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双语学习谈幼稚园教英语的问题

从双语学习谈幼稚园教英语的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03

从双语学习谈幼稚园教英语的问题

" 最近台湾教育部门重申禁止全时制的幼儿英语课程,使学龄前是否需要学习英语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者对幼稚园教授英语持有相当保留的态度,但是这些反对的声音似乎无法说服家长,各式各样的幼儿美语课程不断增加,成为所谓挡不住的潮流。

平心而论,目前社会大众对儿童学习语言有太多幻想与不实际的期望,加上传播媒体偶尔介绍少数的成功个案,使得许多家长赶紧将孩子送进儿童美语班。另一方面,学者对幼儿学美语的负面评价大都与教学执行面有关,如国内没有使用英语的环境、外籍英语教师缺少幼教专业训练、过度重视英语会带来中英文化失衡等问题。这些批评反而使不少人认为只要找到好的学校,一切OK,更有人认为教育部应该要去提升幼稚园英语教育的品质,而不是禁止。由此看来我们目前最需要厘清的是:如果有一所具备各种幼教专业条件的幼儿美语学校,它能够带给我们甚么?这里我们试著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去讨论。

一、英语能力与学习起点

国内的家长让小孩在小学前开始学英语的唯一目的是想尽早把英语基础打好,以便未来在升学及就业有更大的竞争力;政府的「挑战2008」把提升英语能力列为重点,而不少企业界领袖也在不同的场合指出国民的英语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但是当我们从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表现来看,英语能力达到参与国际事务的学生,并不是都在学龄前起步。

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学者Jim Cummins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分为两类:基础人际互动沟通(BISC- 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与认知及学科语言能力(CALP- Cognitive-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前者是指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如购物、出游、用餐等,这一类语言能力建立於人际互动的过程中,是可以透过任何形式获得,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之一。後者是牵涉到复杂的语言讯息层次架构,如学生在课堂中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或是分析文章,做出推论,这一类的能力通常是在学校培育,之後延伸至职场中的业务简报,企画案撰写。

美国有一些台湾的小留学生,从小

二、小三到美国,

五、六年之後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流利地使用英语,让人难以察觉他们移民的背景。但这些学生却无法读懂英语书信,或是以英语清楚的解释他们如何作出某些重要选择。1985年加州教育局研究发现,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中美洲移民学童的英语生活口语能力(也就是BICS),和他们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性是低於他们的西班牙文阅读能力。这些学童不是掌握了英语口语就自然而然的的发展出英语阅读能力;相反的,他们的西班牙文阅读能力给予英语阅读更大的协助。其中的因果分析在此不易三言两语交待,但至少我们看到语言学习存有两个独立的层次。

从学生的心智发展来看,我们延伸至幼稚园的英语教育顶多是在BICS这一层加分。幼稚园以及小

一、二的学童可以在人际互动中学习表达个人的喜好与需求,但他们并无足够的知识与抽象认知能力,以提前发展认知及学科语言能力(CALP)。CALP的发展关键是在高中的阶段,而学龄前的英语教育能够著力的是基础人际互动沟通能力(BICS)。换句话说,往下延伸的英语教育不一定有助於开拓未来的英语能力。至於大家常垢病的「学了六年英文还不会讲」的问题,只是国高中英语教育处理不当,在考试的公平性考虑下,表达面向的说与写完全退到课程的边缘,变成一种点缀。如果我们把投入幼稚园及国小低年级英语教育的资源放在国高中,人际互动口语能力与认知与学科语言能力就能同时照顾。

二、双语发展的选择

撇开功利的思考,如果家长只是单纯的要小孩具有双语能力,透过英语学习接触不同的文化,又有何不可?放眼世界各地,幼童同时学习两种语言确实是平常的事,不过成功的双语发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社会支持,来源是家庭、社区、学校三者之一。完整的家庭与社区支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有足够的目标语使用者,作为幼童的语言学习典范。儿童语言发展是从人际互动出发,家庭或社区里有目标语言的使用者,才会有该语言的人际互动出现,接下来才有所谓「自然而然」的语言学习发生。完整的学校支持是指由小学至高中都是以目标语为学科的教学语言。教室中的语言互动以及学科内容的学习,都同时带来目标语的学习。

目前台湾并没有明确的英语社区,而仅有少数的双语国小、国中都是实验性质或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所以我们先从家庭这个面向开始讨论。由於家长英语能力不错而从小发展出优异英语能力的例子虽然不在少数,却也不是常态。如果家长英语能力不足以成为小孩的学习典范,「学校教英语,家里用国语」是否也可以让小孩成功的发展出国英双语呢?

