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再论教育技术新视点——推动教育技术领域建设

再论教育技术新视点——推动教育技术领域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再论教育技术新视点——推动教育技术领域建设

"

【摘要】教育技术作为一个领域已经得到确认,但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还有待改善。教育技术迅速发展所产生的众多问题就像梦魇一样让人难以适应,这个领域需要新鲜的空气,从李龙教授得到启发,本文提出教育技术新视点。

【关键词】教育技术;新视点;领域;人才培养

引言

什么是教育技术领域?94教育技术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的领域则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2004年AECT协会又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做了界定,2005年也推出了长达几百页的新版本。随着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深化、扩展和不断反思,不同时期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就会不同,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界定也就不同。

国内急于了解教育技术概念的最新界定,初衷是为了让教育技术学理论建设找到更好地参照,这一举动让国内教育技术领域荡起了不少涟漪。李龙教授在《教育技术领域·学科·专业》一文中谈到“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体系”,目的是 “为我们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各项研究和实践提供共同的平台,也为我们与其它学科的交流奠定基础”,教育技术学学科归属与学科理论建设的急迫心情也该得到一些抚慰。教育技术作为一个领域已经得到确认,但作为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积极反思,沉着应对。

理论在于争鸣,抛砖在于引玉,下面我将简要列出自己的观点。

一、加强教育技术领域建设势在必行

教育技术是一个领域,改变以往教育技术学科归属、学科理论建设、专业实践等之怪现状,提出教育技术新视点,也就是要承认、而且是加强教育技术领域,而不是舍本逐末,急迫、浮躁地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2003年桑新民教授在电化教育研究第200期上公开发表文章《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号召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建设,是教育技术学科归属和理论建设争鸣的一个缩影。这次争鸣早已超越了过去“姓教”、“姓电”之论,起因是教育技术领域迅速扩展过程中出现了重大问题。

急于建成和完善学科,指导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和领域良性发展。这体现着教育技术工作者的责任心与紧迫感,令人崇敬。既然要成就教育技术学,则首先要有对技术的阐释,然后产生对教育技术的严格界定,再而形成教育技术学独特的技术学和方法论学科理论体系。无疑这是一条正确的学术研究道路,但也可能是条不归路。可幸的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渐渐明朗,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渐渐得到确认,这是我们领域专家和学者呕心沥血得来的成果。

教育技术学应该从实践中来,吸收和借鉴多个领域或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教育技术适用的领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增加会变得更加宽广,其中任一领域的深入或扩展都可能形成一门新专业。这两点让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处于飘摇不定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学科,难度何其之大,出师未捷,英雄泪满衣襟,其情可察。理论建设重在建设,完善需待时日。因此,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是加强领域建设,让领域的研究深入、扩展,让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得到检验、推广和完善,形成从实践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循环,在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工作中升华教育技术学。这就是本文提出的教育技术新视点。

在此用一段话来描述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形象:“长期以来的教育技术学研究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呢。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冷兵器时代,我们拿着刀和枪,杀上教育这块阵地,全身都沾满了鲜血,疲惫不堪,却发现胜利遥不可及。”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应该符合其领域特点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领域,领域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几乎渗透到传统教育学的每个层面,改变了整个教育的现状,那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学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教育技术学踏进了教育学或其它学科的领域吗?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畴和内容都显得过于宽泛,过于宽泛就如同没有,那教育技术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个问题实在荒谬,存在既是有价值,教育技术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点。英国教育技术研究者就试图用存在哲学来解释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这种特殊现象。学科总是不断在分化、交叉和融合,这是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这一规律,我们或许可以更加坦然,物化技术为教学带来优越的条件,带来学习革命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育不是单独一门学科的工作,教育应该是一个大的领域,教育技术则是这个大领域中的一个子领域。有学者预言,教育学改称为教育学门类,教育技术学也不再被称作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而是属于教育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并列。这样也许就回答了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问题。用新的理念来认识学习,系统的学习过程需要严格科学的设计,有效的学习需要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不可避免地综合应用理论和技术,教育技术学正是综合运用技术、方法论层次、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教育技术则正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如果我们完全理解了教育技术是一个领域,那么面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存在的难题时,也会坦然应对。

三、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应该符合领域发展需要

国外教育技术学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少见开办本科教学的院校,这符合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在美国,教育技术是作为一个领域不断得到扩充和发展的,谈到美国教育技术不得不谈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多数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心理学和教学论专家。有心理学、媒体传播、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提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那么教育技术是技术邪?是方法邪?是教育邪?殊途同归,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到视听传播,到教育技术,再到E-education,不管概念和形式如何变化,目的只是改善教育和学习,人才的培养也正是针对领域研究和发展的需要。教育技术领域的工作不是某一门学科就能完成的,而需要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走到一起才可能完成教育技术领域工作,使关于教育技术的研究深化并扩展。

