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浚县“泥咕咕”艺术特色和审美意义

谈浚县“泥咕咕”艺术特色和审美意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谈浚县“泥咕咕”艺术特色和审美意义

论文关键词:泥咕咕 造型

论文摘要:浚县“泥咕咕”是豫北大地上盛开的民间奇葩,从技术、审美、人文等层面,加强民间工艺美术的整理与研究,是传承民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浚县“泥咕咕”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研究了浚县“泥咕咕”的特色和审美意义。

浚县地处黄河故道的豫北平原,古称“黎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一村庄名叫杨玑屯,相传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密曾率军与隋军在黎阳会战,激战之后,捏了泥人、泥马来祭奠和纪念阵亡将士,村庄因此得名。此后,捏塑技艺开始流传,成为一种很有艺术魅力的泥玩具。当地群众将泥塑技艺作为谋生的手段,把捏出的泥玩具拿到庙会上出售。因为这种泥玩具能够吹得“咕咕”作响,故称“泥咕咕”。

一、浚县“泥咕咕”的题材和内容

二、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色

1. 整体夸张,略貌取神。浚县“泥咕咕”的造型特点,首先表现在它的大胆夸张、任意取舍上,通过夸张变形来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和神情风貌。如对于战马的塑造,马鬃、马尾都被处理得很短,类似于唐代战马的装束。为了使形象更具有雕塑的体量感,马的四肢也浓缩得非常浑圆、短粗,而马的颈部却被夸张得特别宽大、肥壮,马头高昂,威武有力,突出表现了战马的雄壮。 而对于骑马的人,则只捏出一个直立的身躯,四肢几乎全被省略,整个体态向后略有倾斜,表现出骑马人的威武和豪情,也与高昂的马头在气势上取得了平衡,人物的性别、相貌主要是靠头部装束和面部刻画来区分。整个造型浑然一体,憨态可掬的神态中,流露出浓郁的中原乡土生活气息。

2. 装饰花纹种类繁多,形象鲜明。浚县“泥咕咕”的用色很有特点,设色随意、概括,充分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传统风格,显得古拙而沉稳,表现出明显的“符号化”特征。浚县“泥咕咕”的装饰,除了人物面部和动物头部之外,几乎都是用花草纹装饰。花草纹继承唐代花草纹的传统特点,细腻流畅,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随机应变,伸展自如。花草纹的种类不下20种,有兰草纹、菊花纹、荷纹、孔雀尾纹、鸟羽纹、葵花纹、柳叶纹、桃形纹等。

3. 色彩简洁、稳重,表现力强。浚县“泥咕咕”的设色,一般是用黑色(个别用赭石、熟褐一类的中性色)为地,然后用花草纹装饰,而这些花草纹的用色,一般都是高纯度、高明度的原色或间色(如: 大红、大绿、中黄、鲜蓝等),有的是在黑地上涂一块白色,然后再绘以花草纹,色彩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的用色,简洁稳重而又显得五彩斑斓,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 随意遣性,天然质朴。由于“泥咕咕”主要是在庙会上兜售,制作量很大,加上艺人手工技艺精湛,在造型和纹样绘制上逐渐形成一定套路,基本保持了一种“程式化”倾向,表现“符号化”的特点。但在装饰花纹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以及纹样的处理方面,则显得随意而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特别是在泥塑的设计上,没有过多易坏易损的细部,更加适合把玩,也使泥塑本身显得厚重、朴实。

三、浚县“泥咕咕”的意义

浚县“泥咕咕”有着深厚的积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1. 怀念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浚县泥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纪念英雄。特别是宋元以后,还逐渐增加了以古代骑兵的皮革水袋演变而来的花哨哨等。浚县“泥咕咕”以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作为主要题材,说明人们沿袭历史传统,以及对英雄人物和历史故事的怀念。

2. 憧憬美好生活。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是人们的生活理想和追求,一些牛、羊、猪、狗、鸡等家畜、家禽泥塑造型,充分说明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另外,最常见的还有“十二生肖”泥塑,也体现了人们祈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3. 对于超自然神力的希冀。自然中的难解之谜和生活中的许多困苦磨难,常能使人们产生一种幻想,就是希望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来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的理想,或解除自身力量难以摆脱的困苦,于是人们通过一些除恶扬善的神话英雄和历史人物,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泥塑中有戏剧人物、神话人物或灵兽形象,如包公、孙悟空、八仙、能分辨忠奸的神灵怪兽等,寄托了人们除恶扬善的美好理想。

4. 游戏娱乐,丰富生活。民间玩具俗称“耍货”,带有很强的娱乐性质,不仅制作玩具的民间艺人有一种创造的愉悦,更能给戏耍的儿童和其他观赏者带来无尽的乐趣。浚县“泥咕咕”泥塑玩具,不仅造型种类多样、形象生动、色彩谐和、稳重,而且能在塑体上找到一个适合口含、能吹得“咕咕”作响的气孔,更加适合儿童玩耍。大的有20厘米,小的只有3厘米,小的可供玩耍,大的可供欣赏。这些不起眼的泥玩具,陪伴浚县及其周边地区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它是许多成年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浚县“泥咕咕”在悠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父子相传、乡里授艺以及师徒传承等形式,不断地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涌现出许多不知名的民间艺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和个人风格。一些作品还远涉重洋,被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博单位或国际友人收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校园生活
我的乐园
假日里的游戏
“六一”儿童节
难忘的……
一次有趣的班会课
猜迹语真有趣
教师节的礼物
伸出我们的双手
猫和老鼠
猫和老鼠2
我成功了
豆娥冤
地震
受表扬后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谱感知问题研究
由“澎湃新闻”探析传统媒体的转型战略
对卓尼县境内沼泽湿地及水库河流湿地保护的研究
刚察县高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牵引变电所综自系统通信网络的仿真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情报服务发展方向的探索
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企业信息系统数据交互
基层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和职业道德修养分析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数据信息量及服务器配置方式讨论
迁安市大气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措施分析
地市党报融合发展浅议
串口通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基于文化角度“网络自拍”现象的思考
浅谈新能源发电技术
关于城区景观规划与地域视觉识别设计的研究
1058阳光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
1059影子之教材分析教学实录
影子教学设计教案
阳光教学片段赏析教学实录
阳光教案二教学实录
阳光教案一教学实录
影子精彩教案二(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影子练习设计一教学实录
阳光教学设计教案阳光最新教学设计
阳光教学设计教案
阳光教学设计阳光教学设计教案
阳光教学片段赏析二教学实录
影子教学设计影子教学设计精品
阳光教案阳光教案最新精品
阳光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实录