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终身学习理念影响下的教育方式

浅论终身学习理念影响下的教育方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8

浅论终身学习理念影响下的教育方式

"

论文关键词:终身学习理念;教育方式;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不正规教育

论文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都在探索实践这一理念的途径,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同时。随着新的传播媒体和技术工具的不断涌现,人类的学习打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架。可以自主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参加学习,接受教育。本文从探讨终身学习理念入手,归纳总结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三种实践这一理念的教育方式。

人类步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的绝对数量不断呈几何级数增长,传统的一次性学校学习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正在导致一场新的学习革命——终身学习。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意义和内涵

终身学习是一种超越国界、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种族等范畴的学习理念,这种学习理念的提出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终身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基本生产要素的知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知识和现存知识,而是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依赖于人们持续不断地扩充其知识和才能。其次,终身学习是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对人们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人们已不可能一生只具有一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我们必须不间断地学习,才能适应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或转岗、再就业的要求,学习从未像今天这样与个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同时。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完善自身,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终身教育的概念首先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前局长保罗·郎格郎(Pad Lengrand)提出来的。他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的会议上作了题为“education permanent”的学术报告(后改译为“lifelong education”即终身教育),并于1970年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各个阶段,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学习机会”。自此以后。许多教育组织、教育机构、教育学者对终身教育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只强调终身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是把人作为对象,自上而下施加于人,这与个人主动要求参与学习并不完全一致。“教育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因而,终身学习的概念更能体现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和努力。 "

二、终身学习理念对世界各图教育的影响 终身学习理念也引发了中国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并逐步成为中国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的主导思想和指导原则。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到“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继续强调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三、终身学习理念影响下的三种教育方式的划分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政府不仅在其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以及所作的教育报告中把终身学习的理念放在突出的位置,终身学习的实践也广泛地开展起来,许多国家创建了社区教育,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北欧的民众学校、新加坡的社区中心等。因此,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外,还应利用各种沟通信息和教育媒体,如网络、电视、多媒体、图书馆和报纸等,大力支持发展社区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培训。这些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可概括为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不正规教育,有人称之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指称的内容大致相同。第一次提出这种划分的是菲利普·库姆斯(P·H·Coombs),1968年,他在《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一文中。根据教育的职能和形式的不同,把教育划分为formal education(正规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非正规教育)、informal educa-tion(不正规教育)。1973年,他在《农村儿童与青年通向学习的新途径》一书中对教育活动作了同样的划分。" 实际上,在正规、非正规、不正规教育之间难以划分出明显的界线。有些活动固然可以归属于单独的一类,但许多活动却有着两种或全部的特点。

四、三种教育方式在个体终身学习实践中的体现

出于本能,个体在其一生中参加各种使之生存发展的教育、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终结。一般要经历婴儿、幼少年、青壮年、中年、老年五大阶段。每个阶段接受教育、参加学习的情况都各有差异。婴儿阶段。主要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向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学习,这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学习,属于不正规教育的范畴。幼少年阶段,继续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并逐步接触所在社区和学校,接受系统的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启蒙人生,增长学识。因此,个体在这一时期接受正规和不正规两种教育方式。青壮年阶段,仍然接受家庭、社区和学校教育,逐步趋向成熟,并开始接触社会。随着传统的一次性学习任务的完成,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在这一阶段。个体为了满足就业和转岗的需要。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接受再教育,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因此受到正规、非正规、不正规三种教育。中年阶段,为了事业有成,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家庭、社区、学校、社会等一切学习领域都被充分占领,同时接受不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入垂暮之年,在这个阶段,为了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个体将继续利用家庭、社区、学校和大部分社会学习空间,主要通过不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种方式接受新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社会发挥余热,以实现“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我国明确宣布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育的内涵逐渐扩大,与正规教育相对应的非正规和不正规教育正蓬勃发展。因此,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突破正规学校教育的界限,发挥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的优势,使教育向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方向发展,实现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的协调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比目鱼的故事》有感
《一只贝》读后感
观《爱心》有感
读《神秘岛》有感
读《蜘蛛脱险》有感
读《匆匆》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新二十四孝》读后感
读《淘气的年龄》有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请保护这群可爱的天使
读《一粒种子》有感
读《孟子》有感
《悯农(一)》读后感
关于校园网络下的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试论教育变革视野中的教师素质探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试析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思路转变\实践与思考
试论校园网络的建设管理与应用
关于校园网络安全接入技术与应用
浅谈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
探析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
探讨“C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三种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
试论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体系探析
探讨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浅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业教育初探
试析当代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师素质及其提高
浅析教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现状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乌鸦喝水》教案2
《小松鼠找花生果》第一课时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案
《小松鼠找花生果》教案
《草原的早晨》教案
《司马光》片段
《乌鸦喝水》教案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思路
《草原的早晨》教案3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及评点
《乌鸦喝水》教后札记
《小松鼠找花生果》第二课时
《乌鸦喝水》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