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沙尘暴产生因素与气候特性研讨
沙尘暴产生因素与气候特性研讨 沙尘暴产生因素与气候特性研讨 沙尘暴产生因素与气候特性研讨 文章来源教育网
哈尔滨市沙尘暴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1.1年代分布特征
通过对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次数进行年代统计,可得到以下规律(图
3)。
(2)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发生次数又有上升的趋势,但等级较一般,主要以扬沙、浮尘为主,出现增长的阶段(图
4)。不难看出,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的规律明显,年际间发生频数具体特征的变化,强与特强沙尘暴天气呈上升趋势,这与人口增长、不合理生产活动、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失衡,及全球背景下沙尘暴近十几年来,整个北方沙尘暴进入相对活跃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根据观测资料,哈尔滨市沙尘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沙尘暴活动最强的月份是在温度适中的3-4月。表2是1961-2010年间累年沙尘暴按月和季节统计结果,表明哈尔滨市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全年总数的85.07%,少数发生在秋季和冬季,极少数发生在夏季。 2空间分布规律
2.1区域分布特征 哈尔滨市中部城区从1961-2010年共发生沙尘暴335次,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6.7次,无沙尘暴的年份占13.3%;双城市从1961-2010年共发生沙尘暴270次,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5.4次,2000年后以扬沙、浮尘为主,其中2001年次数最多,达13次。
2.2降尘通量时空分布规律 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气象条件
1与大风日数的关系
大风是沙尘暴发生的动力条件,但往往沙尘暴发生的日数少于大风日数,因为除了受大风影响外,还受下垫面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讲,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图
7)。
对于沙尘暴起动风速的研究,最早拜格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起动风速与沙砾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表
3),这个结果经过了反复的实验和验证,然而,启动风速还和地表性质、沙子含水率、地表粗糙度等有关,如地表沙子含水,增加了沙子的粘滞性,这样要求沙子的起动风速值加大,鉴于此,在不同的地区,沙尘暴起动风速按照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哈尔滨市沙尘暴的监测情况可以看出,哈尔滨市沙尘暴的风速大于8m/s时,可出现沙尘暴天气。
2与风速、风向的关系
从风向、风速关系图(图
8)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在3-5月,风向为偏南风(S-WSW)条件时,沙尘暴发生次数占总次数的83.39%;西北风向(W-N)时,沙尘暴发生次数占总次数的11.86%;出现东风(NNE-SSE)时,出现沙尘暴的次数仅占4.75%。由此可见,在西南风条件下,沙尘暴出现的几率最大。 3与气温的关系
1961-1988年,哈尔滨市沙尘暴当日、前一日、次日平均气温曲线(图
9),绝大多数情况,沙尘暴当时平均气温高于前一日和次日的气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多发生沙尘暴,进一步说明了沙尘天气的发生与低层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和强对流有关。春、夏季节,地面受热增温快,容易产生空气层结不稳定,满足沙尘暴起沙的热力条件。春季出现气温回暖的突变情况,很容易诱发沙尘天气,因为春季增温后疏松的表层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并不表示,气温增高就会发生沙尘暴,气温对沙尘暴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是相对复杂的。
在年际变化或年代变化中,主要是通过调整大气环流减弱了风的作用(动力条件),从而间接地影响了沙尘天气的发生;季节变化中,主要是冬季(气温低)向春季(气温高)过渡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沙尘物源(物质条件);月际变化中,主要是3-8月份在降水量极小、地表覆盖状况差、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地面受热增温快,易满足空气层结不稳定(热力条件),这一结论在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了共识。
哈尔滨市沙尘暴与下垫面因子的关系
1与地貌的关系
广袤的高原、众多的沙漠沙地等地形地貌条件是沙尘暴区域分布特征的下垫面因子之一,为分析哈尔滨市沙尘暴与地貌的关系,根据研究区受影响的风向分别选择了西南向、西北向两条剖面线:A-B剖面,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哈尔滨市市区;C-B剖面,呼伦贝尔沙地-哈尔滨市市区。这两条剖面贯穿了哈尔滨市沙尘暴移动所经过的几乎全部地貌类型,并与哈尔滨市沙尘暴的移动路径相吻合,最大程度的反应了地貌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由剖面A-B(图
10)、C-B(图
1
1)可以看出,引起哈尔滨市沙尘暴的主要风向的地貌组合显然不同,西南向主要是以平原为主,无遮挡,地表起伏不大,沙源地主要有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拉林河流域的沙化地;西北风向地貌组合为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山地-松嫩平原,由于大兴安岭的阻挡,使得呼伦贝尔沙地很难进入哈尔滨市,只有近距离的嫩江流域的沙化地为沙尘天气提供物源。
综上所述,西南风为哈尔滨市沙尘暴的主导风向,沙尘暴发生次数占总次数较大比例的原因与地貌的组合存在密切的关系,沙源以远源为主;其次为西北向方向,以近距离沙源为主。
2与植被、土壤的关系
根据2009年7-8月的哈尔滨市实地调查数据,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黑龙江省《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补充规定》中土地利用标准,结合不同类型土壤的岩性、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度特征等因素,将哈尔滨市区、呼兰区、双城市划分一级土地利用类型9个。
哈尔滨市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旱地为主,其次为沙化地。旱地为人为的垦殖活动,其提供的悬移颗粒较多,而沙尘暴中悬移颗粒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和荒漠化的程度,因此,旱地为沙尘暴提供大量的粉尘沙源物质,而沙化地的颗粒较粗,其提供的粉尘相对旱田较少,发生跃移的可能性更大。
结论与讨论
(2)哈尔滨市沙尘暴天气条件特征明显。沙尘暴发生的日数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风向为偏南风(S-WSW)时,尘暴出现的几率最大,其次为西北风,东风最少。
(3)沙尘暴发生与地貌的关系组合密切。西南向主要是以平原为主,无遮挡,地表起伏不大,沙源地主要有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拉林河流域的沙化地;西北风向地貌组合为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山地、松嫩平原,由于大兴安岭的阻挡,使得远源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很难进入哈尔滨市,只有近距离的嫩江流域的沙化地为沙尘天气提供物源。
(4)哈尔滨市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其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察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观察豆子
- 养蚕
- 胜似亲人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可爱的小猫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黄山导游词
- 因为选择不同
- 我的蝈蝈将军
- 时间都去哪了
- 颐和园导游词
- 再逢中秋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