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2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创新思维

论文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

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句子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小学语文改革教学模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渴望
爱的乞丐
清风
失败
环保诗歌
飞越天际的微笑
如果……微笑
给我……
美丽的梦
当,樱花飞舞的时候……
秋水
奥运之梦
献给我的老师
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问题相关研究
审计意见与债务期限约束
政府债务审计的几点思考
从民生的视角看《审计法实施条例》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浅析
公务员绩效考核论文(1)
如何使投资审计充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动态表分区技术在网络安全审计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预警系统
地方政府审计职能软化问题研究
浅议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五
改写《乌鸦喝水》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二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主角——《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及评析
随课文识字——以《乌鸦喝水》的字词教学为例
《荷叶圆圆》教学导入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七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乌鸦喝水》教学个案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理解
初读 品读 美读──《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六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