设进行反复检证与论证,使之上升为一般的数学理论。

(4)交流研讨,总结提高。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探究的成果,反思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与探究模式,并加以类化。同时,设计必要的基本练习、独立性练习与开发性练习,在练习中使探究的结论得以强化。

2 关于探究学习的反思与研究。

吕型伟先生指出:“课改推出的研究性学习与设计教学法十分相似,我不知道提出研究性课程的同志是否了解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以及其后为什么会停止执行的原因。”(《课程,教材,教法》2003.1第3页)吕老的话语应当引起我们从理论层面与从实践层面对“探究学习”进行深入的研究。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和施瓦布等人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剖析,主张学生按照科学家研究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学习,提出了设计教学法与探究学习。

虽然探究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它同时具有耗时多、效率低、难管理等缺陷。因此,在每个学期中,只能有少数课题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学。有时,一节课中,只有某些教学片段适合使用探究学习方式。

为了使这种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可行,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适当简化发现过程,并通过适度的引导,降低发现的难度,使之适合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和实际上可能提供的教学时间,完整地、准确地体现课程标准改革学习方式的理念和要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的爱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谁的本领大
爬楼梯
这就是我
帮助
春天来了
郊外的秋天
《夏》
春天的发现
快乐的奇乐儿童乐园
小河哭了
多彩的石榴
地震中的小英雄
我和同桌
运用WTO规则应对贸易保护主义(1)论文
完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论文
浅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平行进口的规制(1)论文
试论如何才是一次好的教学活动
简论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初探
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详细内容(1)
浅析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
试论高中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破产重组,需要法律与社会联动(1)论文
对制定中国产业政策法的几点不同看法(1)论文
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一个范式(1)
审美是人生的节日(1)
金融功能异化的金融法矫治(1)论文
浅析党员干部作风教育之我观
《北京》教学设计 片断
《欢庆》教学设计 片断
《北京》教学设计2
《欢庆》课堂实录及反思
《欢庆》教学案例
《北京》教学建议
《北京》第二课时网络课教学设计1
《欢庆》教材简说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4
《欢庆》教学设计4
《北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教材简说
《我们成功了》教学建议
《我们成功了》教材简说
《欢庆》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