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视小学数学学习新方式— —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视小学数学学习新方式— —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视小学数学学习新方式— —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数学教育也正进行着一场重大变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再如学完了“圆柱的表面积”后,出示:有一张长方形铁皮,长16.56厘米。如下图剪下阴影制成圆柱体,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观察探究,便能想到:一个底圆的直径加上它自身的周长便等于这张长方形的长,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再如:大连动物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许多事实证明: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我们教师还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心愿
成长中的一件事
护蛋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学会了学英语
放生
误会
摘橘子
粘贴画
我的游戏机
别逞能了,爸爸!
老鼠风波
一件后悔的事
人鸡大战
“击杯传花”添欢乐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简析“校训”源流考辨
关于大学生协作学习问题分析及其策略制定
关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保险人才培养的探析
试论四级后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英语教学现状呼吁“中国英语”进校园
关于新制度主义视域中高等教育趋同化机制探究
关于高职实施机电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试析“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关于大学英语分级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教学魅力研究
关于“四创”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关系研究
关于英国三明治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举措分析
关于科学处理学科建设与高校发展关系的辩证思考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新课程中“三性”的体现──《比尾巴》教学札记
利用情境,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比尾巴》教学后记
《比尾巴》教学反思
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比尾巴》课例研讨
《比尾巴》教学案例
《比尾巴》教学案例
《比尾巴》教学案例
《比尾巴》教学后记
动态生成、激活思维──《比尾巴》教学后记
创设情境 以读为本──《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评论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