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构建策略

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构建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构建策略

" 摘要: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建构有价值的问题是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活动问题构建趣味性和挑战性现实性和真实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对儿童学习方面的研究表明,知识是学习者主动获得的,学生只有在参与性试验环境中,才能认真地进行他们自己的科学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物体、生物体和科学现象进行参与性的研究,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建构有价值的问题是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保证。笔者通过近两年“探究性学习研究”认为,问题构建应注意以下的策略: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动机往往来自对新事物产生的好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枯燥的知识激不起探究的愿望,教师需要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趣味性问题让学生探究。例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仅仅选择一些环境污染危害的事例和数据灌输给学生,对学生来说是把知识装进了“容器”,要学习记住这些知识更是一种负担;我在组织环保教育中,让学生研究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小课题,如“废电池浸出液对生物的危害”等,有的学生选择了“废电池浸出液对泥鳅的危害”,他们把泥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加入浸出液,当他们观察到加入少量浸出液泥鳅燥动不安,加入高浓度浸出液泥鳅狂乱挣扎时,他们对泥鳅的最后命运会怎么样激起了强烈的探究兴趣。当他们观察到泥鳅的颜色由深黑色变成枯黄色,身体表面光滑的粘液全部退去时,直到奄奄一息时,他们感到象泥鳅这么生命力强的鱼类也会受到这么大的危害时,无不感到震惊。以致于他们非要把这个探究过程写成科技小论文,获得了当年省青少年环保探索活动优秀论文的三等奖。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完全是出于对问题本身强烈探究兴趣,并且这一问题对小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学生愿意也有能力承担起这一小课题的探究。

二、问题要体现现实性和真实性

对问题的要求仅仅具有趣味性还不够,还需要探究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问题的现实性是指有关自然科学的问题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设计的问题就要尽可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探究性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和引导学生重新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例如,学生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发现,当温度表刚拿出水面时,温度会下降,然后再上升,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作为教师要抓住学生发现的探究性的问题,我就以“温度下降的奥秘”为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反复实验、观察和分析,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终于发现了是附着在温度表下端的一滴小水珠蒸发吸收了热量,所以使温度不升反降。这是学生学习蒸发需要吸收热量后运用到实际探究中的具体表现。这样的问题的特点是学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碰到的确实需要解决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同时,由于教材总是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对于脱离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合理地舍弃。例如,在《杠杆》一课中,“火钳”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根据家乡实际情况,现实生活中已很难见到“火钳”踪迹,仅仅凭借图片而学生没有真实感知,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它改成学生常用的镊子或者“面包夹”等实物,让学生实践操作一下,观察“面包夹”或者“镊子”的结构,分析有没有省力,再实际检验一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然科学知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学科特点。

当然,现实性的问题并不一定都是真实性的问题。问题的真实性是指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要把握适当难度,让学生尽可能在现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进行探究。特别在课堂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必须有前面基础知识的铺垫。例如,在《杠杆》一课中学生发现了杠杆原理后,认识到榔头是一种省力杠杆。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老虎钳剪电线时很费力?提出了想要探究的新问题,老虎钳到底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呢?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去分析、去发现,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找到了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重物点,分析出老虎钳是省力的杠杆。同时他们实验分析出剪电线时很费力是因为电线比较硬的关系。

对于课外探究的问题,我们可以把难度适当提高一点,这样可以满足一部分智力水平比较好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降落伞的承重能力”,“紧贴在水底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水面下温度高还是沙土下温度高”、“蚯蚓爱吃什么”等,可以分小组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这样的问题因为实验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可以充分地反映出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当他们能验证自己的猜想时,一定要把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去投稿去发表。(当然,以上几篇小论文也确实发表或获得市一等奖)这样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树立起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自信心。构建这样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探究的过程建筑在对现实物体正确分析推理之上,使他们形成结构清楚、层次分明的知识获得过程和阶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问题的创造性与准确性相结合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在一定准确性基础上,更需要一定的创造性。问题的准确性有利于学生有目标地探索,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但是过于简单明确的问题反而会约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兼顾问题的创造性和准确性。 这样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运用不同方法解答的机会,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和创造空间,提高了问题的探究价值。同时学生探究获知结构更加合理,问题更容易转化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从提出研究的问题,到完成研究过程是一个整体,不仅需要学生思想活跃、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而且教师构建问题的策略必须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真实性和现实性、开放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使探究性学习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分析、推理、决策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我想对你说
我的好朋友
我的爸爸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校园的早晨
读《假文盲》有感
人学狗爬
童年趣事
自我画像
无字天书
放大镜与显微镜
小蚂蚁感动了我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我心中的老师
于洋: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关于当代社会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8)刑法论文(1)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6)刑法论文(1)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探讨(2)刑法论文(1)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7)刑法论文(1)
“民间”意义的生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采撷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2)刑法论文(1)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情感管理
犯罪过失若干问题的探讨(3)刑法论文(1)
由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 做好康复管理事业
从新的角度论犯罪客体(5)刑法论文(1)
《给予树》说课稿
《杨氏之子》 教材解读
《杨氏之子》教后反思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火烧云》教学方案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
《草船借箭》之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学设计示例一
《草原》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案例
《杨氏之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