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1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
摘 要: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不断实现新的价值、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的创造活动史。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气氛法、激发兴趣法、引导质疑法、鼓励求异法、诱导想象法、归类比较法、举一反三法、实践活动法等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新 创造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
为了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竞争的挑战,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这里,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概括介绍一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方法。
创设气氛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思维的情境和氛围。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为友,引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在教学《打猎》一课时,有的同学对故事中的我提出了意见:“‘闪到背后’躲着,好象不是来‘打猎’的,是‘看打猎’的,真没劲!”作为教师没有怪他“节外生枝”,而是因势利导:“那你说故事该怎样呢!”学生说:“让‘我’先打第一枪,没打准……”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不迷信课本,表扬了他的创造思维活动,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兴趣法。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思维素质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工作。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如在教学《捞水牛》一课时,教师抓住“船装泥沙”,“绳拴铁牛”,“铲去泥沙”,“铁牛拔出”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看打捞过程,想打捞的原理,体会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拖船捞牛”的创造性思维,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兴趣。
引导质疑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又如教学《草地夜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总结课文时探析:文章开篇写“路”,落笔写“路”,有什么意义?从而明确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文章的“首尾相应,文章贯通”的特点。
鼓励求异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教师抓住“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这句话,让学生多方面领会他表达的意思。有的同学说,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疼老妈妈,不让老妈妈远送了;有的同学说,这句话表明老妈妈已经送了好长一段路;有的同学说,这说明老妈妈对志愿军依依惜别。还有一个同学提出,这句话在“停住”前面如果加个“请”字,不是显得尊敬和有礼貌吗?这样,既激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
诱导想象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拓展学生广阔的思路。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提出“小羊如果不用讲道理的方法,你能替它想出别的办法吗?”学生争先发言,想出了许多对付恶狼的办法,构成了新的童话故事。又如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嘱咐三个小战士“一定要走出草地……”一段话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老班长下面还可能讲一些什么?这样,引起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归类比较法。比较能帮助我们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启迪思维,深化理解,不失为培养创造思维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总结出了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语言比较、结构比较、写法比较等方法。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等故事,用“救狼”、“救毒蛇”的不幸后果与课文中“不救狼”、“收拾狼”相比较,进一步认识了“对害人的东西不能怜悯,而要痛歼”的道理。
举一反三法。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循理推论,以便开发智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素质。如在教学识字时,教师结合实例介绍了会意字和一些偏旁部首表义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动用规律识记生字。又如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些分段方法后,教师有意识地集零为整,向学生介绍了“按时序分”、“按地序分”、“按事序分”、“按事物性质类别分”等规律,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练习运用,大大提高了预习水平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结合语文定期展实践活动,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乌鸦喝水》等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各种证明水的浮力实验,向水里放石子木版、乒乓球肥皂盒等,让他们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笔记录,他们兴趣很浓,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总体上说,教师的思维培养方法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中得来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培养方法和教学方式,但无论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恩师
- 一个让我尊敬的人
- 我的捣蛋妹妹
- 难忘的人
- 我的两面班主任
- 感谢妈妈
- 我和我的朋友
- 昆虫一家
- 我和晶晶
- 难忘的她
- 我的老师
- 老师我忘不了您
- 我是姐姐的守护神
- 我的同学
- 我的可爱脾气
- 浅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的构建(1)论文
- 论山西省现代交通物流发展的实践与探索(1)论文
-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
- 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1)论文
- 关于西安市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探析(1)论文
- 南师大博导支招物权法
- 浅谈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思考
-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 浅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案件的几个问题
- 论武汉青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1)论文
-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化问题探析(1)论文
- 论循环经济与山西发展(1)论文
- 化隆县县域经济发展策略(1)论文
- 论我国民法的发展历程
-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 感悟写法——《窃读记》教学案例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 “闲书”不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
-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 品味窃读的滋味——《窃读记》教学案例
- 书画合一,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泊船瓜洲》教学片断
- 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片断与反思
-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七
-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八
- 紧扣“魂”字层层推进──《梅花魂》教例片断
-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六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 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 联系比较学课文感悟体会促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片段及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