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

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

" 曾看过一篇小文章,题目是《苏珊的帽子》,讲的是一个俊俏、可爱的小女孩苏珊,当她读一年级的时候,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经过三个月的化疗,她的头发全掉光了,一个亮亮的脑袋对于一个七岁的女孩是残酷的,她发愁以后的学习生活。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的班主任--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的帽子到学校来上课,越新奇越好:”孩子们不知教师的良苦用心,只是听教师的话而已。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忐忑不安的心安静下来了,灰溜溜的情绪一下子飘散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这个故事不过几百宇,内容也简单,但笔者却为其深厚的人性主义内涵所感动。这位教师细心地关注幼小生命内心体验的微妙情感,费尽心力去保护这个一年级孩子稚嫩的双翅,为一个有病的孩子保持一种自尊、自信,从而为她扬起远航的风帆。这就是教育的人本主义光辉。

这个故事能让人思考许多。

其一,教育的关注点应放在哪里。

长期以来,教育被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功利主义倾向极为突出。一提到教育,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等。作为一名教师,如遇到像苏珊那样缺课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给她补课;作为…名校长,他经常思考的常常是校纪的规范、教法的改革等等。

杨振宁教授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我们的教学设有给学生以适当的位置,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只有他的教案,几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思维的火化和活力被缺乏敏感的教师忽视,几十个活人围着死的教案转。

杨振于教授虽然讲的是课堂教学,却也道出了教育中的弊端--"目中无人"。

有人说,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将以树人、盲人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沦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情感、地位都可怕地泯灭了,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素质教育,是向教育本源的回归。素质教育的要又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教育观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幸福,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

笔者非常赞赏黄强华十几年前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到的观点:"教育,你本是对人而言的,并且是为人而进行的,你不把美好人性塑造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那你还能做什么呢?教育的目标,这也曾是一个为许多教育女家所冥思苦想和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我们的教育目标如同常产目标一样,都可以从两个不同层次上,去考察。从较低的层次看,比产目标是创造合格的物质产品;以、较高层次看,生产目标是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样,从较低的层次看,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从较高层次看,教育目标是满足人发展的

需要,是为了人性的完善,足创造幸福的个人,并由此使社会也获得真正的幸福。"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堪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看到教育家的这段名言,想到前面故事中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她对"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是多么的深刻啊!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更是人的世纪,作为基础伟业,神圣辉煌的教育,还是首先关注人吧:

其二,教育者的首要素质是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

有人说,教师们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陶行知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

学生是什么?有人说,学生是受教育者;有人说,学生是认知主体。但无论是什么,学生第一要素是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具独特情感和独特需求的生命体。师生关系最本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育者是做人的工作,教师面对的几乎是刚刚张开稚嫩的眼睛或刚刚在社会试图迈步的儿童、少年和青年。合格教师的第一要素不是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基本功的过硬,而是他的生命之爱,他的民主思想,他的人文情怀。

巴金看到他的小孙女每天做功课到深夜,便想落泪,以为这是化摧残儿童。

有的小学生羡慕奶奶的退休,有的初中生发誓只要一毕业就决不再摸书本,更多的流失生对学校疏远怨恨。这种学习,难道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吗:

一位教师以严肃、干练著称,讲课逻辑性强,知识点准,课上没有一句废话。但他"太厉害了",学生在他的课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初一男生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紧张得看黑板上的大字板书竟是一片空白。你难道能说这是个好教师?

有一位教师责任心极强,惟恐学生在学习上、纪律上有疏漏,早晚自习必到,课间自习从门的玻璃上窥望,中午不回家,泡方便面,与学生一起做"年间作业",学生却把他列为"最不受欢迎的教师"。

有耕耘未必有收获。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投人了许多负面情感,这些负面情感胸积累,甚至比教学夺身的作用还大。亮亮堂堂的教学楼里坐着的是一片苦闷的灵魂,教师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显然不是正相关。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学生在知识上有些缺陷,以后他会补上的。一节课,这道题解错了,那个字写错了,这都好办,只要这个孩子还热爱学习。但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受到的心灵伤害却是难以愈合的,有的甚至影响一生。

魏巍在成了著名作家之后,仍在深情地怀念他童年时代的老师蔡云芝先生。多少年之后,魏巍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她女朋友家里,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魏魏还能熟练地背下当年老师那深情朗诵的诗篇"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中国之所以有个魏魏,不能不感激当年只有十九岁的女教师蔡云芝。

少年华罗康曾守在金坛镇"乾生泰"杂货铺,十九岁时又染上伤寒,他的老师王维克曾深情地对华罗庚说,"人,应永远在希望中生活"。简短的一句话,使华罗庚在贫穷重病中奋起,也使华罗庚记忆终生。青年教师王维克为中国,也为世界举托起一位数学大师。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东西,会在我们的心灵里,首先在我们的情感和内心感受里留下痕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的校园
自我介绍
考18名以后
即将来到的期中考试
蝴蝶花
我与轮滑的故事
20年后的母校
我最喜欢的漫画书
未来的学校
恐龙时代
小皮皮
春、夏、秋、冬的精灵
放学第一次自己回家
未来的学校
我喜欢做的事
经济法程序的非正式性及其效率价值(1)论文
对现在版画的忧虑
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理念、原则及制度(1)论文
中美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较及其启示
浅析承德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
小议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
中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调控(1)论文
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经济学思考(1)论文
浅谈舞蹈《城市变奏》的后现代性
中国环境法制建设对环保投资和环保产业的影响(1)论文
论侵犯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责任制度(1)论文
探析《洪堡的礼物》中典型的犹太文学主题
探讨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的成因
探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称赞》教学实录1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习题+说课设计
《称赞》教学实录4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2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1
《称赞》教学实录3
《称赞》教学实录2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3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2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习题+说课设计2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1
《称赞》教学实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