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基础教育理想
"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基础教育实际,论述了教育理想问题,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启发意义。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理想
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们就对什么是教育、如何实施教育、如何达到理想的教育和实现教育的理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说,人类的教育史是一部探索理想教育的追求史,是一部追求教育理想的探索史。
1翻开今天有关教育的文章和书籍,可将其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对过去教育的反思和总结;二是对现实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三是对未来教育的憧憬和向往。然而无论是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教育的论述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体现时代的特点。尽管从实际上来看,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对教育各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标准,但无不与其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同时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民族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这些无不说明教育及教育理想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世纪更替,不断推进的全球化历程正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全面和深刻的影响。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高涨。近几年听到的两种声音特别响,一是一边倒的对中国教育的大批判,社会已达成了与传统教育彻底决裂、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的共识;二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响亮口号。然而,杨振宁教授却说过,他很幸运地既学习了祖国传统教育中的“推演法”,又学到了美国的“归纳法”,两种方法使他获得了成功。全球化时代使中国教育面临战略选择,与国际教育接轨是我们必然的选择,然而接轨首先遇到拿什么去接和接什么轨的问题。譬如美国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而我国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的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怎样接轨?正如柳斌同志所说:“我看在人生观、价值观这个问题上,是无法接轨的”。
对中国今天的教育我们必须用与时俱进的精神确立时代发展观点,正确评估我国现实的教育,全面认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该向何处去的问题。固步自封固然要不得,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全球发展的趋势;但“全盘西化”同样是有害的。布什政府以唯一全票通过的法案即是以学习中国基础教育为主的教育法案。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新世纪之初审视我国的教育,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和历史观,不要因为没有大陆本土人获得“诺贝尔奖”而难以释怀,也不要因为常常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而一俊遮百丑,更不要因为外国人说“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的厚,你们的题目比我们的难,但你们必须买我们的货”而耿耿于怀。因没人获得诺贝尔奖而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或因常常获奥赛金牌而沾沾自喜都不利于我们对今天教育的深刻反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现实中国的教育即充满着矛盾:教育培养目标与对教育评估的严重脱节;教育的为社会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功能与现实生活中研究社会、研究学生不够的矛盾突出;基础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基础只重视分数和升学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社会用人制度中重文凭,重学历而轻能力的现象仍随处可见;教育领域中的反教育现象、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还没有完全根除,所有这些使人们对现实的教育和理想的教育产生了诸多疑问。"
今天的只是现实,理想永远高于现实。失去理想犹如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失去了航标一样是十分危险的。“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对教育及理想的思想须多些理性,少些浮躁,少些功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实施意见中指出,2000年以后,再用若干年时间,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则要求基础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最大的障碍不是资源问题,不是资金问题,甚至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十几亿人的素质问题。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管理目标,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近几年,在上述方面许多地方出现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只是我们必须明确学习借鉴别人的东西,如现成的教学模式、管理经验等,不如学习别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的精神和不断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精神。
盲人徒弟跟着师父学弹琴,徒弟由于失明而整天唉声叹气。师父临终前给了徒弟一张能使眼睛复明的药方,告诉他在弹断第1000根琴弦时,才能去拿药,徒弟不再哀叹,刻苦练琴。几十年过去了,他弹断了第1000根琴弦,拿出了药方,别人却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这时徒弟恍然大悟,明白了师父的用意,更加努力练琴,积极生活,终有所成。徒弟一改先前的消极情绪,而追求生活,是因为他心中有理想、有希望。现实永远是不理想的。
今天教育的现状同样使人不满意。然而我们找一百个理由埋怨只会使人消沉。我们要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和勇气,同时要敢于实践。教育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长跑,它需要耐心,需要韧劲,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正如《浮土德》话剧中主人翁浮士德所说:“要是有那么一刹那,对我说:停住吧,你是多么美好!那时也就敲响了我的丧钟。”满足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教育教学是永无止境的。确立目标是战胜空虚和无聊,击败寂寞和无力,找到希望的最好办法。制定目标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现实性,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让目标成为引导。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是塑造“人”的人,要深深懂得:我们肩负着双重塑造的任务:一方面是自我塑造,另一方面是塑造学生。自我塑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塑造学生,而在塑造学生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完美自我塑造。要学会超越现实,充实希望,因为希望能产生动力,引起行动,这是我们取得成就所必须的。中国二十世纪百年的历史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虽然我国的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但在穷国办大教育的模式上进行了尝试,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尽管目前尚不完善,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行动,一定会有所改变,有所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洗书包
- 遗憾
- 我们都是“家用电器”
- 我们的校运会
- 蜜蜂飞进了教室
- 国庆游记
- 学咏春拳
- 捉迷藏
- 喷泉
- 骄傲的小白兔
- 快乐的校园生活
- 我的小弟弟
- 去秋游的一天
- 好吃的西红柿
- 事在人为
- 外事翻译的政治性和时代性
- 高中化学新课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探索与实践(一)
- 中餐菜单的英译翻译策略
- 对翻译中几个标准的认识
-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重构策略
- 浅谈人民调解向企业延伸的意义(1)
- “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 中国财政改革中几个全局性问题的思考
- 财政政策目标重新定位及其改革思路
- 在《实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一)
- 财政透明度研究述评
- 政府收入回归财政问题初探
- 英文商标汉译的原则及方法
- 外事翻译的特点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一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三
- 《画杨桃》课堂简评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画杨桃》综合资料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二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
-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三
- 《火烧云》教学设计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翠鸟》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