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
" 论文摘要:《英语课程标准(1—6年级)》中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尤其注重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试对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氛围环境、师生关系、主体地位等方面作阐述,以此来尝试新课程的英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小学 英语 人文性
前言
小学英语新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与可塑性。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缺少一定的自然语言环境,并且跟母语教学相冲突。对此,我们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入手,努力树立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以个体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提高英语素养。
1.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教学活动体现英语化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英语进行组织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笔者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Sit down,please.”“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碰到学生迟到、进办公室,都会主动运用英语与老师对话:S:Excuse me,May I come in? T:Come in.S:I am sorry!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培养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上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表情化、动作化。通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演示说明教学内容,即以姿势说话。如教Listen,我们不妨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时做倾听动作,反复几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学生便心领神会。同样,以双臂合拢轻轻向上抬起,学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齐读,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学生听说英语的练习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后,教师应从语言发展的本身需要出发,以人文关怀的角度,大范围、多层次地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为此,每天上学、放学进出校门时,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以英语进行问候。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学生,我总会打招呼:“Hi!”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2.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合作体现英语化
和谐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如教学happy birthday to you!时,笔者就了解到当天正有学生生日,便走进课堂边唱歌边为学生的生日祝福,让学生深深感到来自老师的关切之情,与之产生感情共鸣,随即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让学生懂得要学会为别人祝福,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亲人、好友。同时进行了birthday cake、birthday candle、birthday noodle等单词的教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至于碰到一些节日,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祝福一番。一天走进教室,欣闻学生为我唱起了生日歌,真的为之感动,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师生情感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 "
课堂上构建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注重个体的人文发展,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作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
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个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必要的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有位老师在执教“Ask the way”一内容时,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4.结语
英语教学的开展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出发,适时适度地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策略,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寓教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弟弟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酸甜苦辣老爸
- 老妈是侦探
- 好友王心怡
- 我的狡猾老妈
- 我的朋友
- 神奇的书
- 刚哥哥
- 幻想之行第六章魔法的激战
- 我亲爱的表弟啊
- 诗人和美女
- 嚣张的组长下岗了
- 幻想之行第七章第二个言灵
- “皮球”
- 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 关于扬琴演奏的“三个必需”
- 论心理技能训练对歌唱音色的作用
-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 浅谈二胡音色的表现力
- 谈影响钢琴音色主要因素的解决技巧
- 扬琴演奏中的音色表现与分析
- 谈高校扬琴专业教学中的音乐修养训练
-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 论圆号的音色
- 数学“说、讲、评”课的实践与分析
-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 读《琵琶行》——悟琵琶术
- 视唱练耳与扬琴演奏
- 小学语文备课技巧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 “令”与“为”之别:《廉颇蔺相如列传》探疑
- 《离骚》教学设计3
-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 《社戏》教案设计
- 对庄子《逍遥游》的另一种解读
-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 《离骚》教学设计2
-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 《社戏》教案设计
- 《离骚》教学设计1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学设计1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