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活动的动力

论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活动的动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6

论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活动的动力

" 论文关键词 兴趣 探究 体验

论文摘要 新课程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数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活动的动力。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的重大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成败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昌盛,意义至关重大。随着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在了突出地位。新课程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数学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学生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厌学情绪成了学习中的主要障碍,这也是数学科为什么会成为学生普遍认为难度大,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新课改要求学生既不要脱离传统教学中巩固基础聚沙成塔构建扎实的数学基础,又要以现代教学为方向,把数学知识跟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引导教育,使内心动力转化为兴趣,及时迁移其它兴趣转化为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巧妙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新课改理念下在教学中进行的探索和尝试。

一、科学把握课改核心,转变数学学科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调动探究欲望,激起自行探究新知的乐趣。

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奋剂。在信息化社会,人们对知识的探索,认识的渠道和形式是多样化的,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兴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数学课的课堂教学由“传授型”,“灌输型”向“体验型”,“实践型”的转变。如:我在上高二数学第二册《圆锥曲线》的椭圆这课时,请了两名学生上黑板画图,一名用绳子两端固定在两个定点(即椭圆焦点),另一名用粉笔沿绳子移动画出椭圆,并叫他们归纳出椭圆的定义。这样,既使学生对椭圆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又培养了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到高中第一册(上)的《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时,给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一些分期付款的材料,了解银行的有关规定,再找一个助学金贷款的例子给学生探究,学生分几个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学生们再找到身边的例子如几种住房贷款如何才能贷得最合理等等,有了学生及其家庭亲身经历的事物,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正确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点燃创新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点方法,让学生自己从会学——学会;会想——会做。教学活动由最单纯的知识讲授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如在讲到《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时,给学生利用所学的三角知识,通过测量仪器测量一些数据,计算出学校天象馆的高度,学生很感兴趣,用了多种方法测量。又如《线性规划》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时,引导学生考虑到现实生活的例子,一些学生在父母工作的工厂就找到事例。在作为教师则是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化的、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其实,数学教师非常能体现个性与人性,变教师教学的单一性思维模式为学生鲜活的多样性思维活动,变教师与学生的机械模式为学生主动求思、求学、求会的终身利益,使学生的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学生思考、质疑、批判、求证的过程。

(三)实施分层指导,组织学生交流,形成良好的研讨风气。

很欣喜的看到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能言善辩。课堂讨论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独立的,自主的学习与思考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学生的问题也难倒了老师,虽然讨论不一定会有统一的结论,却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动机和热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如:在数学课程中碰得很多的一题多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又如在讲《概率》时,结合了当今流行的彩票,给学生充分进行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

(四)经验分享,成果展示,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不再把学生划分等级,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发现成功与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升华自己的认识和情感;通过定期举办的“课改展台”将学生的成果适时展示,强化了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更加自信,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体会及思考

(一)学生的感受:

——-以前上课老师是满堂灌,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无心听课,感觉很无聊,现在上课是以互动的形式来组织,让我们在快乐中吸收知识,使枯燥的学习变成了愉快的学习。

——-以前老师讲的很多很细,这样效果虽然很好,但人慢慢地就变懒了,总等老师的现成答案,不知道自己去思考、探究,现在老师只提示一点内容,然后同学们自己思考,进行探究,而且也能积极发言,课堂变活跃了。

——-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很亲切。

——-我对自己有信心了!

……

(二)教师的体会:

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要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设法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培养数学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为发现知识。真正使学生由兴趣出发自行探究,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一个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同时,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另外,新教材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也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参观野生动物园
抓蜜蜂
我的梦想
花瓣雨
我学本领的经过
游玩动漫节
蚕宝宝跳楼事件
油菜花
养小鸡
丰收的季节
五一夜市
我喜欢足球
可爱的小白兔
我的梦
欢快的笑声
论侵权法上的“伙伴”救助义务(1)论文
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探讨
现代标志的汉字设计传承
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承揽合同的区别(1)论文
为推动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探索
浅谈西方电影名的翻译技巧
探微现代家具设计中几何形态的应用
论文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论中国古代说话艺术中的“常备人物”
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论文
中国电影新势力与电影可持续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是创造者获取经济独立的权利宪章(1)论文
我国农村经纪人主体资格的法律考量(1)论文
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探析(下)(1)论文
艺术家需要教育吗
《丑小鸭》教学设计片段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三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二
《丑小鸭》教学设计二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一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三
《雷雨》教学设计一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一
《丑小鸭》教学设计一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三
《雷雨》教学设计二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四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