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 文章来自教育网

1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立足永川,服务重庆,面向全国,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总目标,充分利用地缘和学科优势,培养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能为区域社会经济、相关行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学生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

2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2.1建立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应用型环境专业本科人才目标的要求,精细设计、整合课程,构建了“过程分段、方向分流的平台+模块”的“3+1”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了融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确保实现培养应用型环境保护专门人才的目标。培养方案中,第

一、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但在第一学期就引入课程《环境学导论》,旨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目的,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第三学年进行方向分流,设置了“监测与评价”方向和“环境治理工程”方向。前两年主要是夯实学生的基础,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学年按专业和专业方向分流,注重因材施教和差异化培养,主要学习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第四学年则进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本方案中精简整合理论课程,增加了实践课程课时学分“,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35.5%、“环境治理工程”方向达34.4%;增大了选修课比例;设置了自主学习课程;建立了主辅修制,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必修和选修学分的同时,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考试,获得规定学分,可以颁发相应的辅修专业证书。首次将“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该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2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制定实施专业分流的培养方案,从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的、交叉的和独立的改革和重组,将实践教学与生产第一线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考核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安排实验课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活动、毕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鼓励学生参各种层次的科技竞赛活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应用的培养。

2.3强化通识性,突出专业性、注重实践性

2.3.1强化通识性

在一级学科和跨一级学科范围内设计基础课程,加大自然科学通识性课程的比例,使学生获得厚实的知识基础和自我扩展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科学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前沿的关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环境科学专业设置了17门专业基础课。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专业课讲求高效高质量,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增加信息量和课外阅读量,使学生在具备广博知识面的同时,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突出专业性、实用性 2.3.3注重实践性

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加大应用性课程比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教学比重,在强化基础实验教学的同时,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增强科技创新活动、专题研究与设计等环节的教学力度。加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课程实习、技能培训和案例教学等环节。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的、交叉的和独立的改革和重组,将实践教学与生产第一线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力争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3实施效果

我校从2003年开始实施新构建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新模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很受社会欢迎。学生先后有15个班集体受到了市、校级表彰,400余人次获校级奖励,500余人次获各类奖学金,培养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重庆市三好学生、重庆文理学院十佳青年等一批优秀学子。自2003年以来,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获准学生校级科研课题立项6项,涉及学生100余人次,在《洁净煤技术》、《工业用水与废水》、《工业安全与环保》、《化学工程师》、《应用化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有2人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比赛三等奖、2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比赛特等奖、2人重庆市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比赛二等奖、1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2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迎奥运“接力赛”
读《剥豆》有感
欢乐的大家庭
我的同桌
校园“醒”了
“小书迷”
爱哭的金格格
好朋友,背靠背了…
“爱因斯坦”
小能人“冰糕”
我身边有这样一位同学
文武双全的搞怪帅哥
“母老虎”同桌
我们班的“管家婆”——老班
我的好朋友
新时期红色影视的发展方向
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发展对策浅探(1)
分级制能拯救内地电影吗(1)
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1)
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关于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初步研究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1)
春风化细雨 朽木亦可雕
影视作品中的方言现象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1)
论电视剧的戏剧性(1)
映日“花儿”别样红
正确运用表扬减小分化
成人仪式:权威意识与东方主义的殊途同归(1)
让校园充满爱──《借生日》教学札记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雪孩子》时想到的
孩子们,课堂因你而美丽──反思《借生日》课堂教学环节
让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借生日》教学反思
《借生日》教学反思
评《借生日》
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实现自我建构──卢静《借生日》教学评
小礼物──《借生日》教学札记
《借生日》教学举例
《借生日》教学案例
《借生日》教学举例
《借生日》感触一二
《借生日》教学反思
新课堂的一片“绿洲”──《借生日》教学案例
让教育回归生活 让生活充满关爱──我教《借生日》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