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31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报告
"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办学特色 研究报告
论文摘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湖南桃源县文昌中学(简称我校,下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五个阶段为工作流程,形成的“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实验中学,桃源县进修学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组建成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全校4000多名学生,近300名老师。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优势,需要共同的校园文化凝注人心、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现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多,针对中小学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共有文献17000多条,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只有86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的深层次研究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如何促进办学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课题的切入点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过程,以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突出特点和风格。我校办学特色的定位是:“德能双馨、和谐发展”。“德能双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学生道德品质好,文明程度高,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誉满三湘。“和谐发展”是指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3.探讨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4.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2.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4.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践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开展原三校校园文化调研,引发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查阅三校管理资料,调查走访三校的管理人员,对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
(2)开展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引导启发制度文化定位。先后与桃源县九溪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讨,到常德市几所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学习和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在全省名优校长论坛上,就“如何唤起老师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订、宣传、学习与实施,实现制度文化的引导、体验与认同。让师生参与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制度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景观彰显“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如富有“万众一心,扬帆远航”诗意的中心花坛,文化氛围浓郁的勤思园、笃行园、修身园,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谐,高低层次和谐,布局疏密得体的树木花草,整个校园显得优美和谐、生机盎然。
(2)校园宣传展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学校给每栋教学楼安装了一条精" 铜雕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型标语,每栋教学楼每层的楼道墙壁上均贴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楼道提示语。学校在办公楼前建立了极具艺术色彩的两块大理石墙,墙上雕刻了铜底大字的校训,即“基础扎实,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美术和书法作品用精美镜框固定在墙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简介和创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专业技能开展教师德能文化建设。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奖励与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外优质课观摩、参加校内外教学比武、承办教学研讨会、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德能双馨教师、教学骨干的奖励宣传等,营造重师德、重教学能力、重教风、重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德能双馨”成为教师的追求,成为我校的师风。
(2)加强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
首先,以规范引领学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规范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其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与训练。运用榜样激励,开展周送喜报、月评小明星、期末评“三好”、班风评比等活动。利用校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与训练。
再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还在各班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
(3)校园文学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指导学生走进名家,品味经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为阵地,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出版校园文化专刊,弘扬以四大主题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再次是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最后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
(4)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艺体特长班,组织音体美特长培训,实施了“8个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管乐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其次,将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将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八大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开发,编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大课间活动等传统活动。校艺术节,我们力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节目。大课间活动,每天35分钟,包括体操、武术、舞蹈等活动。
(5)家校协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每年对家长进行2次面授,创办2期家长学校简报,组织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家长完成2次面授作业。评出优秀家长、优秀教育理念。家长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写信等交流方式与教师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师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师生器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才能突出;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突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学生道德品质好,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优校长论坛在本校召开。学校的艺体特色突出,“8个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课间操”在全市推广应用。
3.探明了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基本过程。
(1)校园文化的形成机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
(2)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变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发,通过宣传、理论引导和外校经验启发,使新的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并被师生所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新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体验和成功实践的校内外正强化,实现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最后通过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4.探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制度文化建" 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校园文化是如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
(1)结构——功能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激励——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文化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同化——顺应机制。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校园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因为有些校园文化可直接纳入办学特色中,成为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办学特色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主动改变办学特色,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谓顺应。
(3)文化引领机制。人的行为是由观念引起的,观念决定一切。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形成相应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促进行为规范和学校个性的形成,最终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了发展性。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结论
1.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阶段。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推行“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文化引领机制。
5.“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实效性,明显促进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2]谢燕玫.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文军庆,王燕.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综述 [J].中国教育学刊,2007,
(4).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因为选择不同
- 胜似亲人
- 可爱的小猫
- 观察豆子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观察
- 我的蝈蝈将军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再逢中秋
- 颐和园导游词
- 黄山导游词
- 养蚕
- 时间都去哪了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 会议记录介绍
-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 民航会议议程
-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 会议记录的功能与误区
-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 会议记录范例
-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 会议管理制度
- 学术会议通知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