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7
建筑节能名字解释及计算参数
1.导热系数λ[W/(m•K)]:1m厚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K(1℃),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
2.计算导热系数λc[W/(m•K)]:正确设计、正常使用的围护结构,其中的材料处于正常含湿状况下的导热系数。
3.比热c[kJ/(kg•K)]:1kg物质,温度升高1K(1℃)所需吸收的热量。
4.导温系数a[㎡/h]:物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a值按下式计算:a=λ/c。式中,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c为比热,为容重。a值越大,温度变化的速度越快。
5.蓄热系数S[W/(㎡•K)]:当某一足够厚度单一材料层一侧受到谐波热作用时,表面温度将按同一周期波动。通过表面的热流波幅Aq与表面温度波幅Aθ的比值,叫做材料的蓄热系数,即S=Aq/Aθ。S值按下式计算:S=(2πΛc/T)开方。式中,T为热流波动周期。S值越大,材料的热稳定性越好。
6.表面换热系数αi或αe[W/(㎡•K)]及表面换热阻Ri或R6[㎡•K/W]:围护结构表面与附近空气之间的温差为1K(1℃),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转移的热量,称为表面换热系数。在内表面,常称内表面换热系数αi;在外表面,常称外表面换热系数αe表面换热系数的倒数称为表面换热阻。内表面换热阻Ri=1/αi;外表面换热阻Re=1/αe。
7.传热系数K,总传热系数Ko[W/(㎡•K)],及热阻R,总热阻Ro[㎡•K/W]: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差为1K(1℃),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的倒数,称为围护结构的热阻。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围护结构的总传热系数。总传热系数的倒数,称为围护结构的总热阻。
8.温度波幅At[℃]:当温度呈周期性波动时,温度最高值(或最低值)与平均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
9.热惰性指标D,无量纲:温度波在围护结构内部衰减快慢程度的指标。单一材料围护结构,D=Rs;多层材料围护结构,D=ΣRS。式中R为材料层热阻,S为材料蓄热系数。D值越大,温度波在其中衰减得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10.热稳定性: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本身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是影响热稳定性的主要指标。房间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室内外周期性热作用下,整个房间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房间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内外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
11.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房间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的比值。
12.综合温度tsa[℃]:为室外空气温度te与太阳辐射当量温度ρI/αe之和,即tsa=te+ρI/αe,式中ρ为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为太阳辐射强度,αe为外表面换热系数。
14.水蒸汽分压力P[Pa]:在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汽的部分压力。
15.饱和水蒸汽分压力户Psc[Pa]:空气中水蒸汽呈饱和状态时水蒸汽的部分压力。
16.空气相对温度φ[]:空气中水蒸汽分压力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分压力的百分比。
17.蒸汽渗透系数μ[g/(m•h•Pa):1m厚物体,两侧水蒸汽分压力差为1Pa,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
18.蒸汽渗透阻H[m•h•Pa/g]:1m厚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1g水蒸汽所需的水蒸汽分压力差。
19.露点温度td[℃]:空气中含湿量保持不变,降低其温度直至呈饱和状态而刚刚出现冷凝水时的温度。
20.结露:物体表面温度低于附近空气露点温度时表面出现冷凝水的现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 学做蛋炒饭
- 放风筝
- 不翼而飞
- 杨旭东是我的好朋友
- 今天我浇花
- 手拍核桃?
- 难忘的一天
- 看国际烟花晚会
- 童年趣事
- 第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
- 吹泡泡
- 我的小土豆
- 难忘的一件事
- 难忘的欢乐节
- 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刍论
- 试论我国海上承运人责任制度(1)论文
- 国际经济法的缘起及其效力(1)论文
- 海上承运人责任限制初探(1)论文
- 关于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办好开放教育
- 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保留的探析与限制(1)论文
- 联合国与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1)论文
- 地方历史文献存取、检索的趋势以及遇到的问题
- 关于领会课程标准 挖掘教学资源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 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立性(1)论文
- 国际法治理公共健康的理念与实践探讨(1)论文
- 关于网络共享平台的赣州高校园区教学资源整合的探讨
-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1)论文
- 关于高校数字图书馆英语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利用
- 关于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中法语教学研究
- 《呼风唤雨的世纪》难句解析
-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解释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反思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 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段及反思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心思想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反思
- 《呼风唤雨的世纪》近义词反义词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杂谈
- 《呼风唤雨的世纪》词语积累
- 《呼风唤雨的世纪》结构分析
- 抓住重点句,辐射全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