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6
研讨式教学模式评析
" 摘 要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研讨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实现了教学上的五个转变。这一教学模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
1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涵义和特征
1.1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涵义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即研究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有学者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讨论法”和“研究法”一直作为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长期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在集体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由此看来,上述两种观点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其基本精神则是一致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并不仅仅是将“讨论法”和“研究法”这两种方法简单相加,而是在吸收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将“讨论法”和“研究法”有机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从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实践过程来看,研讨式教学模式一般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①指导选题。教师先讲课程的导论,使学生对课程的线索有所了解。然后,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讨论一个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师告知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和要求;②独立探索。学生按教师传授的方法独立自主地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③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进行交流,展开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几位同学在班上集中讲课;④大班讲评。由各小组推选的学生在全班登台讲述,然后师生一起评议,教师进行综述;⑤总结提高。每位学生根据切身体会写一篇评学议教的文章,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由此看出,研讨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
(1)研讨式教学模式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具体方法,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根本方法。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将研究法、讨论法和其他一些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的结果。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互相结合,是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研讨式教学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2)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讨论法”、“研究法”及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它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单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有限。而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等,研讨式教学模式正是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研讨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解疑析难等。
2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研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上的五个转变,即在教学方式上,完成了从“讲授式”到“研讨式”的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完成了从“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转变;在教学目标上,完成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在师生关系上,完成了从主客关系到主主关系的转变;在教学评价上,完成了从“一张试卷定高下”到按学生在研讨中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来综合评定成绩的转变。这一教学模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师生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学习的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研讨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班级授课制,而代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几者结合的教学新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没有预定的真理、知识、经验或价值,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探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始终,能够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被动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视学习为乐事,主动学、积极学。
2.2 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人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显得极为重要,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仅表现为他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的数量和结构,而更重要地表现为他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表现为会不会学习、善不善于学习,表现为是否具有开放性的思维。研讨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从静态的封闭型转向了动态的开放型,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由只是教室、黑板加粉笔延伸到了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缩小了学校与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距离。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既成的结论与事实,而是可以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分析、归纳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研讨式教学过程以问题启动思维,而问题的解决要求独立思考,开动脑筋,善学、会学、活学。这样就为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合格人才创造了条件。
2.3 有助于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转轨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素质教育必须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人的素质、能力不是凭空形成的,也不是通过单纯的说、教所能提高的。没有学生实实在在的“做”,没有他们亲身的实践,没有与他人的交往、对话,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感悟,对世界、对事物、对他人、对自我的认识与理解,学生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踏踏实实的“做”、师生平等的交谈与讨论,给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养成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真理、领悟人生,并在此基础上改造与构建自我。因此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能力提高和素养养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
(5)
2 胡小桃.让研讨式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
(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三种人
- 别了,亲爱的老师
- 卧薪尝胆
- 汤姆
- 她留在我的记忆里
- 他的爸爸妈妈
- 20年后的我
- 大话捉贼
- 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
- 同学,我讨厌你
- 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 奇遇--小樱牌的主人
- 让我头疼的老姐
- 友谊之桥
- 她留在我的记忆里
- 浅论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征
- “古诗鉴赏的做题步骤”一窥
- “小号儿”如何胜出——探讨小嗓子声乐学员的成才之路
- 传统与革新并举的勋伯格钢琴音乐
- 几种外语教学方法的比较
- “美声”在长笛教学中的运用
-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略论
-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
- 美术课运用“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几点尝试
- 论歌唱艺术的审美特征
- 浅谈分层教学、以学定教的设想
- 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高师声乐课多样化教学刍议
- 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时代适应力
- 英语言语控制与课堂教学效率
-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
- 林黛玉进贾府..
- 《窦娥冤》学案..
- 《师说》学案..
- 《赤壁赋》...
- 第三课荷花淀..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 《钱塘湖春行》简案..
- 《赤壁赋》第二课时..
- 《拿来主义》创新...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巩乃斯的马》...
- 第二十三课劝学(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