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班级管理衔接初探

班级管理衔接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31

班级管理衔接初探

" 新学年开始后,许多班主任老师接手新的班级,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适应新的学校和班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高一的班级管理中进行了衔接管理尝试,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发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了基础。

一、班级管理衔接构想提出的依据

我们之所以提出班级管理衔接的构想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选择新校是教育模式决定的。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绝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非一贯制的教育模式。每一个学段结束后,学生要升学和择校,大量的学生到新的学校学习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些学生在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往往感到不适应。如与初中相比,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学习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不仅学习的内容加深,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等都要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是班主任老师首先必须做好的工作。

2.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而随着知识更新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必须借助于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学校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3.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青少年面临着更多的心理烦恼、困惑和问题。有的研究指出,这一阶段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远比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都要多。为及时处理好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防止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也要求必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4.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现象。学生到新的学校学习后往往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对这些不适应,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会发展成为学校适应不良,出现心理障碍。我们在高一新生入校一个月后曾经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学生想家的人数特别多,主要原因是感到不能适应学校的紧张生活。在以后的跟踪调查中发现,最初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学生不少出现了放弃学习、逃学、降低目标、对自己提出较低的要求,依赖于别人的帮助或干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学校适应不良问题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障碍,这种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学生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及生理功能障碍等多种心理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还会发展成为神经症,这些问题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和适应社会。因此,在新生入校之时就应该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校的学习和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起始年级入手,借助于班级管理衔接的实施,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了基础。

二、班级管理衔接的基本内容

学生入校后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已有的心理结构和全新的信息输入不相符合,以致产生不平衡的缘故。解决学生入校时的不适应问题,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环境的变化;另一种是改变心理结构,使之能对新经验起到同化作用,即适应。前一种办法,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难实现,我们不可能保证学习环境、教师、教材等方面的不变化。因此,主要是通过后一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应该说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出现不平衡、不适应是难免的,有时还是必要的。许多研究证实,当一件事情和原有的心理结构完全符合或毫无相联时往往引不起人的兴奋和注意,因而也就不能促进学习。最好是使两者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当既有一致的又有不一致的因素时,才能激起人的好奇心和克服不一致的努力,而去建立新的平衡,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因此应使高中学生感到不同于小学和初中,但又有连续感,而不觉得难以适应,从而较顺利地、不断地从不平衡向平衡过渡,从不适应向适应过渡。在具体工作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生活环境的衔接教育。学生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不同于初中的是高中学生大部分要住校,因此他们首先面临着如何自己照顾自己,解决最基本的吃住等生活问题。只有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适应学校生活奠定基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学校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不能适应学校的住校生活引起的。因此,在新生入校后要及时解决他们的住宿场所、条件,同时还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吃、住、学习的场所和行进路线,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学校发展历史的衔接教育。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有值得自豪的方面。学生在初中的三年学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原来的学校,在对新校的情况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心理上就难以接受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让学生了解本校的发展历史、学校的特点以及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新的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觉地接受和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3.教育方法上的衔接。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而高中阶段的管理又不同于初中。在初中阶段,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内容较多,对学生的管理主要还是一个半扶半放的管理形式。高中阶段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接触这样的管理要求,学生可能有些不适应。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在学生一入校就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全新管理模式,要做好初中与高中管理方式的衔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了解和掌握初中的学校和班级管理方式,可以请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介绍他们在初中阶段的管理方式,也可以有重点地走访部分学生的初中班主任,了解其班级管理的措施,这样可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与初中的管理模式相衔接,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4.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衔接。高中的学习无论是在课程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深度以及学习方法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不同。任课教师的组成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原有课程、教师的要求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知模式,让他们一下子接受新的教师和课程往往存在着困难,这时,班主任老师要及时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给学生介绍高中课程的特点、要求及学习安排,同时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提供机会,让学生尽快了解任课教师的特点、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授课方式,把新的认知内容纳入到已有的认知模式中,建立新的认知模式,这将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5.心理发展上的衔接。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部分升入高中的学生还是处在青春发育期。虽然到了高中以后,学校的要求与初中阶段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到了高中心理就会有一个很快的发展,不能认为学生的心理就成熟起来。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还是在日常的交往中,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把握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针对这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措施,保证学生心理发展的健康和连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无论是对班级的班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还是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老师应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无题
我的同学“好梦”
《哈利.波特》读后记
可爱迷人的环保乐园
小土猫
伟大的建设者
天上不会掉馅饼―――读《高贵的施舍》有感
给市长的一封信
美丽的果园
武汉的变化
我来到D9星球
眼睛的自述
我的实验成功了
《井底之蛙》续写
鲫鱼“黑黑”
浅论高速铁路与可持续发展(1)论文
浅析高速公路水泥砼路面平整度的施工控制(1)论文
浅谈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1)论文
浅论加强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现实意义(1)论文
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论文
谈某公路改建工程中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1)论文
谈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管理(1)论文
浅析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1)论文
关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1)论文
浅析高速公路隧道火灾及其应急措施(1)论文
浅论加强公路经营企业法制建设(1)论文
探析高速公路工程中改性沥青的应用(1)论文
浅论我国公路施工的管理(1)论文
谈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有关问题(1)论文
探析公路经营企业管理政府还贷公路的融资问题(1)论文
《我的母亲》结构分析
《我的母亲》主题思想
《我的母亲》知识延伸
文学常识
《我的母亲》中心思想
《我的母亲》写作背景
《我的母亲》全析
《我的母亲》拓展学习
《我的母亲》难句解析
《我的母亲》学法指导
《我的母亲》类文阅读
《我的母亲》评点
《我的母亲》重难点讲解
《我的母亲》主旨
《我的母亲》词义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