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大学生乡村实践的理性分析

论大学生乡村实践的理性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1

论大学生乡村实践的理性分析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乡村实践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农村落后现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形成制约,以及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管理者自身还存有若干缺陷等相关因素的分析,论述了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去、到乡村去参与社会实践对缓解当前就业难、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及大学生自我完善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们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支援西部、到农村任村干部的行为称之为大学生乡村实践。大学生乡村实践是缓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关矛盾的需要,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以期进一步廓清这一行动的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

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和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另辟径。近两年毕业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时期为我国第三次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必将导致未来阶段性集中就业,而就业的实质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合理配置的问题。当劳动供给与需求呈基本均衡态势的时候,无论对社会还是劳动者个体都是幸运的。但是,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增长相关系数可知: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0.33降至本世纪初前五年的0.105。劳动供给集中释放,但劳动需求相对不足,过剩的劳动力就需要寻求新的就业渠道。大学生毕业生是劳动力的一部分,面对如此就业形势,也就产生了寻求新的就业渠道的问题。 3.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改革开放已近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今天的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关注点和着眼点的转移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历史变迁的必然,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的新的课题,是当代青年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需要

农民和农村问题必须关注,农村的发展要立足农村。城市离不开农村,社会分工不能没有农民;中国离不开粮食,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永远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国际贸易;中国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加之国土面积中山地丘陵多,平原盆地少,使得多数耕地不适合大型机械化集约耕作,而有效地利用分散的坡耕地、沟坝滩地仍离不开小农户;农民主要以生产粮食参与社会分工,就离不开土地,土地仍然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也是赖以参与社会分工的生产资料。

1.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地谋求农村的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民不可能全部或大部分转移到城市,而城市化的进程是渐进的,城市的容纳率也是有限的;还有城市就业结构的制约和农村劳动力转换角色中自身人力资本的制约。所以,现阶段农村的问题还应当通过农村的发展中去解决。

2.农村物质基础条件差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农村需要科学技术,无论发展乡村工业,还是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农业,都离不开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指导。再者,农业生产、科学种田、农村生活改善中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沼气利用等同样需要科学组织与技术指导,而农村中这样的人才相对稀缺或者说是空缺。

3.农村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需要改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落后具有普遍性,虽然文化教育受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但也有着不平衡性。实践证明,由于文化形成的渐进性,有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了,但文化教育水平却不能随之相应地同比例提高。同时超稳定的文化氛围所形成的传统观念,也需要通过外力来打破,需要新思想和新思维来置换。

三、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

1.乡村实践是大学毕业生精神成人的重要过程。人从出生到读完大学,是一个物质成人到精神成人的过程,但精神成人的路程才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以中国古人的“而立”“不惑”“知天命”之论,还需要长期的过程和艰苦的修炼。乡村实践是磨练更是提高的过程,对练就宏观的全局性的着眼点,形成辩证全面的而不是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极有好处。乡村实践是大学生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近年毕业的大学生,俗称“80后”,出生和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中竞争意识和个人成就思想一直引领其成长。牺牲童年的快乐参加音体美特长班,多数是为着未来的社会竞争做准备;成长中一路受到“精英”“名人”的感召,又进一步强化了竞争意识。这一代人与前代人相比较,其自我角色意识强而社会角色意识相对差。一个社会,既需要各类学有专长的专门家或精英一族,又需要具有公正意识、责任意识的社会管理者。大学生乡村经历,可以使其看到繁荣的另一面,看到同一片蓝天下不同的生存状态,使其在此比较中产生新认识,形成新观念,同时对激发其人性本能中善良、公正、人文关怀的潜意识有着极大的好处。

2.乡村实践可以修正大学生头脑中理想与实践之间的差距,通过思想上艰苦的磨合实现二者的对接。成长于崇尚精英、名人时代的青年,理想远大、定位标准高,这有其好的一面,但客观上也有回避社会矛盾和不理解社会现实的一面。眼高手低、操作能力欠缺、预期高远而根基脆弱,某种程度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通病。农村落后的客观现实,以及改造落后现实所遭遇的艰难,加之中国农民世代相传的不屈服于自然的抗争力和面对如此生存状态所具有的韧性,都可以对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使其在实践的冲撞与磨合之中修正自己的理想座标和完成自己阶段性人生修炼。

3.乡村实践是大学生未来担当社会管理者的重要一课。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新一代的社会成员,由于其生存的基础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当其独立地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群体后,相对于前辈而言,缺乏的不是拥有各种技艺的专门家,而是治国理政的管理者;缺少的不是作为个体生存发展的竞争意识,而是管理团队和统筹社会事物的协调能力;缺少的不是向上搏击的锐气,而是社会成员间和谐相处的宽容度和妥协精神。着眼现实,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实际好高鹜远;应当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理喻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特殊性及成就任何事物均需具有坚忍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等,均能在乡村实践中予以感悟和磨砺。

综上所述,由于大学生自身具备人力资本中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储备,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仍存在诸多与现代化进程中不合拍的落后因素,加之大学生自身也有自我完善和走向社会的需求,所以有组织地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去、到乡村去参与社会实践,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落后的农村面貌亟待改变的需要;同时更是当代大学生经受锻炼、完善自我的需要,也更是成就中国未来社会管理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林毅夫.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和调控思路.人民日报,2007.8.2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保护地球——保护你们的家
黄盖给曹丞相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一封家书
给父母的一封信
妈妈,谢谢您
老师,我想对您说……
给农村小伙伴的一封信
对小河的道歉信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给青年人的一封信
致妈妈的一封信
给爷爷的信
假如我有来生……
关于嵇康《声无哀乐论》礼乐批评的再探讨
探析艺术丑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浅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
浅论艺术教育对塑造健康和谐人格的作用
谈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浅析艺术的本质
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精神
探析电视媒体在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
浅析钢琴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
浅谈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装饰图案的临摹与创作
探析小型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和声运用
谈意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营造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3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4
《爷爷和小树》教案和札记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雪孩子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2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四季》教学设计及点评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画》教学设计
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