国内则不同,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从学习心理学、教学论、技术学科和方法论在教育中的应用着手,重在打好基础;研究生层次的培养则重在具体领域的深化。教育技术专业建设正面临难题。教育技术工作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多数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贪大贪全,开设多门类课程,直接造成本科生知识博而不精的现状。人才培养与领域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产业、学校教育、领域研究相互脱离,毕业生难以找到适合所学专业的工作,严重影响学科的正常发展。当然,我们也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局面,多年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造就了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特有的人才优势。

教育技术领域是如此之大、如此之广,而且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如何让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符合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实际需要,顺应领域的发展趋势,取长补短?借鉴李龙教授的观点,出路便是争取教育技术学成为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并进一步细化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媒体制作、远程教学等多个二级学科,通过完善教育技术学科体系、培养多门类的专业人才、开办教育技术产业、整合人才和资源,形成产、学、研三结合的良好形势,发挥教育技术独有的魅力,为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作出新贡献。



四、对本文新视点的总结

第一,李教授提出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体系,用领域的定义体系来补充以往教育技术或教育技术学定义的不足,因为教育技术作为领域是较为成熟的,而作为学科则还有待完善。于是本文试图响应李教授这一提法,并进一步强调领域的重要性。正如前文所述,“我们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拿着刀和枪,杀上教育这块阵地,全身都沾满了鲜血,疲惫不堪,却发现胜利遥不可及。”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形式不容乐观,我们需要教育技术新视点。首先,要明确教育技术是一个领域,而且有这个领域独特的体系;然后,我们这个领域存在学科研究和理论建设任务,但重在总结领域实践的经验,为领域的深化和拓展提供理论支持;最后,要承认学科建设正处于教育技术领域迅速深化和扩展的时期,理论建设存在很大困难,新视点没产生,我们的实践也走进了令人困惑的境地。于是领域定义体系的出现,承认教育技术领域,也应该让建设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急迫心情得到宽慰了。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深化和拓展我们的领域,重视实践,并从实践中来升华我们的理论。

第二,李教授提出让教育技术学成为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本文的观点在于,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殊途同归,都在于优化教育、优化教学,如果教育技术学被限制于传统教育学领域内,那么它影响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教育技术领域的深化和拓展,教育技术对教学改革和教育革新的意义就不会得到公正的体现;承认教育技术领域的存在,也就应该承认传统教育学正接受着教育技术带来的改变,因此李教授预言,今后不再称教育技术学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而教育技术学是属于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这符合教育技术领域是教育大领域中的一个子领域的现实状况。

第三,李教授在专业建设部分提出了“领域树”的概念,也预言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分化。教育技术领域的工作不是某一门学科就能完成的,而需要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走到一起才可能完成教育技术领域的工作。教育技术学成为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之后,必然会适应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分化。改变目前“专业设置大而全”、“知识结构博而不精”的现状,只有通过学科分化。随着学科的分化,专业建设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多个二级学科专业都属于教育技术领域,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会不断吸纳这些专业培养的人才,更有利于形成产业、教学、研究良好互动的局面。

当然了,我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解读李教授的文章。2003年我写过一篇文章《从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技术学》,主要观点是“目前阶段,教师缺少的不是学科知识或信息技术,而是缺少了心理学及其他领域的某些知识;观念陈旧,始终是我们教育技术普及中最大的障碍,而这得我们改变视角。”。当时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象困难出露端倪,桑新民教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号召重视和加强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建设,教育技术领域是百家争鸣,文章的初衷是为教育技术领域吹吹新风。时至今日,本文推出教育技术新视点,同样是出于对教育技术领域前途充满信心,但同时对现阶段专业建设充满忧虑。

【参考文献】

[3]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电化教育研究,2005,(9):3-8.

[4] 傅钢善.教育技术发展轨迹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05,(9):22-26.

[6] 赵宏、杨开城、李秀兰.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基本框架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3,(4):30-33.

[8] 李龙.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中国教育技术(上):教育技术领域·学科·专业.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0-4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捉知了
人类的未来
粗心的小花猫
检查作业
我家的植物
美丽的玉鼎广场
我发明的机器人
我的奶奶
我和妈妈谈奥运
猫师傅和老虎徒弟
我的课余爱好
小乌龟
我终于“投降”了
钓鱼对抗赛
老鹰捉小鸡
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分析(1)论文
浅析电子商务对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的影响(1)论文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1)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
关于学数学课堂中的“双管齐下”
什么是美学(1)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奥尔夫教学法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详细内容(1)
中外票据保证制度比较研究(1)论文
浅谈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基础性地位的思考
财税司法权
走向“被看”的美学(1)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1)论文
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关于伦理学视阈下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公平
《酸的和甜的》教材简说
《酸的和甜的》教学建议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建议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风娃娃》教学实录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风娃娃》教学建议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4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片断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片断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材简说
《风娃娃》教材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