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究式教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7

探究式教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

【摘 要】: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咨询者、质疑者;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共同学习者及参与评价者。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为发现法。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认为从实际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只要条件。他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学习的方式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授受式学习,即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方式。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构建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要的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中,知识的地位、教学的关注点及教学策略、教师的作用与任务等都存在着差异。

在授受式学习中,知识由教师提供,教师规定了讲授或演示的内容,规定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理解、拥有并牢固掌握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关注的是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以便成功地传授知识,如提高讯息的清晰度。在接受式学习中,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传授者、讲述者、评价者、权利独有者。

在探究式学习中,关注的焦点是问题的解决。即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学生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探究中,学生作为探究者首先要自主生成问题或使问题明晰化,要自主构建起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并自主构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施探究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要自主构建用于解决问题的知识。在探究式学习中,知识不是由外部提供的,知识的构建是由探究者自己围绕着问题自主地完成的,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他。知识只是用于实现探究目标或满足需要的手段,是解决真实自然的探究问题的工具,知识是学习的工具。由此,我们可以把授受式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称之为"工具知识"。

在对学习的评价上,授受式学习中对学习的评价所关注的是学习者是否正确、准确牢固地掌握了所传授的新知识,关注的是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教学目标知识的一致性。而探究式学习中对学习的评价更注重的是学习者是否构建起了自己需要的能解决问题的知识。而且,学生无论构建起了什么知识,只要能满足他自己的探究需要就可以了。因此,不同的学生可以构建起不同的个性化知识用以解决自己面对的探究问题。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关注是如何更为有效地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帮助和给以影响他们的环境和意义的自主构建,从而促成探究的成功。因此,探究活动的设计必须是自然的,源于真实的。即把学习活动定位在真实应用的情境中,以给予学生进行真实问题的解决、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机会。这些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应该涵盖学习者在真实世界中将遇到的大多数认知需要。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是:预先选择、设计情境并呈现情境;教师是探究过程中提供咨询、指导等各种帮助与服务;学生是咨询者、质疑者;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共同学习者及参与评价者。

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常常要将以上两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并以授受式学习中所习得的知识为基础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有时候学生需要模拟如何探究,有时候探究过程需要老师讲清一些事实,做一些必要的解释、补充,澄清某些疑问。因此,探究式教学是教学形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力的的合成》法则是学习力学知识的一个难点,这个难点的突破,对于理解力的性质、力的表达、力的分解以及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部分内容非常适合利用探究教学法,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需要或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和目的,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指明探究方向。

我们知道,代数相加时3+4=7;那么两个分别为3N、4N力,相加的结果是什么呢? "

2.大胆猜想:给学生一定的联想空间,让学生自己设想答案。

引导学生作出大胆猜想:学生们会说8N、7N、0N、1N,等等。

3.设计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要同学把力的合成演示器拿到书桌上来,准备好50g的钩码七个。要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分别把钩码分为两组挂到两个悬绳上, 3个钩码一组及4个钩码一组形成3+4的形式。然后将两根悬绳分别挂在可动旋钮上。

改变两个力所成角度,并观察弹簧秤的示数。记录不同角度下所得的示数。要学生注意两个力的角度为0°、30°、60°、90°、120°、150°及180°时两个力的合力分别是多大。此时,学生亲身感觉两个力在不同角度下所得到的不同的合力,就会促成思维的变化。

4.探索研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正确与否后,明确研究的课题及正确的方向。

实验中同学们看到两个力在合成时不仅与两个力的大小有关,还与两个力之间的角度有关。当两个力的夹角为0°时,两个力的合力最大为7;并且,随着夹角的增大,合力变小;当两个力的夹角为180°时,合力最小为1。当两个力的夹角为90°时,结果是5。

对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力的合成法则学生们始终感到不好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中一定要注意让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衔接好。这里着重提到"勾三股四弦五",就是唤起学生对直角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回忆,并与新知识相结合。

然后,老师指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力的图示法,把当两个力的所成的角度为0°时,结论为7用图示法表达出来;再把当两个力的的夹角为180°时,结论为1用力的图示法表达出来;再表达当两个力的所成的角度为90°时,结论为5。此时,平行四边形法则初见端倪。

有了前期的工作,再要学生做出当两个力的角度为30°及60°时的情况,并得出结论。同学们在完成实验和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再同学中巡回指导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于具体的指导。同学们也非常乐于把自己的作品让老师观看,老师给于评价,学习气氛非常之好。

5.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同学们就会建立正确的思维结论,推翻头脑中的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势。

让同学们自己归纳出结论,并举手回答。最后,让同学清楚、理解并会运用力的合成法则。再让同学们完成两个力成120°和150°的情形。

有了以上同学们的反复探究,学生对力的合成法则就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了。

6.指导实践:准备一些相关的训练题目,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7.小结:力的合成法则。 以上,是我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模式中探究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做法,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同仁的批评和指导。

参考文献 [2] 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2007年1月, 科学出版社发行.

[3] 赵嫔.《探究式教学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尝试》,2005年3月《技术物理教学》,第13卷第一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晓港公园
接妈妈
如果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打豆浆
我最喜欢的运动员
爸爸妈妈陪我上培训班
辛勤的爸爸
我的眼睛和鼻子
可爱的熊猫
如果可能,我想做一只海鸥
好办法
我的家
可爱的小狗
“动物”一家
有趣的贴眼睛游戏
谈谈房地产联营纠纷案件的审理(一)
加强园林施工项目管理方法分析
空调扇专家联创空调扇营销案例分析
广告媒体分析(一)
关于无锡天蓝地绿生态蔬菜市场现状调研报告(一)
浅论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救济(1)论文
浅论建国初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1)论文
柳州世纪联华市场营销分析报告(一)
家益超市促销策略分析及建议(一)
卡多佐的法律情怀与司法艺术
浅论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环境立法(1)论文
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
浅议恶法亦法(1)论文
对XX公司市场营销管理的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浅谈中国园林的分景与借景
《惊弓之鸟》 教学设计2
《画杨桃》 教师语录
《惊弓之鸟》 知识点精析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路旁的橡树》 考点练兵2
《惊弓之鸟》 整体阅读感知
《惊弓之鸟》 考点练兵2
《惊弓之鸟》 故事趣闻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路旁的橡树》 考点练兵1
《画杨桃》 重难点分析
《惊弓之鸟》 重点问题探究
《路旁的橡树》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惊弓之鸟》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惊弓之鸟》 考点练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