幼童学习语言,都必须要有大量的人际互动机会,方能「自然」地在互动中找出适当的言谈对应。如果幼稚园一周只有

四、五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最多只能让小孩不会害怕学英语,并不能够发展出合乎大家期望的英语沟通能力。进入全美语幼儿学校,每周四十小时以上浸淫在英语中的小孩,英语当然有一定的表现,但是学了英语,就会掉了国语。小孩的学习潜能无限,但是他们每天醒著能有效学习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当我们把学习重点放在英语时,用在国语的时间必然减少。不久之前台北市教育局公布了一项研究,探讨北市国小一年级教授英语是否影响学童的国语学习,从实验公布的数字可以看出,第一学期国语文能力评量中,实验组的国语文能力显著的比对照组好,但是这项优势在一个学期就被赶上了。

很多人以新加坡为例子去证明学童可以同时学习多种语而彼此没有干扰。但是根据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中心在1996至1997年间测试四个城市的国、高中及大学学生的中文词汇能力结果,上海是第一,台北与香港并列第二,新加坡殿後。这四个城市中,新加坡学生学习中文的时数最低,中文程度不如我们是可预期、理解的。但是台北学生中文的成就没有比香港好,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这个现象不就跟上叙台北市小一学生的国语学习成就走向很像吗?

严格的说,全美语幼稚园的学童不是双语发展而是英语单语独行。每天五点以後回到家里的小孩,有多少时间与机会从父母身上学到使用中文去表达个人的想法?对於期盼国英双语并进的家长来说,这些以英语单语为课程目标的学童,在离开了幼稚园之後就无以为继。国内的双语国小稀少,大多数的学童都会到一般以国语为教学语言的小学就读,如此一来,英语的学习就告结束。大费周章的安排两年英语教育却只有短暂的效益,相信是许多家长始料未及的。至於半天英语半天国语的双语课程,虽然在国语的发展上影响较小,但是英语方面的衔接问题是跟全美语幼稚园相同的。除非我们要在国中用英语教授数理史地,否则这些学童在认知学科语言能力面向的发展机会,跟没有提早学英语的学童是相同的。

三、结语

幼稚园教英语的实际效益有限,我们不宜有太高的期望,也不值得我们把有限的资源大量投入。如果家长担心小孩会在英语这一关失利而影响未来的发展、如果政府担心国民英语能力不佳而影响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国中以上的英语教育,因为那才是发展英语的重要时段。以现有的社会资源来说,幼稚园及国小低年级的英语课程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童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与学习外语的兴趣。腾出来的时间,应该放在培养小孩的国语阅读能力,让他们能早点独立的发现、享受四周丰富的文化资源。提早学英文就好像是清晨六点在机场等待早上十点起飞的班机,这样做是决对不会错过飞机的,但是值得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实验大哲理
《我与祖国共奋进》演讲稿
上网心得
把我的快乐告诉你
深秋的早晨
三个虎仔的故事读后感
父母的爱
演讲比赛
荷花
文具盒的自述
晴空真美
老虎历险记
我家的“大花狗”
门外打牌———刘硕的觉悟
文明在我身边
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试析以就业为向导的中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大纲解读及机考策略
浅议科学审计对提高审计质量的支持保障
浅探我国地方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论文
浅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环境建设(1)论文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行政管理改革走向(1)论文
关于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研究
对审计法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贯彻执行《审计法实施条例》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
关于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浅析我对高中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对“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历史可能性的证明(1)论文
关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与反思
《有的人》教学案例1
《一面》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一面》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听后反思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一面》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析材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