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2

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

"

【内容摘要】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学会“用大脑走路,用脚板思考。”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新课程目标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改革 师生关系 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是对新课程而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为什么说新课程在呼唤着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 新课程以发挥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已任,不单纯的传授知识。这是和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人的潜能需教师、学生共同去发现。潜能的发挥要教师引导,也要学生配合。所以,整个教育过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而不是照本宣科,强塞硬灌就可以完成的。由此,师和生都不能忽略其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方能完成新课程的任务。

第二, 新课程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并依据个性特点最大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既然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如不健全,这自然难以做到。可见,新课程不能离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教育的目标任务都不能完成,新课程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怎样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本人认为要切实做到四个转变:

1、变“单向型”为“双向型”。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单向型”。所谓“单向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需求使之然。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

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2、变“功利性”为“合作型”。

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为此,才能满足各种衡量教育质量的硬性指标。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所谓师生合作,即前之所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3、变“间离型”为“和谐型”。

“间离型”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不产生隔膜,间离?此外,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薄、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

师生主体论认为,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当然这都要以和谐为基础。前者是动态,后者是静态的。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

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4、变“主仆型”为“平等型”。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他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门锁了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为了帮助同学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们的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首先会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险性告诉他,再告诉他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我也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我们再试想一下,如果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忽视学生助人为乐这一美好动机,而一味指责他违反校规爬窗户这一行为,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总之,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

人类面向二十一世纪需要新型的课程教育!

教育走向二十一世纪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Road Safety(道路安全)
My dream(我的梦想)
My favorite food(我最喜欢的食物)
动物园的好处
Which Mode of Travel Do You like?(你喜欢哪种旅游方式)
介绍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杨利伟
汽车事故
我的人生计划
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
介绍航天英雄杨利伟
Travel(旅行)
天英语作文 春天来了-Spring is coming on
是否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
A special girl(特别的女孩)
跆拳道
建筑工地实习报告
长输管道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建筑公司项目部技术员工作总结
建筑新人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多年经验总结
建筑职称评定专业技术2012年度工作总结
建筑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工程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工程现场技术员工作总结
某单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年终总结
施工员个人工作总结
项目部施工员个人年终总结
公路工程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助理工程师申报技术总结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看电视》老师语录
《胖乎乎的小手》老师语录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看电视》随堂练习 提高篇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春天的故事》
《看电视》重点句品读
《看电视》作者简介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看电视》随堂练习 巩固篇
《看电视》重难点分析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