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人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人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人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 心理学的研究及教育的实践表明: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就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又一个科学依据。因此,探讨人格因素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塑造高素质的人才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目),意为扮演的角色,后来引申为一个人的内外属性。目前心理学家对人格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归纳出较为一致的认识:即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它是包括人所有方面品质的有机整体,从态度、认识到价值取向等等,从而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显而易见,象动机、情感、意志、信心、性格等人格因素与人的智力活动密切相关,支持或削弱着智力活动,影响着学习效果。本文论及的就是人格因素对学习的主要影响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经典实验,他们对800人进行了30多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在成功者中成功的因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其中自信心、意志力等人格因素为首要因素。这就说明人格因素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心理学家也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学习效果与各种因素影响的测验,研究发现,智力正常的青少年学生由于情感、意志、性格、动机、兴趣等人格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其中求知欲、责任感、自信心等与中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度相关。我们在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也不难发现,同等智力水平的人,学习成绩并不相同,许多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生着强烈的影响.例如,坚定而自信的学生总是乐于学习,不会遇到一点儿困难而退缩,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要高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由此可见,人格因素对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人格因素对激发学习的心理倾向,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都产生促进或者抑制作用。

首先,人格因素影响动机的形成与维持。人格与动机是交织联系着的,动机的形成与维持无不与人格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动机本身也是影响学习的主要人格因素。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也就是个体为什么作出这样或那样选择的原因,或者说是内部动力。在动机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对同学的态度都影响着自身的学习。所以态度具有一定的动机作用,是一种潜在的行为倾向。这是因为态度对学习材料具有选择作用和导向作用。当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所学内容相一致时,态度中的情感成份会因与原有态度的选择倾向一致,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强烈的动机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在学习时对学习环境尤其是教师和同学有良好的态度,也会促使学习取得成功.因此,端正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内部驱动力,这种内驱力的维持也是受人格因素影响的。有些学生具有自我克制能力,挫折耐受力和支配行动的能力,其动机的维持具有坚持性;而有些学生意志薄弱,挫折耐受力低,常常因困难而削弱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未必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动机,而是经不起困难的考验,不能坚持学习动机。可见,无论是学习动机的形成还是保持都受着人格因素的影响。

其次,人格因素影响着学习过程及效果。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要好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人的注意力则是受个性心理特征制约的。因为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和觉醒状态密切联系着的。人的需要、兴趣、信念、意志等特征决定着注意的方向、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学生,通常是与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责任感强、意志品质好等人格因素分不开的;相反,在学习过程中不能集中精力的学生,往往与他们缺乏责任感,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等人格特征直接相关。

学生在理解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均受到许多人格方面特点的直接影响,如在果断、大胆、自信等人格因素的程度适当时,会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而自信与果断得近乎自命不凡或独断专行,则对学习的进程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再如情绪易激动、固执也会限制人的认识活动。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无不表现出其个人的个性品质。没有不受人格因素影响的独立的学习过程,也没有脱离学习过程而独立存在的人格因素。

再次,人格因素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教师的教不仅只是传授知识与技巧,还包括“传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传道”即是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学生接受这些教育的态度和效果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人格特点,以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批评与表扬,奖励与惩罚是常用的手段。如果批评或表扬不当,便造成不利于学习的后果。例如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教师的批评、指责可能会彻底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此一蹶敞不振。相反,如果教师能发现其优点和长处,给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往往能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促进学习。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也能体会到,失败的学习经历会使学生变得自卑,情绪消极,对自己失去信心,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成功的学习经验却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习成绩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学生的人格因素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无时不对学习产生着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事实上,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健康的人格,如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勤奋好学、情绪稳定、善于自制、意志坚强等;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缺乏自觉性,缺乏自信心、懒于思索、意志薄弱等。由此看来,教育者的教书育人任务是不可偏废的,育人是根本。这就需要通过教育者的培养,使学生拥有健康人格,发挥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人生观受世界观支配,又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人的一生中人生观始终是行动的最高指挥者和调节者。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赋于人什么样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把个人看成是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中充当一个有意义的个体。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在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体现人生价值。教育者要善于运用课内外的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学生一旦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就会有明确的方向,顽强的斗志,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其主观世界也会得到改造。当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就能客观地对人、对事、对自己,导致心理反应适度,人格因素就会健康发展。

第二,创设发展个性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习环境中。因此,学习环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学生获取的大量信息来自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生在集体的环境气氛中逐渐形成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体系,对人格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创设发展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这个环境中构造出文明、进取、愉快的班风。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彼此互助友爱,没有敌意,每个学生都好学上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即使有人遭受挫折与失败,也会在集体中得到安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对于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宽厚的人格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健康人格的人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积极的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教师要善于在班集体创设同学友好交往的心理气氛,增加他们交往的机会,禁止交往中的讽刺、嘲笑等不良行为使他们在交往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友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心理上的满足中激发进取的力量和信心,发展自我价值感。这样,学生就会在交往中发展富有朝气,团结奋进的乐观品格。

第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青少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学习方面的挫折体验所致,屡遭失败便会招来指责,产生精神压力,进而导致灰心丧气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的情感对健康人格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设计课内外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那些获得成功的后进生,使他们的进步行为不断得到强化。这样,一次成功的体验又会推动第二次成功,逐步培养起学生积极的自我观,而积极的自我观正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

第五,针对个性特点,讲究教育艺术。我们所说的人格无不具有个性色彩,每个人都是人格各方面因素融合的个体。所以,在教育工作中,对每个学生绝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因“材”施教,以保持他们的心理反应适度。例如,表扬对于自卑感强的学生,可能会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促进学习;而对于个别学生可能是有害的。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在不断调整的动态进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发明的机器人
我和妈妈谈奥运
粗心的小花猫
猫师傅和老虎徒弟
老鹰捉小鸡
小乌龟
我终于“投降”了
我的课余爱好
钓鱼对抗赛
捉知了
人类的未来
我的奶奶
我家的植物
美丽的玉鼎广场
检查作业
走向“被看”的美学(1)
财税司法权
关于伦理学视阈下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公平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详细内容(1)
什么是美学(1)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奥尔夫教学法
浅谈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基础性地位的思考
浅析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的影响(1)论文
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分析(1)论文
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关于学数学课堂中的“双管齐下”
中外票据保证制度比较研究(1)论文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1)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片断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4
《酸的和甜的》教学建议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
《风娃娃》教材简说
《风娃娃》教学建议
《酸的和甜的》教材简说
《风娃娃》教学实录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片断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