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运用心理学原理,优化中学生思想工作

运用心理学原理,优化中学生思想工作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运用心理学原理,优化中学生思想工作

" 当今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状态:人生态度积极,追求上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感情脆弱,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协调能力差;希望得到社会承认,依赖性强,竞争意识差。他们的这些特征不十分稳定和深刻,可塑性较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学德育工作者应依据中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原理,采取更加贴近中学生思想实际的教育引导方式,优化中学生思想工作。

一、引导认知,形成正确的判断

人的认知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加工而形成不同的认识。当今时代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潮纷至沓来,瞬息万变。对此,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中学生往往会作出不同的思考,形成各种不同的思想。有的人甚至会产生迷惘、困惑,思想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中学德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努力研究中学生心理过程,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征文、广播宣传、板报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园讨论,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统一认识,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科学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过去,中学生崇拜科学家、军人、人民警察,而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是“追星族”,他们十分羡慕歌星、影星、球星,而对科学巨星不屑一顾,有的人甚至认为“知识贬值”、“知识无用”了。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可以在校园内掀起“知识·能力·创造”、“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的大讨论。引导学生形成二十一世纪更需要知识,有知识才能转变为能力,才会有所创造的判断。对于倾向性的但又不便张扬的现象,如中学生“拍拖”,即谈恋爱,一要为学生保密,二要坚持双向交流,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关系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不妨采用“欲抑先扬"法,先承认爱情是美好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人间有了真爱,才处处充满生机。也不妨列举战火纷飞年代里革命者的爱情故事——为革命、为自由牺牲爱情。然后和他们一同预测、推想:早恋结果会怎样?——稚嫩的爱情再好也不过是个瞬间,再好也不过是条抛物线,既然是抛物线,有最高点,必然也会有最低点。明知道那一天会到来,又何苦为一个没有结局的梦而执著呢?通过引导,使早恋的同学真正认识到,在爱情的泥潭中挣扎就是沉沦,早日回到正确的思想轨道上来。

二、倾注爱心,培养积极情感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情感对主体有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为此,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自觉遵循上述规律,倾注爱心,培养并强化积极情感:少训斥惩罚,多激励表扬;少理性说教,多情感投入。“罗森塔尔”效应启示我们:教育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雕刻心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训斥、惩罚,常常会立竿见影。学生不听话时,往往一“骂”即静,一“训”就“乖”。频用此法,表面上制止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实质上会带给学生深深的伤害,甚至留下心理障碍。学生可以怕你,但不尊敬你,不信任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可见,不当的惩罚常常会伤害学生,使他们丧失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一些人甚至会变成“心理变态者”,青春和前程因此而葬送!相反,爱心——充满科学精神的伟大教育之爱,却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增强学生自信,激活其潜能,形成直接推动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这种爱直接表现在:对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真心诚意地关心,充分地尊重和信任,适时地表扬和鼓励,严格地要求,科学地管理……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困惑时一次悉心的开导,困难时一个小小的帮助,都会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情感共鸣,实现以情动情,情感互动。当然,德育工作者绝不能陶醉于此,而应进入学生的精神天地,因势利导,用自身的亲和力、真诚感引导学生情感方向,帮助他们抛弃消极情感,激发他们用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塑造人生。

三、激活动机,提升追求目标

弗洛伊德说过,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做事的动机之一是“渴望伟大”。渴望伟大是人的一种可贵的本能。人有了渴望伟大的冲动和激情,才有成为伟大的可能。中学德育工作者应积极保护学生“渴望伟大”的本能,善待“渴望伟大”的冲动,鼓舞学生也让自己生活在“渴望伟大”之中,保持火一样的激情,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渴望伟大”,是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潜意识。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发现、引导,使其上升为意识层面,努力打造学生刻苦、踏实、奉献的品质。要求他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扎扎实实地做起,夯实伟大的基石,激励他们拓展视野,拼搏进取,探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了某种需要,就会产生为实现需要而进行努力的行动。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在人的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德育工作者应多了解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善于激发需要动机,提升学生追求目标。当前,中学生的需要有健康需要、求知需要、求助需要、荣誉需要、文体娱乐需要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求知需要。因此,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要尽可能地帮助、激励,甚至和他们一同探讨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向好的同学看齐,打牢基础,争取不断进步。让成绩好、表现好的同学给他们树立榜样。指导他们自觉提升追求目标。如用“载人航天”精神鼓舞他们,让他们努力向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金怡镰、刘东生、王永志等人学习,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另外,中学生处在特定时期,经常会出现“成长的烦恼”,有“宣泄”的需要。对此,教师绝不能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态度。相反,应通过关爱、交流、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满足其合理需要,并注意把它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

四、砥砺意志,打造完美个性。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人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当今,中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决定他们在生活出现麻烦、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时,会产生困惑、迷惘、孤独、自卑等心理,有的人甚至有出走、自杀等极端表现。为此,中学德育工作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努力加强学生意志品质培养。

1、利用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认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如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栏等介绍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迹,开展“意志与智商哪个更重要”的主题辩论会,进行学生“意志品质自我测试”。“评比身边意志坚强者”等。引导学生形成“意志可以创造奇迹”的共识。

2、配合家庭,精心设计日常生活中的小难题,如自行车“悄然"没气;家长不准独自外出游玩……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磨练自己的意志,打造完美个性。

3、小范围开展系列“测试”,检验并综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用晚自习课“突然停电",课堂上老师陡然“晕倒”,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考试中无人监考或监考老师悄然“消失”.检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老师或某同学遭遇“坏人”,危急关头检查训练学生的果敢性;故意将考试题设计得偏、深、难,培养学生的耐挫性。

需要强调的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持之以恒地用先进的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学生,用模范事迹鼓舞学生,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其追求目标明确、具体,不断打造完美的

个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梦想
我家的小乌龟
小白兔
螃蟹跑了
巴西龟
可爱的小猪
小乌龟
小金鱼
母爱
可爱的小鸭子
大公鸡
可爱的小白兔
鹦鹉之死
可爱的小狗
小鱼和小河
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理论探析
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浅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反思与重构
大学外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教学方法的探析
基于表格法化简逻辑函数
数据加密技术与安全电子交易浅析
浅谈关于商学院专业课双语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
Delphi 中动态链接库(DLL)的建立和使用
探析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思路
浅析现行我国高校教师英语培训的实践与问题
浅析创设快乐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浅析改善实践教学 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
Linux—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
试论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试谈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学历教育课程设置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遗憾之处细思量──《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随笔
《鸟的天堂》教后记
想象,沐浴在“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教学后记
《火烧云》相关链接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务实的教学 适时的引领──《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及评析
抹浓自主学习的色彩──《鸟的天堂》教学片段及评析
有“疑”才会求“异”──教学感悟系列之《鸟的天堂》
“一击即中”的感觉真好──教学《鸟的天堂》一课一点谈
《鸟的天堂》教后感
《鸟的天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拉近与天堂的距离,用心去感受──《鸟的天堂》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