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现实情境 生活体验 德育创新

现实情境 生活体验 德育创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现实情境 生活体验 德育创新

"

(一)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常看到这些德育现象:老师不厌其烦地找学生谈心,道理、事实罗列了很多。学生当面听着,实际效果却甚微;学生政治答卷上洋洋洒洒,人生道理清清楚楚,自己的言行却北道而驰,判若两人;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如参加革命纪念馆等,学生一路谈笑风生,视为春游、休闲。透过现象,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学校的德育活动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谈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有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由这段话,我们可以反思前面种种德育现象:老师找学生谈心,如果不断强化、强调自己的思想、观点,远离学生的内心需求与切身体验,这种对话就是“伪”对话;如果人生道理是学生作为标答背下来、写下来,而没有内化为学生个人习惯与追求,就难免会出现言行不一;如果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一成不变,一味强调教育性,忽略学生的兴趣及对现实情境的感受,那么走过场就会成为必然。看来,德育应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否则就很难为学生的发展真正发挥作用。德育创新有很多途径,其中一种即是: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从而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

(二)步骤

第一步即搜集、整理种种生活资源,让它们为“设定情境”服务。

生活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会滋养人的内心,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对自然的关注与思考。可以说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类就是自然界的产儿。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生活中种种的人和事。人是社会化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劳动、学习、生活都具有社会化的特点。学生虽然人在校园,但同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密切的关联。社会资源就在学生的生活中。因为要为学生设定现实情境,激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选择生活资源时,应考虑:①贴近学生。这些生活资源学生能耳闻目睹,近距离去观察、感受;②角度新颖。这里的新并不意味着标新立异而是选择新颖的角度,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③易于操作。学生都能迈进所设定的情境,都能不同程度地激发、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不会有畏难情绪。比如:在自然资源中,选择“看一棵树”。在社会资源中,选择“与一个自己亲近的人聊天”。“树”与“亲近的人”即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距离很近。有没有新意呢?学生一般视为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但加入观察、加入引导,学生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这是对他们有益的体验。“易操作”在这里,也显而易见。“树”与“亲近的人”,学生都会毫不费力地去接近、接感受,没有心理障碍和过大的难度。

第二步,精心设计活动程序,使“生活资源”演化为“设定的情境”。

生活程序有逐层递进型。“树”,到处都有。选择校园里的一棵树,大家可以方便地观察。怎样让这个生活资源变为教师设定的现实情境,从而汲取学生的切身体验,进行有效地德育渗透呢?一步步来,灵活设计活动程序,首先,自选角度,自由观察,将所得记录下来,在作业反馈中,可见大多数同学反映平淡,没有什么发现。少数同学独具慧眼,喜于观察。比如:他们在秋叶的飘落中感到时光的易逝,在秋叶的金黄色中感到历经风雨后的成熟。第二步:师生进行交流。在比较中,喜于观察的同学得到大家的肯定、好评。老师点拨、引导,明确观察时要用心、用情,选择不同的角度,融入自己对树、对人生、对社会的联想、思考。第三:再去观察树。强调选择恰当的角度。这一次,同学们有了不少新的收获。比如:有同学从远、近、高、低不同角度观察树,发现树呈现了不同姿态的美;有的同学观察风中、雨中、阳光中、大雾中的树,发现树有不同的“表情”,树真的有生命;有的同学写同学间对树的争议,比较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带来不同的审判眼光。第四步:拓展思考:从不断观察树,你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有的说:生活中真的有很美的东西,它需要我们发现;有的说:根深才能叶茂,我感到了绿叶对根的情谊;有的同学说:树就像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等。活动程序为逐层递进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学生逐渐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这种程序适用于所选的生活资源内涵深沉,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去感受、习得。

活动程序可以是并列展开式。

“与亲近的人聊天”。需要同学选择一个亲近的人,自己确定话题,展开聊天,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按谈话对象的类别,将同学分成某干小组。如:和朋友聊、和家人聊、和一个特定情境中亲近的人聊,同学分成若干组。也可以按聊社会人生的思考等等。这样分组的好处是:相同话题拉近了同学间的心理距离,大家在小组内可以同中见异,或异中见同。事实证明,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很强。他们发现自己被受包裹着,自己亲近的人给予自己的帮助那么多,亲情、友情、社会、人生,都那么令人留恋,那么美好;同时,他们也对社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等进一步讨论、交流,彼此沟通,彼此释放自己的热情、活动。并列展开式,形成小组间的竞赛,成果丰富多彩。活动程序为并列式,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一特点及发展需求而设计,这种程序适用于所选的生活资源内涵丰富、广博,不同的学生在选择观察角度会有明显的差异。并列展开式,尊重学生独立发展的空间,加强小组内同学的团结协作,同学间因为有共同语言,

第三步:直接设定现实情境,激发学生装的切身体验

有的时候,生活资源与直接设定现实情境没有界限。这种情况较多见于利用生活资源组织某次德育活动。利用生活资源,意味着已经搜集、整理了生活资源,具有贴近学生、角度新颖、易于操作的特点。比如:围绕庆祝祖国生日这一主题,开展巨幅集体绘画比赛活动。在同学们心里,对祖国的爱是深埋心中的。我们需要有效地激发这种感情,强化这种感情。巨幅集体绘画,意味着面向校园广泛的学生群体,设置一个现实情境,汲取学生的切身体验;意味着集体参与,相互协作;意味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撞击学生的情感与心灵。在这里,调动生活资源,即直接将其排列组合为所需要的现实情境。同学们身在其中,富教于乐。

(三)结语

生活的处延等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处延,等于德育的外延。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教育工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组织,将种种生活资源去粗存细,去伪存真,提升为设定现实情境的组织材料。学生在鲜活的生活素材中,在具体可感、形式多彩的现实情境中,调动自己的切身体验,投入地去看一次、谈一次、想一次、做一次、笑一次等等,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切实丰富自己的情感与心灵。我们期待着德育创新的天地早日走近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的世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红代表什么
老樟树
花园里的花
春天
我敬佩的谭老师
摘枇杷
秋游
我们的校园
爱,从献血开始
争吵
小狐狸卖口罩
制作新年贺卡
运动会
故乡的桥
难忘的攀岩
理论学习:论高师实践教学的潜课程
简析学生厌学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
试析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试析和谐视野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质量的策略研究
试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试论校训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试析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思维起点与战略把握
简论CBE模式的高职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试析对高职院校内部问责体系建设的思考
试析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力提升策略
试析高职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
试析高职护生儿科护理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生命的追问  人性的反思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