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重庆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
摘 要:重庆是一个山城,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独特的山城风貌构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对当前风景区中的污染、破坏、衰竭及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后果做了分析,并提出保护对策。
关键词:重庆;风景名胜区;破坏;保护对策。
前 言:
重庆是我国第四个直辖市,辖区面积8.2万平方公里,海拔高程从151.05米到1973米。长江横贯市城,嘉陵江、渠江、涪江、基江、琼江纵横其间,全市由西北向东南分为低海拔为主的波状起伏区和高海拔为主的大起伏区三个层次。
一、重庆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优势
重庆以山水相依的局势造就了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加之三千年来人类活动留下的优秀遗产,形成了诸多风景名胜区,其特点和优势可概括为类型全,级别高,质量好,数量多。各具特色、自成体系。初步形成一个含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亚热带山城风景名胜区系列。其中不乏具有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如古钓鱼城遗址、大足石刻。重庆风景名胜区正以其质好量多,品种齐全的优势,与长江三峡风光一道,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观光,度假修养,探险猎奇,实习、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重庆风景名胜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1、自然灾害的破坏
自然灾害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对建筑物来说,日晒、雨淋、风吹、雷击等都会产生灾害性后果。对数木、植物来说,雨水过多会造成水土流失,毁坏群落结构;而雷击、雪压、病虫害、干旱等将造成林木和植物死亡;地震则危害更大,它可以将上万年的自然异景和人文奇观毁于一旦[2]。
2、人为因素的破坏
2.
1、部分景区的接待量超过最佳接待量。
景区的最佳接待量是和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相匹配的。几乎每年的五
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相当多的景区出现超过最佳接待量的100%甚至300%的局面[3]。
扩大了客流量,势必扩大旅游点和旅游范围;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增加;人流、车流增加导致城市膨胀;占用土地、耕地减少;与旅游相关建设所需生产资料增加;整个城市生态起了变化,环境质量必然受到冲击[4]。
2.
2、拍摄电影电视剧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
影视大腕在拍摄中对外景地自然环境的破坏频频见报。一些剧组非法搭建用于拍摄的人工景观,破坏了自然景观协调性,拍摄现场到处扔的是饭盒、塑料袋、酒瓶、雨衣等生活垃圾,更严重的是肆意践踏。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允许破坏。无论拍什么电影,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我们希望今后看到、听到更多的是影视和风景相互添彩,而不是更多的负面消息[3]。
2.
3、乱搭乱建,破坏景观
一些地方只注重眼前利益,把风景名胜区当作发展旅游经济的"摇钱树",大兴土木,乱搭乱建,使景区成为大型游乐场和"吃喝玩乐综合体",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受到严重损害。
2.
4、弄巧成拙,大煞风景
有的地方凭借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景区克隆仿古建筑或新开景点,修建亭台楼榭,建筑形式及其位置、体量处理不当,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2.
5、摆摊设点,秩序混乱
为了搞活经营,许多景区专门设置商业街市,摆设摊点,个体商贩流动叫卖,熙熙攘攘,秩序混乱。尤其是烹调烧烤,油烟缭绕,垃圾随地丢弃,污水乱泼,不仅影响景观,也污染环境。
2.
6、国民环境意识淡薄,旅游行为不文明,导致景区环境质量下降。
游客对于景区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游客进入景区后,对景区内土地的践踏,对树木及建设的触摸等,这些是对景区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影响;其次,大量的游客到达景区后,食、住、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以及当地居民为了接待游客而过度地消耗当地自然资源,这些是间接的破坏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景区的动植物正常生长有所影响。
三、重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对策
面对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劳动制度的改革,双休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想走进大自然,涌进风景名胜区,从而使风景容量不断增荷,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也日益显得重要。
1、对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要根据风景资源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等进行分级保护
2、科学地确定旅游景区的最佳容量,并严格控制旅游规模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指对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旅游者对游览景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动植物的破坏,故旅游环境容量即对动植物不产生永久性危害前提下的游客数量。而对一个拥有各项旅游设施的旅游区来讲,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游览点的容量,还要考虑整个旅游区的环境承受力。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可变因素,不同的技术、管理条件下,容量不同,有力的管理可扩大其环境容量。旅游容量的可变形,就要求当地主管部门定期监测评估,在旅游旺季严格控制游客数量[7]。
3、建立和完善景区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首先,健全环境法规。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各级政府进行环境保护的依据同时也是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法律依据。通过法律禁止那些对环境有破坏的行为发生。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规。
4、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相关培训;各大专院校重点加强对环保人才的培养;社区要开展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的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建议在中小学课本中加入相关环保护知识,对问题突出的旅游景区要进行详细讲解。
5、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应该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方式,逐步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增强旅游景区的环境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从中央到地方,加强行政监督。
参考文献: [2]付美云:试论我国风景资源的保护,湖南林专学报,19974:79-81。
[3]李君娜: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8卷,第3期,2006年9月。
[4]刘三长:浅谈自然风景区的环境保护,沿海环境,1999年第四期。
[5]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经济、环境与旅游业发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6]匡吉:保护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永恒主题,热点聚焦。
[7]何燕宁:对我国环境教育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环境教育,2006
(6
9):53。
8]魏小安: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359。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接到录取电话
- 小升初让我明白了“拼搏”的意思
- 《童年趣事》
- 我的妈妈
- 考上十一学校的一些体会
- 激烈竞争中胜出,我上了理工附
- 我考上重点中学的必杀招
- 仅用半年我就考出了优异成绩
- 兰
- 给爸爸的一封信
- 关于奥数,我的小升初工作报告
- 小升初就像韩国泡菜
- 我的成功来自三方的共同努力
- 《这就是我》
- 跳起来,是为了够得更高
- 计算机软件论文
-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 电子商务东山再起 网络重写六大行业规则(1)
- 浅谈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 小型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ASP
- 基于ASP.NET的Web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安全策略实践
- 使用indy的IdTcpServer,IdTcpclient传输文件
- 网络经济:告别烧钱时代(1)
- 对当代网络技术的理解
- 应用层网络中多约束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
- 多媒体技术在新装备教学中的应用(1)
- 中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实践问题探究
- 基于Windows CE.net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的研究
- 中文全文信息检索系统中索引项技术及分词系统的实现
- 《桂林山水》重点字词梳理
- 《桂林山水》文学常识
- 《桂林山水》教案讲义 感悟细节感悟美
- 《桂林山水》同题材作文训练
- 《桂林山水》重点与难点提示
- 《桂林山水》整体阅读感知
- 《桂林山水》重点问题探究
- 《桂林山水》同步作文审题指导
- 《桂林山水》同步作文思路点拨
- 《桂林山水》课后习题答案
- 《桂林山水》写作特点
- 《桂林山水》教案讲义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上流淌
- 《桂林山水》随堂练习
- 《桂林山水》老师语录
- 《桂林山水》重点语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