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汉斯哈克艺术创作的社会学理念研究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克开始关心文化政治议题后,这个议题就慢慢的把哈克引向另一种深度——历史性思考,历史性的艺术手法的解读也成为了哈克80年代的主导思想。哈克通过现有的社会政治现象透析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真相,不顾一切手段让这些已深埋的历史重新穿上当代艺术的外衣,得到另一种解读,他集中关注的历史性议题有对德国纳粹和法西斯意识形态的思考、美国里根时期和布什时期政府的疑问、法国种族主义问题的愤怒等等。
沃纳芬茨邀请了16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在格拉茨指定的公共场所上制作临时性的装置,而展览的名字就为《参考38/88》,由此可见展览主题必定与 1938年的“并吞”有关。1938年,希特勒带着大部队进入奥地利时受到了全城的热烈欢迎,“就连大学的校长都给希特勒发去热烈的贺电,而神父则用祷告的方式欢迎纳粹的到来,一般大学中法学院的法律教科书上出现了新的德国种族法律,在报纸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焚烧犹太教堂的事情‘,格拉茨,一个存在犹太圣殿挑衅的问题,现在已经明确地被人民的意志解决了’”③而在文化节上把这个历史性话题再次打开必定成为人们公开辩论的主题,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展览的启动可能会开启民众旧的创伤。芬茨把《参考38/88》展览的地址选在了纳粹曾经扮演显着角色的地方,如警察局总部,市中心,广场,这些地方曾是举行纳粹集会和希特勒青年团总部、主教宫殿的地方,只有奥地利铁路局拒绝艺术家使用火车站作为艺术作品的场地。在《参考38/88》展览的目录前言上,芬茨这样写道“: 这个展览挑战了艺术家面对历史,政治,社会,最后回归到知识产权的领土上的思考,展览的关注点被持续转移到了日常的人们的淡漠、无意识和倒退上”①
在该事件发生后,格拉茨的一位艺术家理查德?克里舍(RichardKriesche)呼吁在下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在废墟上用15分钟“默哀”来纪念“水晶之夜”事件,来自当地艺术机构和群众自发组织的人参加了这个活动并一起讨论了这个事件。在这次文化节的开幕上“,格拉茨市长和副省长都强调在历史上需要更多的教育,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历史教育上,他们指出,任何在公共场所的艺术展览,难免有政治内涵,但对绝大部分来说是有利的”①
哈克关注这些历史性问题,让它们重新穿上了当代艺术的外衣,得到了另一种解读。哈克除早期物理性装置作品外,中后期的作品都围绕着一个大的主题及社会性问题的深层剖析,这里包含了艺术制度、企业赞助、多元文化主义、公民的自主权、政府执行力、历史文化问题,而哈克的艺术手法正如社会学家那样对现象有着一针见血的批判和另一角度的解读,正如布尔迪厄评价哈克的作品那样:“汉斯?哈克的作品包含了对艺术界、对艺术作品的产生条件本身的批判性分析,将具有社会学性质的意见和思考完全融于艺术创作之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中美景
- 龟兔夺宝奇遇
- 夏
- 致贺之章的一封信
- 一次时空旅行
-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
- 一把小红伞
- 第一节课
- 捉迷藏
- 校园里的平安机器人
- 梦呓
- 制作沙包
- 骄兵必败
- 爱心被骗
- 我的前桌
- 浅论中、法服装职业教育之比较
- 试析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说写先行
- 浅谈职业教育改革之我见
- 试论当代职业教育课程话语中的校本课程开发
- 试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德育课学习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 试论走向教育公平的职业教育:问题与策略
- 关于职业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论析
-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 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析
- 试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讨
- 试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逆反心理的探讨
- 关于重庆三峡库区承接产业转移与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 浅析实施职业指导工程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 名人点评苏轼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 赤壁之谜
-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 苏轼生平
-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 苏轼《定风波》赏鉴
- 豪杰知多少──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议
- 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 《定风波》赏析
- 知识分子心灵挣扎的轨迹──从暴露美学重读苏词《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