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 幼儿教师 角色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期待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转变的同时,幼儿教师的角色也在思想观念领域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了转变。因此,新《纲要》迫切要求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改变传统的课程观,确立多元化的课程观,增强幼儿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也给幼儿教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和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儿童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新《纲要》迫切要求对幼儿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使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观,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课程。
幼儿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1.幼儿教师由权威者变为尊重幼儿、与幼儿互动的合作者
在旧有课程框架中,面对幼儿而言,教师是一切由他说了算的权威,幼儿的需要被人为地扼杀,幼儿感兴趣的没人指导,幼儿不感兴趣的却被强行灌输。在课程开发中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尊重幼儿学习需要,学什么,怎么学都可以由幼儿来决定。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分析、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并结合培养目标开发课程。过去幼儿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控制者和仲裁者,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但在课程开发中,课程的开放性使幼儿多渠道地获取知识,使幼儿教师说的话不再是权威,不一定具有说服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放弃居高临下的心态把自己和幼儿放在同一平面上,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共同合作。
2.幼儿教师必须建立多元的课程观
自20世纪中期泰勒提出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以来,课程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思潮以其多元性、开放性、多样性、差异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以及复杂性等,逐渐渗入到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在此背景下,一种多元的、大课程观逐渐取代了对课程的片面的、狭隘的理解。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仅是课程专家的专利,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特权,而是由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与儿童共同建构、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样的课程目标鼓励把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励幼儿的个性特点,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性。课程随着教师和儿童的互动交往过程而不断展开、调整,不断发现、探索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因而课程也是不断生成的,具有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教师集课程实施者与主动的课程开发者于一体
传统的课程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课程是由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学科专家等制定的,教学就是由教师把这些预先制定的课程付诸实施的过程。正因如此,课程运作中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师是主要的也是关键的课程实施者,但他对于教给学生什么,不应该教什么,应该在什么时候教,以什么方式来教等却没有任何发言权。“教师对知识的限定即是处理、准备‘药剂’,并按照‘处方’的剂量分配知识”。这种现状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而有部分内容留给了地方和学校来开发和实施。如此以来,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课程发挥作用的主体,这与其说是对教师权利的认定,还不如说是对教师相关职责的设定。"
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的转变
1.具有选择和生成课程及教育活动的本领
由于课程开发对幼儿教师来讲是一个新的领域,而要致力于这一活动,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显然目前幼儿教师中的大多数还没有承担这一任务的足够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具有选择和生成课程及教育活动的能力,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和生成课程及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的纲要和课程指南,一般而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应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那些主要由课程专家和有丰富经验教师们编制的材料上下工夫,通过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样,他们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快快乐乐地与幼儿打交道了。
2.教师与其他课程设计者一起分享课程决策的权力
《纲要》赋予教师更大的课程决策权。《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此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可见,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应履行的义务。事实上,教师比课程专家更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而且教师参与课程的研究与决策有利于教师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因而,有利于减少课程理念与实践的落差,提高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改造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
幼儿园虽然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和师资条件下,每个幼儿园、每个教师真正做到自主开发课程并不容易。‘社会各方面应该而且已经集中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许多教育资源;作为一个办学实体,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使之实实在在地为幼儿教育所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包粽子
- 学步桥
- 江南立交桥
- 放风筝
- 自己切菜
- 逛书城
- 小锡兵
- 看麦子
- 发考卷
- 放风筝
- 小乌龟
- 大白鹅
- 试航
- 日记一则
- 拾麦穗
- 论建筑工程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和管理
- 中国对外承包商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软实力”
-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立校”战略
- 浅析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 苹果亚马逊开打专利战 商业诉讼成企业竞争的手段
- 档案行政管理主体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目标成本管理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从自然竞争到战略竞争
- 关于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
- 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初步分析
- 强化医院成本管理 走内涵发展之路
- 浅议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动因
-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研究
- 责任品牌:企业竞争新要素
- 向香港企业学战略3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八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六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七
-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四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之一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三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五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五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二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之二
- 《“红领巾”真好》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八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一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