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职教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试论职教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8

试论职教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 目标 特点 操作课 课堂教学效果 专业课教师素质 设备条件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是普通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翻版,而应有自己的特色。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和重视职教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特点,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职教中有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它信息技术中的位置,恰恰体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因此重视和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对提高职业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增加职业学校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以下是本人对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认清目标及特点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及本专业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服务。这个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

(一)注重应用

这里的应用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应具有更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数据输入、信息处理和文字检索等);二是强调计算机教学联系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增强。我们可以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疑难以例子、练习来呈现,用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

(二)灵活机动

这是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是为了适应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如可以安排有教师指导的自学来补充或弥补因软件升级而没有及时安排的课程内容、流行的实用软件及专业范围内的一些计算机知识。另外基础教育的课程多和学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安排多样的方式补充教学。

(三)社会需要

所谓的社会需要,就是要求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要与就业相结合。在确定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时,除了根据知识单元和按层次选择外,还要特别强调社会需要,也就是目前社会各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时,作为老师,我们所教的知识也需要时时更新,以便于学生将来到社会去实践、工作时能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否则,学生走出校门,会因知识的落伍而影响就业。要避免这种情况,在确定教学内容前要做好调研[1]。

二、提高操作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操作熟练,需要教师花费一翻心血,寻找使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操作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为基础,并根据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实际情况而确定。目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适应目前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需要。另外,教学内容要层次分明,既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各层次间要紧凑协调,过渡自然,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眼、耳、口、手、脑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同教师思维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高质量地完成该节课的任务。

其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即通过教师认真预设教学,积极引导,不断辅导,落实到重在导思,导操作上,最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及不断的练习,能独立完成有关操作并享受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样一定能达到最佳效果。第二: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操作课是有趣、好玩的,但是要做到使自己的操作技能技巧达到熟练程度,能够运用自如,那就不是一件有趣、好玩、容易的事情了,学生常常因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欠缺,操作不够熟练,无法上升到更高层次或者无法进行创新,从而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现象。因此,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应注意激发兴趣。常言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旺,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第三:教法选择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可以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提倡的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都是适合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灵活组织运用[2]。

再者增加学生上机时间。计算机操作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练习时间,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三、提高教师素质

(一)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

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为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并将此项内容纳入“继续教育”中进行考核、认证。比如,将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并作为教师考核、晋级、聘任的条件之一。学校可组织计算机教师举办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激发计算机教师提高自身知识。

(二)各学科的教师要有紧迫感

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计算机技术介入教育教学过程,并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更新传统他教育观念,才不会被历史所淘汰。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加强学习,奋发进取,不断更新知识,改变知识结构,主动、认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并将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提高课堂效率。比如,我校积极建造多媒体教室,创造电化教学环境,鼓励老师自制课件,上电教课,听电教课,评电教课。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计算机教师要勇于承担各种任务

作为计算机科任教师,除了搞好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工作外,还应积极协助其它学科的老师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学校应把计算机教师的这部分了作纳入教师工作量进行考核,对计算机教师的各项劳动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计算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校的做法是以计算机科组为主导,分批培训老师,通过集体学习与相互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学校应尽量改善设备条件。

学校大量投入资金建设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尽量做到每生一机,便于学生练习。有条件的还应该为每个教研组配备若干台计算机,把适合于不同学科使用的一些软件装入相应机器,便于全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选用。

总之,有领导的重视加合理的方式方法一定会使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2]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学回了洗头
爸爸教我从实践中认知“嬗变”
耍猴
吸烟有害健康
春天
手与笔
电视机的奥秘
我的爸爸
有防震功能的高科技房子
晨雾
邛海
奥运会闭幕式
有趣的纸环
小白兔
心连心
试论让生活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试论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谈我国反垄断法对行业协会的规制(1)论文
社会法学研究应当吸取经济法学研究的教训(1)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浅论特许经营及其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1)论文
谈经济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1)论文
关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1)
浅析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论网络环境中知识产权法的法律效力(1)论文
关于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缺失
浅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真”━━“美”之本体观(1)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2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三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农业的变化真大》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日月潭》教学构想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
《黄山奇石》综合资料
《农业的变化真大》词语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片断
《活化石》教学设计1
《活化石》词语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一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